地方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2015-07-12 07:03
2015年39期
关键词:科技型金融机构融资

罗 婧

一、地方科技金融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供给总量有了快速增长,金融结构不断得到完善,金融服务机构随着经济的增长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生态环境与信用体系建设稳步发展,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发达的金融支撑体系,我们看到这些政策措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提出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却存在极大困难,阻碍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脚步,如何利用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互动,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金融需求,成为各个创新型城市构建中的重要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构建,就必须对科技金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当前,金融部门是中国资金配置得以优化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金融部门能否有效地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关键在于金融部门的运作效率以及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程度。科技与金融的相互融合既是科技与金融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各自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做好科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寻求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途径有极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关于科技金融创新研究的成果及借鉴

国内外针对创新型城市中科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相关文献数量也比较有限,具体相关研究如下:

(一)融资机构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济理论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济理论的基础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区位性经济模式。科技创新经济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属于科技创新经济范畴,科技创新经济,则是通过科技产业集群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着科技聚集规模效应;二是特色化科技创新模式。科技创新经济是以特色为表现形式。而科技创新经济,是集中科技区域独有的特点进行经营;三是规模化科技创新模式。科技创新经济,是由城市科技行业为了产生集聚效应而聚集在一起的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型经济;四是价值共同体模式,科技创新经济更多以实现同一个价值目标而走在一起的共同体,是一个不同层次的权力组织之间彼此紧密联系的原因。

(二)“地方性金融机构”理论

对于科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国内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理论。据统计,在我国,银行的短期贷款中,流向民营部门的仅占1%左右。对此,理论界普遍认为,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途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主张建立地方性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及民间合作性信贷金融机构,以便通过在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对称的主体关系,来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障碍 (林毅夫,李永军,2008)。这种“金融机构观”隐含的假设是贷款利率相对于市场供求的变化缺乏弹性。因而,实际上是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方式来消除非均衡信贷配给。带有社区性质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并能消除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

(三)政府金融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而资源和生存空间在迅速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国家政府为了努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加上各国多边协议谈判进程在促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化发展,政府金融理论随之形成,政府金融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不同尺度与涵义的空间概念。政府金融理论认为政府金融是以一定的地理界限为基础,根据某个或多个特定的经济、社会、政治关系等多种因素建构的结果,包括自然空间、物理空间、社会关系空间。同时还认为区域发展进程中的经济因素是重要变量,但不再是唯一变量。

二是多重价值目标的综合平衡。政府金融高度重视政府基于对包括产业集群、金融创新系统在内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关系和分析,突出倾向于调和“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友好、文化融洽”等多重价值目标,并形成“更加均衡的、可持续的综合协调”的区域发展观。

三是网络化多层治理的决策模式。政府金融理论将包括政府管辖内区域视为一个多层次治理的机构网络,其中“网络化”代表了不同层次政府权力组织之间彼此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多层”则是指不同层次权力组织之间不再是一种垂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而是中等与协商关系;“治理”是指从单一的政府行政行为到多元公共治理行为的转变,政府不再是决策过程中的唯一主角,各种非政府利益群体组织都能够广泛参与决策。

四是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即政府金融试图把金融当“联合行动的体系”,积极创造多级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私人等社会力量的主动协调与合作机制。故政府金融理论具有以下这些特点:①开放性,②包容性,③介入性,④合作性。

三、地方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内部

当前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内部,据统计,内部融资的方式站到整体融资的80%以上,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的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科技型企业的效益良好,资金积累有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市场融资通道尚不通畅,无法很好的完成外部融资,因而有必要推进科技金融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政府缺乏对科技金融的积极引导

从“政府金融”的理论来看,科技金融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政府一般应倾向于增加科技金融的供给,但是当前政府在科技金融供求机制方面尚存在着很多不足,不仅直接的资金投入的规模不足,而且在搭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渠道方面以及政策引导方面,很多地方政府仍然存在着“缺位”的现象。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入明显不足

中小型科技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通常比较困难,表现在“成本高、担保难、期限短”三个方面,这也说明金融机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入明显不足。一般来说,中小型科技企业想要获得商业银行贷款通常有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两种方式,这两种贷款方式手续复杂,放款时间长,利率优惠也较少,中小企业由于前景不明朗、破产率较高等特点,往往享受不到,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加重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科技产品往往前期投入较大,成果转化的周期也较长,金融机构由于其高风险性等特点,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较短,这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四、地方科技金融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指引,要求金融机构顺应科技与金融合作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在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对涉及支持科技金融创新的各项政策、资金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科技金融扶持政策体系。除此之外,政府可以直接为企业连线金融机构,甚至有些地方的政府还提供了类似于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类的服务,建立起了由政府、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切切实实的参与企业的发展,支持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二)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开发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融资产品,比如传统的信用贷款,或者创新的开发投资联动贷款、企业私募债等等,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当前蓬勃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小、网点多、立足于地方经济,可以发挥其优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这也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此类金融机构往往由于其资金规模小,可能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的需求,由此需要地方政府从政策上加以鼓励和支持,估计发展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三)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这一类担保机构具有非营利性和政策性两种属性,政府应鼓励这类机构的发展,带动整个担保行业贯彻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意图。此外,担保体系的存在是为了弥补信用不足的问题,在完善担保体系的同时,更应当建立完善的中小型企业的征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基本条件。

(四)中小型科技企业从内部出发,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在外部融资环境改善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自身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因而,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当从内部发展与管理出发,实现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其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其三,积极探寻多种融资渠道,帮助自身走出融资困境。

[1]李希欣.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1/02.

[2]Hi Tech Zone in Jiang Men City Research Group:对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创新金融体系探讨[J].珠江论从.2014/3.

[3]江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北京金融论评,2014/02.

[4]于洪波;武志.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5]张明喜.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10期

[6]蒋玉洁;徐荣贞.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1期

[7]魏蓉蓉;鲁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5

猜你喜欢
科技型金融机构融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