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2015-07-12 11:44张美兰
新长征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党员

张美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基层组织抓好了,党的建设才能上下贯通、接到终端,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加强基层党建。

一、深层理解“服务”的理念及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以及“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任务,为我们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与原则要求。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和解难题。要想真正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必须科学理解服务的深层含义。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题是服务,核心是服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着力点是服务,落脚点也是服务。因此,要站在世界观这个高度理解服务,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总要求。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树立了服务的理念,才能将服务付诸实际行动。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做了5种形象的比喻:比喻为“上帝”,比喻为土地,比喻为铜墙铁壁,比喻为眼睛,把党和人民的关系比喻为鱼水深情。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体会毛泽东同志早已将服务深植于理念中,他始终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服务人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优势。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树立“大服务”观念。把握服务新要求、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软实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定要摒弃过去传统的、简单的为群众做好事的单一服务形式,发挥政治组织的优势,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树立“大服务”观念。“大服务”观念是指党组织与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恩赐。我们党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而不是代替群众做主。在转型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要真正认清服务的新要求,用真挚的态度去服务,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提升服务本领与能力,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更多、服务效果更好。

树立服务是对自我的完善与提升的意识。用服务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服务主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从内心认识到服务就是对自我的完善,为人民群众服务不但能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而且还能加强党性修养,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彰显自我。服务于民不仅是一种付出、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互惠、一种双赢。基层党员要不断磨炼自我,注意学以致用,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切实提升基层党员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事能力、业务能力,树立服务是对自我的完善与提升的意识。

二、以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基层党建的意义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加强基层党建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更好地坚持党的性质与宗旨及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是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自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为了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什么”;依靠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手段,是“怎么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到基层,在实施过程中收集人民的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形成更趋近真理的决策,再通过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去完成上级党委的各项部署与决策,将党的领导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所以,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更好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坚持党的性质,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因为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都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找到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改革与服务群众的“结合点”,使基层党组织更有活力,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及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服务把群众凝聚在党周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加强服务型基层党建才能积极适应管党治党新常态,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党员分布不均,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必须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以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基层党建必将极大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从而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

三、以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基层党建的途径、机制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核心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渗透力。

一是明确服务目标,定位服务对象。要想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必须明确服务目标,定位服务对象,按照《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

二是健全服务组织,构建服务网络。改变过去基层党组织组建的传统模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党员群众新需求,采取独立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建率,构建一张功能强大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把支部建在最基层,服务一线党员群众;把支部建在合作社,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把支部建在务工地,服务外出流动党员;把支部建在网站上,开辟更广服务阵地,构建起全方位的组织网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渠道。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比如发放便民服务卡、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设立流动服务站点、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等,通过各种服务载体的创建,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

四是建设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基层干部队伍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服务本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服务成果。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这样才能把服务成果巩固下来,才能创造出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