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个全面”实现复兴梦想

2015-07-12 11:42袁小平
新长征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小康社会

袁小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入奋斗目标为起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在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由此不难看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且运筹帷幄、全面掌控的治国理政大智慧,为我们绘制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入奋斗目标,再次为其注入新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建成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其核心就在于“全面”。这个“全面”,首先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我们的全面小康,就是要让13亿中国人全部实现小康。其次,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方方面面,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总是在摔过一个又一个跟头之后才能走向成熟。时代,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同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解决一个个制约经济发展、阻挡民主进程瓶颈的过程。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动力;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保证。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以依法治国推进公平正义,以从严治党,建立政治支撑,这样才能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

二、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顺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注重改革的广度,继续将改革由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又要注意改革的深度,不做面上文章,深入解决问题。既要坚定改革的信心,不为一些负面思想所左右,又要灵活机动,多倾听各种意见,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要勇于尝试新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注重传承好经验,总结归纳为我所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各种矛盾问题,绘就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宏伟蓝图。

三、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国历来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在人治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说法所传递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息却几乎成为空谈。而全面依法治国则是旗帜鲜明地把一切都纳入法制的轨道,把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就必须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沿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

四、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都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就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此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项举措让全社会看到了党中央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教育和管理广大党员。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从制度上确保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实施,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权力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使党的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首先要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俗话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格把握公与私的“警戒线”,以《廉政准则》为镜子,检查自身行为,守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其次应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时刻具有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能力,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底线。每一件小事都能反映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尤其是服务一线的党员干部,每一句“您好”,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都是在反映党员干部的素质;党员干部每一次都这么做,点点滴滴就汇聚成了、树立了我们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从工作态度的转变开始,提升党员干部的社会形象;学会尊重,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在服务上下功夫,提升服务效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党员干部社会形象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再次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珍惜党和人民的培养与信任,珍惜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世上最光荣的使命,就是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世上最崇高的事业,就是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站在崭新的起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我们将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让奔向民族复兴梦想的信念更坚定,脚步更踏实,道路更平坦!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小康社会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