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

2015-07-13 11:23路庆敏许昌电气职业学院46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个性化

路庆敏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461000)



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

路庆敏(许昌电气职业学院461000)

摘要: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视觉传达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本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力求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受众审美心理;个性化

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视觉传达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视觉传达在信息时代有了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而在当代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受众的审美心理发生了转变,不仅停留在了一个理论的层面上,还朝着实践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视觉传达的艺术发展

视觉传达追求一种规律性的艺术行为,是一种对简单构造的具体追求。在受众的各项需求中,精神层面的发展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例如,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设计行业技能水平并不发达,在社会水平较低的那个时代,人们关注的是温饱问题,所以对艺术审美情趣的要求不高,自然谈不上审美需求的提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以中国的艺术包装设计为例,很长一段时期都停留在停滞的发展时期。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出口商品的包装问题”,他指出,要在产品包装的上面下足功夫,这也正式推动了现代化设计的新型变革。由此,视觉传达设计通过特定的艺术符号逐渐延伸开来,人们通过眼睛传递看到的事物,如摄影、电视、文字等,也开始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塑造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

二、视觉传达的审美魅力

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人们将所看到的简单的事物加以美化,并转化成为一种艺术的美学表达,使视觉传达的审美具有独特的魅力。

1.视觉的艺术表达

视觉传达的发展是为了探究艺术设计的核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递给人们的视觉构成的美感。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它遵循着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设计者要在统一的规矩中挖掘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比、均衡、分割、组合等变化的形式来传递信息,满足各项审美需求。

2.各项手法的统一

在视觉表达的发展中,为了打破视觉传达的规律,通过变化的形式传递和满足审美的需求。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视觉表达世界。将点、线、面协调处理,组织视觉画面中的各项结构,统一视觉表达中的艺术美感,实现美的享受。

3.构建形式美法则

在视觉表达过程中,形式美法则在广告、服装、企划等不同的行业中应用甚广。视觉表达不止于某项形式状态,也不仅仅拘泥于一些艺术形态。强调视觉表达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形式上,体验艺术造型的存在感。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

设计的出发点要归功于人们的具体需求,在视觉传达的受众人群中,受众需求、造型结构等元素的不同也影响着大众的关注度,具体分析如下:

1.受众审美有所区别

好的作品缺少不了好的设计师,而再好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需要满足大众或小众的需要。不同的受众背景成就了信息传播的反馈。所涉及到的受众审美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视觉传达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是一个拥有思想感情、思维定式的发展对象。在视觉传达信息的甄别中,为了充分表现视觉中的艺术传达性,要进行贴合实际的考虑。为了做到有效的传达形式,要综合考虑受众的年龄、环境、个性、喜好、情感等元素,特别是要考虑到视觉传达的特殊性,从这一角度上看,受众的复杂性影响着设计的方向、风格,设计室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进而把握受众的心理因素,满足大众的需求。

比如,在一张舞台剧宣传海报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接受对象的不同而传递不同的信息。例如,在商业区、酒吧等环境,所张贴的舞台剧海报,所用的表达形式要极尽热烈、积极,这项作品的设计要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跳脱出来,第一时间吸引大众的眼球。而在咖啡厅、电梯口等场所,要考虑到受众的静止性,有目的的植入一些舞台符号信息,不管是设计风格还是色调上都要沉稳一些,吸引人们进行欣赏、探究海报内容的欲望。

2.受众的情感追求

从当今受众的发展需求上看,在视觉设计的表达过程中,人们对情感的追求表现表现的异常突出。不管是绘画、色彩、产品、影视还是其他设计因素,都少不了设计的形象性和美观性,外在的艺术美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推动方式。

和一般商品相比,造型多变、颜色靓丽、形式新颖的商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同样的道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人们习惯于自己内心的诉求来寻找喜爱的产品风格,性格外向的喜欢红色、黄色等浓烈的颜色,性格内向沉稳的人们更加喜欢清新的颜色。在情感的表达上,视觉符合的概括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节庆之际可以运用鞭炮、灯笼,开心愉悦可以选择笑脸,浪漫欢喜能够运用彩虹、气球、鲜花等,这些较为具体的视觉符号都充分表达了设计者的意图,也能够根据受众头脑中的固有模式,激发受众不同的视觉情感。

3.受众的理解形式

从根本上说,视觉传达设计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们的需求上,设计师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变成具体的画面,通过不同的产品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在造型上巧花心思,通过线条、形态、明暗、色彩、肌理、纹样等不同的艺术结构,传达视觉信息。而通过不同手法的构建,将艺术元素进行有意识的分割、有意图的排序和有意向的重贴,使整个画面富有冲击力。尊重受众视觉浏览的先后秩序,设计出画面的旋律感。有意识的引导下去,迎合受众的审美需求,确保传播者对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面对一些杂乱的图形上,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很多常见的图案进行重组,增加人们的理解性。

4.受众的“个性”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以别样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创新发展中,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等,都使视觉表达具备了极强的潮流性。但是,现代人们对传统的视觉形式已经产生了疲倦的心理,一些“新”“奇”“特”的视觉表达方式更受人们的欢迎。

这一诉求的传播除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还源于视觉系统的选择性。有研究显示,人眼会在第一时间选择那些潜意识中最为奇特的东西去观看,自动选择可以接受的事物,从而根据自我调节适应机体的需求。在诸多传播方式铺展的今天,一些“非主流”的视觉传达形式更受人欢迎。这也提醒着设计者,想要建立视觉的互动性,就要不断开拓创新,从设备、颜色、构图、造型等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

综上所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不同的形式、结构、颜色表现不同的信息形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情感沟通,进而建立起共同的情感认知,作为一名合格的视觉传达设计师,要不断积累视觉符号的整理能力,展示视觉传达语言的深刻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惠芳.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支红.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8).

[3]姚文婷.平面设计中影像与图形的混搭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PTC 加速汽车与智能制造的物联网个性化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
新媒体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校教学思考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