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林区油松林经营密度与直径和树高的关系

2015-07-12 17:08唐文章苏选章徐拴平付晓斌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油松林生长率间伐

唐文章,苏选章,徐拴平,付晓斌,杨 洁

(延安市 桥山林业局,陕西 黄陵 727300)

桥山林区油松林经营密度与直径和树高的关系

唐文章,苏选章,徐拴平,付晓斌,杨 洁

(延安市 桥山林业局,陕西 黄陵 727300)

本文通过对油松林分密度与直径、树高关系的研究分析,指出了油松林分经营的方向,为今后科学、合理地经营油松林分提供了可靠依据。

油松林密度;直径和树高;关系

桥山林业局自建局以来,在森林经营密度和经营措施方面进行了不断研究探索,在天然次生林分改造中做了一定的工作,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长足的发展。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林地面积比1986年二类调查159 191.5 hm2增加了758.3 hm2,蓄积量比1986年调查数据6 580 490 m3高出2 050 846.7 m3,森林覆盖率比1986年84.1%提高了11.4%,林木绿化率提高了10.4%。从林分质量和结构看,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蓄积普遍得到了增长,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二者增减幅度基本达到平衡,林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林分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1]。

桥山林业局在保护和发展这颗“黄土高原绿色明珠”的基础上,把如何更加合理、科学经营这片森林资源作为首要攻关目标。老一辈林业工作者从六十年代 开始,在桥山林区按照油松林分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不同组成、不同坡位、不同经营强度等因子设置了三十多块标准地,每隔2~3 a调查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林木直径、树高生长的影响。通过连续进行课题研究,掌握了桥山林区油松林分密度与直径、树高的内在关系。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桥山林区位于子午岭山脉东侧,地理坐标东经108°31′~109 °28′,北纬35°21′~35 °50′。地貌类属黄土高原上为隆起的土石山区,海拔高920~1 760 m,相对高度200~500 m,地面覆盖厚度不等的黄土。土壤属褐土,主要土壤有褐土及灰褐土。年均降水量614 mm,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为1 202 mm。相对湿度60%左右,年均气温9.3℃,最高35℃,最低-20℃,年≥10℃的积温3 559℃,年平均日照时数2 526 h,无霜期184 d,初霜期多在10月上中旬,终霜期多在4月下旬。植被属半湿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典型次生林区。

2 试验区标准地设置

2.1 标准地布设采取多点、区组试验,结合油松林的立地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标准地。分别在建庄、腰坪、双龙、柳芽林场按不同林分组成、不同经营强度、不同坡位、不同起源、不同龄组设置40块,每块面积0.067~0.2 hm2。每个区组4块标准地,相互间隔距离(垂直或水平)在20~50 m。

2.2 研究目的是获得最佳油松林分的经营密度,为提高油松林生产力、科学确定森林资源经营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2.3 对设置的标准地5~7 a复测直径、树高、蓄积量指标,核算单位面积内平均直径、平均树高、蓄积量达到最大化的林分密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

研究分析林分密度与直径生长变化效应时,将布设的40块标准地复测每木检尺平均直径为基数,代入合乎它们之间关系的曲线方程 p=16146.448 d-1.844(p为单位面积株数,d为平均直径)[2]。

试验标准地复测表明,平均直径与单位面积内林分密度关系密切。单位面积内林木株数越多,则平均直径越小,反之愈大。天然油松林和人工林间伐起始年限、间隔期不同,则直径相对生长率不同[3]。林龄为40年的天然油松林间伐后,20年内直径相对生长率最大为49.6%(密度1 650~1 950株/hm2)、最小为21.6%;而林龄为17年的人工林间伐后,11年内直径相对生长率最高为68.3%(2 370~2 700株/hm2)、最小为51.4%;林龄为23~25年人工林间伐15年后,直径相对生长率最大为69.3%、最小为44.38%。所以,人工林中龄林每公顷最合理经营密度2 370~2 700株,平均直径才能达到最大化。详见表1和表2。

表1 试验期内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与直径变化

表2 试验期内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直径变化

3.2 密度与树高的关系

从试验结果来看,不同林分密度,相对树高生长率变化幅度不是很明显[4]。林龄为40年的天然油松林间伐20年内树高相对生长率最高为33.4%、最低为18.6%;林龄为17年的人工油松林间伐11年内树高相对生长率最高为62.7%、最低为42.7%,而23~25年人工油松林间伐后15年树高相对生长率最高达22.5%、最小13.1%。详见表3和表4。

表3 试验期内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与树高变化情况表

表4 试验期内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树高变化情况表

3.3 密度与立木蓄积量的关系

油松同龄林间伐后不同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和增长率不同。不论天然林或人工林,蓄积增长率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的。林龄为40年的油松天然林间伐后每公顷1 030~1 330株,20年内蓄积增长率为115.7%,每公顷3 010~3 310株,增长率为24.3%;林龄23~25年人工林间伐后每公顷1 440~1 740株,15年内蓄积增长率89.4%,每公顷 5000株增长率仅为34.3%。40年生天然林间伐后20年每公顷保留1 340~1 640株的增长率为152.7%,17年生人工林间伐后11年间保留3 430~3 730株的增长率为238.2%。可见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保留密度在同龄级大于上述密度的,其蓄积增长率都会降低[5]。

表5 试验期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与蓄积量生长变化情况表

表6 试验期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蓄积量生长变化情况表

4 小结

由试验项目实施来分析,油松林分密度与直径、树高、蓄积增长率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合理间伐经营措施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以及林分生态效益的最大发挥。油松天然林15年前连年生长量缓慢,20年后呈下降趋势;油松人工林21年后连年生长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天然林抚育起始间伐期应在20年前进行,人工林抚育应在15~17年前进行,合理确定单位面积保留株数,以提高林分生长势[5]。

[1] 赵延德.延安桥山林区森林经营措施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14,(5):58-60.

[2] 殷鸣放.基于近自然林业经营的不同密度林木竞争关系比较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5):149-153.

[3] 乌吉斯古楞.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19-21.

[4] 曹旭平.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及个体生长[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155-160.

[5] 高云昌.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5):1313-13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 Density and Tree Diameter and Height in Qiaoshan Mountains

TANG Wen-zhang, SU Xuan-zhang, Xu Shuan-ping, Fu Xiao-bin, Yang-jie

(QiaoshanForestryBureau,Yan'anShaanxi727300)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 density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The result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rational managemen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s.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 density; tree diameter and height; relationship

2015-03-10 作者简介:唐文章(1968-),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S791.255

A

1001-2117(2015)04-0030-04

猜你喜欢
油松林生长率间伐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森林抚育对落叶松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