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当代中国书籍整体设计的思考

2015-07-13 11:23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革命性多元化变化

张 蕾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41000)



对现当代中国书籍整体设计的思考

张蕾(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41000)

摘要:如今,书籍设计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华和时代的向前发展,书籍装帧设计所具备的内涵已经获得了来自“整体设计”观念的大幅度提升,从而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书籍设计空间。后者在目前已经突破了单一维度,转而扩展向“多维度”方向,并由此带来了书籍功能的“革命性”变化,由原有的平面、单向结构转为其承载知识的多个方向的“多元化”结构转化。

关键词:书籍整体设计;“多元化”结构;单向结构;“革命性”变化

在中国,书籍设计历史颇为悠久,从秦汉开始直到如今,各种装帧技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而自从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现代书籍设计出现“装帧”这一核心理念,直到目前的书籍“整体”设计这一流行的理念,现代书籍设计也已经拥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史。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华和时代的向前发展,现代书籍设计也开始日趋“多样化”。

一、本土文化的回归

西方文化“过度入侵”这一现状,造成了国民开始逐步对“泛西化”加以反思,并进而重新拾起和诠释传统文化内涵。对自身所处民族的审美习惯加以尊重这一想法,则是设计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基础,而中华民族所拥有的讲究品味、气韵、意境这一传统审美倾向已经深入人心,追求返璞归真、淡化电脑痕迹、尊重书籍文化的“书卷气”,可以称得上中国书籍设计层面上体现出的一种“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则给中国的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应有的底蕴和文化根基,然而也应意识到:因循守旧和墨守成规绝不是本土风格,而是对时代气象和中国精神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一种追求。在现代书籍当中,拥有相应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象”的作品往往是能够收到广泛的赞赏和肯定的。此方面,研究者吕敬人先生曾经做出了创新和传承传统式书籍设计这一层面的相应探讨——由此,他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发扬者和继承者。如他设计的书籍《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就曾在本世纪初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这一光荣称号。

二、新观念的引入

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冲击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形成的“多元文化并存”形态下的中国社会,书籍设计风格必然会体现出多样性。众所周知,设计往往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颇为密切的“与时代同步”的活动,不可否认,对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加以应有的学习和借鉴,并进一步和西方发达的印刷技术相互结合的办法,是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书籍整体设计的最为快速和有效的一个做法,在此过程中也必然会对设计师的思路、眼界加以开拓。如赵清先生所设计的书籍《恋人版中英词典》中,玫红色和雪清色被定位为全书采用的两大基色,以此来对其中男女主角各自所有的性格特色和属性产生隐喻作用,全书中的页码一律以手写形式体现,用一个10岁小女孩所画的随性小插画来配合整体的eigenvalue故事,在其中采取英文横排、中文竖排的中英对照手法,并配以裸脊形式装帧。从而使得全书在装订方式、章节划分、文字编排等诸多方面都构成了一种另类的中西合璧“恋之风景”特色。

三、探索实验概念性

思维、观念等层面发生的变化,是现代感较强的新形态出现在书籍装帧设计行业中的前提。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一种具备代表性的思维具体物质呈现和新的设计观念就是实验性书籍设计,其设计方法特色在于“不按常规出牌”——这实际上也是书籍装帧设计所展示出的一种“新形态”——这也是对书籍装帧设计所作出的一种“实际性探索”。其对书籍的功能有着很大程度的丰富和拓展,从而使得很大程度上将书籍的属性突破了“简单商品”这一范畴,即对其书籍形式本身产生了超越作用,在此过程中,“和读者的对话”作为现代书籍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受到了注重。如朱赢椿先生所设计的《蚁吃》一书,便是具备很强探索精神、图文并茂的“实验性图书”,其能够和读者“互动”的特点,使得该书成为了既能够记录阅读过程于书后空白页中,又能当做一种“特殊笔记本”来保存。

四、强化材质工艺之美

书籍和电子阅览读物不同,其作为一种有体积的物化产品,一般都是纸质装帧,其所使用的纸往往也是单一的种类。而现代书籍设计中往往会应用大量新型材质,从而形成具备现代材质之美的书籍,有效地提升了设计表现力。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韩湛宁先生参与设计的《G*国际平面杂志No.1》,全书都采取锡箔纸包裹,使得书的整个设计过程于读者翻开书的瞬间完成——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目前,书籍完全可以超越纸质,以其他材料为主要媒介的作品开始逐步出现,借助于彻底反传统的手段和“后现代艺术”为主的思维方式,挑战着书籍基本设计规律。

五、读图时代的信息设计

截至目前,以信息图形化、视觉化为特点的“视觉时代”已经悄然进入人类生活,而如今所处的新信息传播环境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书籍这一传统媒介,其会对书籍所具备的功能、媒介地位乃至于大众对书籍的需求、观念之类加以直接改变,并对其内容和形式产生间接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信息传递方式也由先前的单纯文字和插图变为编排、色彩、图形、文字之类众多元素“混编”的形式。而合理设计书籍信息的做法,则可以有效地提升读者的信息的吸收率以及其阅读方便性、舒适度、流畅度。

六、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介书籍设计

在此背景下,各种承载阅读的媒介已经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转变,电子书给世人带来更直接、更生动、信息量更大的阅读内容,其间的声效结合、动态画面、互动字体之类颠覆了传统设计,能够对视觉产生进一步刺激,借助于互动、声音、视觉等形成“鲜活”的书籍。然而,在设备上却往往不能直接体现各种感官享受——这一点也必须要进一步加大设计师的努力和技术的发展投入力度。

现代书籍设计过程中,“整体设计”这一观念已经对书籍设计空间和装帧设计内涵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书籍设计活动也日益“多维化”,也正因如此,书籍的功能方才出现了“革命性”转变,以知识多元化、多方位、纵向、横向的方式取代先前单向的平面结构。

参考文献:

[1]樊文君.书籍设计发展趋势探究[J].艺术科技,2015(09).

[2]龚唯.论书籍设计的立体多元之美[J].美与时代,2014(10).

张蕾,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视觉传达方向。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革命性多元化变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这是革命性的”:新的网上书店联手众独立书店抗衡亚马逊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试论太平天国公文之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