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麦森“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分析

2015-07-13 11:23中央财经大学100081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图像

孙 琳 (中央财经大学 100081)



18世纪麦森“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分析

孙琳(中央财经大学100081)

摘要:本文以18世纪上半叶麦森皇家瓷厂的经典作品“吻手礼”系列瓷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图像来源和各种物像的内在含义,揭示出“吻手礼”系列瓷塑反映的18世纪上半叶欧洲的物质文化信息。

关键词:“吻手礼”;麦森瓷塑;图像

“吻手礼”系列瓷塑(Handkiss Group)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富声誉的瓷厂——萨克森公国麦森皇家瓷厂的经典作品,它由著名瓷塑艺术家坎德勒(Kaendler)于1737-1740年间设计制作。“吻手礼”系列瓷塑有数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吻合坎德勒描述的可以被认为是该系列的最初版本。“一个新的系列开始了,一位高贵的女士坐在椅子上,右手端着咖啡杯,左手被衣着华丽的男士亲吻,她的身后站着一位摩尔黑人侍从。”在最初版本的基础之上又产生了许多变体版本,这些变体版本与最初版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彩绘装饰的不同和人物器物组合的不同,特别是人物器物组合的变化极其丰富。本文以该系列瓷塑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图像来源和各种物像的内在含义,从时代风格、两性关系、种族观念、经济贸易、宗教信仰等方面探究“吻手礼”系列瓷塑传递出的18世纪上半叶欧洲物质文化信息,以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系列经典之作。

一、“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来源

“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来源历来争议不断。德国学者Yvonne Adams认为,“吻手礼”瓷塑的图像来自于法国版画家Laurent Cars依据布歇的绘画所做的铜版画,而布歇的绘画描绘的是莫里哀喜剧《西西里画家的爱情》中的一幕场景。此种观点的支持者不多,大部分学者认为以吻手礼这样一种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的礼节为表现主题的绘画作品本身就凤毛麟角,所以不太可能成为坎德勒“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来源。笔者也持相似的观点,即“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不是来源于某一幅绘画作品,而是来源于坎德勒对众多洛可可风格艺术家作品的消化和吸收,并结合萨克森宫廷生活的所见所闻创作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吻手礼”系列瓷塑刻画了以下物像:宫廷贵妇、贵族男士、摩尔黑人、宫廷侏儒、哈巴狗、餐桌、餐具等。这些物像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18世纪萨克森宫廷生活的时髦画卷,生动地反映了养尊处优的贵族们整日无所事事,在男女之间的调情和暧昧中寻找快乐的时代风尚。这样的图像组合看起来好不眼熟,像极了法国画家华托、布歇油画中的场景和气氛。确实,坎德勒创作的许多人像形象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创意,而是来源于同时代甚至更早时代的法国画家,如华托、布歇、胡特等人的油画作品,这些画家的油画经过法国版画家Laurent Cars,Pierre Filloeul,Jean-Baptste Joseph Pater的复制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坎德勒借鉴了洛可可绘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以陶瓷材质表现当时最为流行的情爱主题,不论是人物粉红色的肌肤还是泛着光芒的锦缎都表现地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除了借鉴当时流行的法国画家的作品进行创作,坎德勒“吻手礼”的图像还来自于他对萨克森宫廷生活的熟悉和观察,在“吻手礼”中反复出现的贵族男女形象实际上暗指以风流闻名的奥古斯特二世和他的情妇们。而在瓷塑中以“吻手礼”的形式表现男女情爱的场景应属于坎德勒首创。

二、“吻手礼”系列瓷塑的图像隐喻

“吻手礼”中出现的物像不仅是时代风尚的表露还具有更多隐含的意义。比如摩尔黑人侍从的形象,熟悉欧洲绘画的人不会对这样的形象感到陌生,早在提香、鲁本斯、伦勃朗的绘画中就曾出现过摩尔黑人侍从的形象。摩尔黑人侍从的图像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种族观念的双重含义。首先,自文艺复兴时代起,摩尔黑人侍从就是财富和东方品味的象征。因为早期的黑奴大多是经由伊斯兰地区的阿拉伯商人贩卖到欧洲的,所以他也像阿拉伯商人贩卖的来自东方的奢侈品——丝绸、瓷器、漆器一样,成为欧洲人眼中的东方品味和异国情调的象征,也因此价格不菲。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宫廷和上流社会都能看到摩尔黑人侍从的身影,因为他体现了主人的财富、身份、地位和不凡品味。其次,摩尔黑人侍从的形象总是伴随着白人贵妇的形象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这反映了欧洲人的种族观念和审美趣味。欧洲人对黑人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因为欧洲人的白皮肤在黑人的黑皮肤映衬下显得更加白皙,欧洲妇女的美貌也在黑人衬托下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欧洲的绘画和工艺美术作品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黑人侍从和白人贵族妇女的形象,无疑这表露了欧洲人以白为美的审美观和种族优越感。总之,在麦森瓷塑中出现的摩尔黑人侍从形象真实地再现了18世纪上半叶欧洲宫廷常见的场景,他体现了当时盛行的东方趣味,象征了财富与权势,混杂了种族、感官享受、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洛可可式的浮夸。

“吻手礼”中另一个含义丰富的物像是哈巴狗,它不仅在“吻手礼”中出现,也在麦森瓷塑的其他组合中出现,反复出现的哈巴狗形象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寓意呢?首先,哈巴狗原产于中国,大约在中国的元代时期传入欧洲,成为具有东方趣味的一种宠物。1572年荷兰国王沉默的威廉在战争期间的一个晚上,从睡梦中被他豢养的哈巴狗叫醒,从而幸运地避免了一次暗杀,自此哈巴狗成为忠诚、可靠的代名词,也因此成为欧洲宫廷和上流社会的热门宠物。麦森瓷塑中频繁出现的哈巴狗形象是对当时欧洲宫廷文化的忠实再现。其次,对18世纪共济会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可能会很容易明白,哈巴狗的形象拐弯抹角地暗示了在当时德国各公国中非常盛行的哈巴狗兄弟会。1736年教皇克莱蒙特十二世颁布了共济会禁令,严禁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组织,违者将被驱逐出教会。这引起了萨克森贵族的紧张,虽然他们皈依了天主教,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非常认同共济会的社会观点,为规避教皇禁令,他们创建了自己的社团——“哈巴狗兄弟会”,以哈巴狗作为社团的隐秘符号,象征社团成员之间的忠诚、信任和可靠。他们保持了不会触怒教皇的部分共济会章约,并且扩展了他们的成员,允许女性成员加入。因此,麦森瓷塑中出现的女性和哈巴狗的形象其实是影射当时在萨克森贵族中颇为流行的宗教团体——“哈巴狗兄弟会”。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吻手礼”系列瓷塑看成是一种物质文化测温计,它记录了来自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时代风格、两性关系、种族观念、经济贸易、宗教信仰等。这实质上也反映出工艺美术的重要研究价值,工艺美术不仅是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也是社会风俗和时代风尚的无声表露,在它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的影响;同时,它还彰显了阶级与身份的差别,融合了宗教、种族、经济、政治等复杂社会问题。然而种种因素的影响不但不会损害工艺美术作品本身的观赏价值,反而有助于丰富其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英)彼得.伯克,杨豫译.《图像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图像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iSCOUT和EPID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
如何由图像确定y=Asin(ωx+φ)+B的解析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平移有学问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物理图像类选择题的解法探讨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高分三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基于FCNN和ICAE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