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探寻废名诗歌中的古诗词印记

2015-07-13 11:23石怀伟山东建筑大学250101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歌

石怀伟 (山东建筑大学 250101)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探寻废名诗歌中的古诗词印记

石怀伟(山东建筑大学250101)

摘要: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作品受到中国传统古诗词、佛教文化、禅家思想及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形成兼具古典意境和隐逸禅定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图从其作品中探寻古诗词印记,并通过分析废名诗学观点,来解释废名诗歌中大量引入古诗词的原因。

关键词:废名;古诗词;诗歌;诗学观

作家废名虽以诗体小说闻名,但其诗歌创作也是独具一格的,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是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著有《废名诗集》和《谈新诗》。但由于其诗歌过于晦涩难懂,卓尔不群,以往学界对其诗歌研究不多。其好友卞之琳评价为:“他的分行新诗里也自有些吉光片羽”,但“思路难辨,层次欠明,他的诗语言上古今甚至中外杂陈,未能化古化欧,多数场合估屈警牙,读来不顺”。朱光潜评价说:“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了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

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废名诗歌才被重新挖掘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而谈到探求废名诗歌“深玄的背景”,即创作渊源,研究者往往感兴趣于废名成长经历中所受佛学和禅学影响,以解释其诗歌中的禅定、隐逸一类出尘脱俗的意象或灵魂出窍的冥思。然而除此之外,研究废名诗歌,最不可回避的应是其深厚的古诗词底蕴。

废名幼读私塾,对中国古诗词十分熟稔,也曾写过不少旧体诗,如这首赠友人的小诗:“小桥城外走沙滩,至今犹当画桥看。最喜高底河过堰,一里半路岳家湾”。其前两句甚是传神,乡野城外、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让人尽览无余。废名在学术著作《谈新诗》中,还以古诗词评点新诗,可见其古诗词之功底及对古诗词之热爱。但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下,废名还是把更多的创作放在了新体诗上,犹以30年代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但即使这样,在废名的新体诗中,处处也显露着古诗词的印记,有化用,有借用,甚至整句拿来,比比皆是,营造出韵文悠长的古典意境。

如那首著名的《寄之琳》:

我说给江南诗人写一封信去,

乃窥见院子里一株树叶的疏影,

他们写了日午一封信。

我想写一首诗,

犹如日,犹如月,

犹如午阴,

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我的诗情没有两片叶子。

首句“江南诗人”指写信的对象是卞之琳,“江南诗人”一词即有古诗词中常见的江南小镇、烟雨水乡之意;第二句“疏影”让人联想起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动感十足。杜诗也是废名最喜欢的,专门写了《杜诗研究》,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就信手拈来;最后诗情一句也让人想起刘禹锡《秋词》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用在此处可以反衬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又如另一首代表作《掐花》:

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

于是我把它一口饮了。

我害怕将是一个仙人

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

明月来吊我,

我喜欢我还是一个凡人,

此水不现尸首,

一天好月照澈一溪哀意。

首句“摘花高处赌身轻”,整句出自吴梅村的《浣溪沙》“断颊微红眼半醒,背人蓦地下阶行,摘花高处赌身轻”。前四句“桃花源”中掐花成仙,古诗词中的“桃花源”是仙人所居,是避世佳所,可映照唐人王维那首《桃源行》中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一天好月照澈一溪哀意”这种表述,则是着力描绘古典的意象和氛围,读着读着好像能走进那月光里去,不由想起李白那句著名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水不现尸首”,这句话的情景又契合了曹雪芹那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在废名的另一首诗《镜》中:

我骑着将军战马误入了桃花源,

“溪女洗花染白云。”

我惊于这是一面好明镜?

停马更惊我的马影静,

女儿善看这一匹马好看,

马上之人

唤起一生

汗流浃背

马虽无罪亦杀人

自从梦中我拾得一面好明镜,

如今我晓得我是真有一幅大无畏精神,

我彼笑我不能将此镜赠彼如,

常常一个人在这里头见伊的明镜。

这句“溪女洗花染白云”,整句出自唐人李贺的《绿章封事》“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在唐人刘禹锡的《桃源行》中有云“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又有“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诗人对镜钟情,以至于在创作中多次出现镜子,如“时间如明镜,微笑死生”(《无题》。镜中的世界当然是善良明净的,是诗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是被马上之人一生的汗流浃背所破坏,结局也是“马虽无罪亦杀人”,或许这是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残忍了。

废名还有首题为《画》的诗:

嫦娥说,

我未带粉黛上天,

我不能看见虹,

下雨我也不敢出去玩,

我倒喜欢雨天看世界,

当初我倒没有打把伞做月亮,

自在声音颜色中,

我催诗人画一幅画吧。

首句即化自李商隐的诗作《月》中的“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在另处一首李商隐的名作《嫦娥》中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表现的是嫦娥在月宫寂寞无助的生活,与本诗中“下雨也不出去玩”心情是一样的,延伸了李诗的意境,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催诗人画一幅画”。

废名用古诗词入新体诗,常常是信手拈来,不拘形式,有化用,有借用,有整句拿来等,卞之琳说他“诗语言上古今甚至中外杂陈”。新文化运动以来,新体诗人为显示与旧体诗的决别,少在作品中加入古诗词,以追求胡适所谓的“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项主张,而废名却在诗中大量引用古诗词,似乎于潮流不符,可这正是与他的独特的“新诗观”是分不开的。

废名在他的诗学著作中提到,新诗应该是自由诗,自由不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的自由,而是体现在内容上的自由。他认为新诗不是以是否格律作为绳墨,是对自我个性与理想的抒写。新诗的语言可用古典语言、日常话语或欧化语,诗句需要讲求现代散文规范,能够体现诗人的个性与理想。把通常所谓的新诗对韵律、语言等文法的要求,演变为对诗的内容的追求,真正实现了诗心与诗质的统一。总之,废名的观点是新旧诗体之分不能观察形式,而应追求内容的自由,在内容的革新基础上,古典语言都可以借,何以化用,甚至可以直接拿来。

废名的新诗创作实践和他的新诗观是一致的,他的新诗是为了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诗学想象,就手顺入大量的古诗词,以丰富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当然,除了古诗词之外,废名作为一位现代派诗人,精通佛道,擅长禅理,将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倾向,留下了那么多充满古典诗情、色彩清淡、余味悠长的诗句,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冯文炳.谈新诗[M].人民出版社,1984.

[2]吴长龙.传统与现代的对接[D].安徽大学,2005.

[3]赵会婷.废名诗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4.

[4]高恒文.废名的诗: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艺术形式[J].文艺争鸣,2015,04.

[5]周建华.现代土壤中的传统之花——论废名的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