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竹影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5-07-13 11:23孙思策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142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景观应用

孙思策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214200)



粉墙竹影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孙思策(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14200)

摘要:中国古今的园林中,光影都被设计者巧妙运用,有意或者无意地增加了景观的美感,同时使景观空间更具有层次的表达。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光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园林景观中光影的重要性,一方面来源于本身对光影本身的可见,园林对色彩、形式等自然美的追求,对光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空间对艺术美的需求,以及景观植物的意境美的追求,都为光影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要素。

关键词:粉墙竹影;景观;应用

一、粉墙竹影的造景思想

粉墙竹影是传统植物配景,竹子和白墙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粉墙竹影的效果,白墙恰恰扮演了纸的角色,婆娑的竹影倒影,犹如在墨笔画中。江南园林以白墙黑瓦为主,该艺术的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粉墙竹影具备有传统绘画中,写意竹影的体现,早在明末计成就在《园冶》中强调:“藉以粉壁为纸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中游也”。白墙前几株竹子,竹子在白色背景的映衬下,更显青翠,细腻而又光滑的竹竿,与洁白平整的粉墙,形成了质感上的统一。

二、粉墙竹景的应用关系

1.疏与密

中国园林造园中的疏密关系,就像一种音乐的节奏,在这种韵律中,蕴含着传统的园林的精髓。在这种疏密的表达中,光影的对比自然而然就成为主角,光影成为园林空间中最有组织,最便捷的构成要素。并且在自然的光影中,或明或暗,加之自然的动态,烘托出园林的气氛,更加生动、典雅。实际上,在园林中这种自然的开合、抒扬、藏露等对比,都是在利用光影在空间的关系,给人带来心理上的空间趣味,而粉墙竹影正好是这种关系的最好列证。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疏于密的对比关系,这其中竹在造景中得到了应用,粉墙竹影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扬州个园的入口处,曲折而狭长形成了一个明或暗,扬与抑不断变化的景致,竹林的竹影倒影在白墙上,形成斑驳若离的效果,这种光影的处理,引导游人在体会园林的乐趣所在。

2.光与影

古人对光影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宋朝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汉武帝时期就有模仿人影的“影戏”的存在,汉武帝在皇后去世之后,思念之情无法排除,于是就找人扮演夫人像,在灯光照射的帷幕中活动,造成夫人复活的感觉。古人将光影视为寄情于相思的载体,在唐朝刘兼的《新竹》中,言竹:“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竹枝中摇动,无论是日光、月光还是水面中,都是呈现出飘逸如画的竹影效果,正如倪云林所说:“每爱竹影抚日月”。粉墙竹影是光与影完美写照,作为中国传统造园的手法,在如纸一样洁白的白墙上,竹子的投影,如同雅致的水墨画一样,在白墙上,竹影下,若隐若离,姿态典雅,竹与影的鲜明对比,情趣盎然。在月光的之下,朦朦胧胧,竹景仿佛披上了一层纱,洋溢着幽静之”,隐含着竹影之构思与动态。这同时源于造园的同时,光与影意趣的偏爱之前,正是“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在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堂,“抱月亭”,亭子位于水中,夜晚当明月悬空,在亭中赏水中之月和竹的倒影,可见翠竹拥月。在郑板桥的《题画•竹》中记载:“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更是写出了屋旁青竹随季节变化,在日光和月影照耀下,呈现出来的天然的画境。

竹景在各种环境中具有特有的表现韵味和意境,所谓“宜烟宜雨又宜风”,与自然环境中雾气相结合,使光与影更多了几分神秘,雾绕朦朦轻,影动款款幽。竹景的意境往往是伴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如风雨交加,风雪相伴,风月相宜,不同的自然天气,呈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幻效果,正式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使自然竹景的韵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风景画面的观赏意境,增加了竹景的意蕴表达,天气的变化这时更像是天然的美化师,让粉墙竹影在这时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如诗中所描绘的:“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陆游的《秋兴》中也有相似的描写:“千点荷声先报雨,一林竹影剩分凉”,写在秋雨过后,秋风吹拂着竹子,竹影飘摇,心中生起寒意,给人清幽的意境。范大成的《归石湖感言三首》中:“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描写的傍晚时分,人们在竹林中休息的清闲之趣。

3.空间对比

粉墙竹影作为古典造园的手法,其自身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粉墙竹影也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感受。中国古代人们就对竹子有特殊的喜好,早在苏轼就曾讲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人们的心中,竹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古典园林中,竹与月之景颇多,大致可以概括疏枝漏月的真实写照,比如扬州瘦西湖中“竹林筛月”,不仅仅是对竹筛月影,营造光影效果的简单描写,而且对穿竹观月,看逆光处竹枝之美,在仰视、俯察中透视着古人体察万物的智慧。

园林中空间对比的手法,借助于人对空间的不同感受,而在竹景观的营造中,设计者借助于竹景来增加园林的变化。比如竹月相应的趣味体现在“月光穿竹翠玲珑”,在苏州拙政园的玲珑馆中,沧浪亭翠玲珑等,月光清冷,翠色也是冷色调,在月光的照射下分外的醒目,泛着白光。苏舜钦也在《沧浪亭记》中描写了在沧浪亭所处的位置,竹景之美:“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相宜”

三、总结与展望

古典园林中的竹子是造景的重要手法,竹子作为园林中有机的整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竹石置于白墙之前就构成了粉墙竹影,在古代的造园过程中,通过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手法的相互利用,在小空间中营造出宽大空间,形成庭院中的“园中园”。在现代景观的营造中,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场地的客观需要,将竹子造景艺术与白墙相结合,形成现代园林中的粉墙竹影。在王向荣教授的厦门园博会的庭院中,加进了设计师对粉墙竹影的全新理解,简洁的设计中,透着传统的味道,在创新和传统中寻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李宝昌,张涵,汤庚国.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3.1.

[4]白桦琳.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5.

[5]陈丽媛.光影在园林景观空间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6.

[6]李炎.中国古典园林月文化景观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6.

[7]赵娜.风景园林中竹景的营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6.

孙思策,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景观应用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自制立体景观贺卡
《景观平面图》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