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恽寿平“没骨”宫廷风对陶瓷粉彩装饰的影响

2015-07-13 11:23景德镇陶瓷学院333403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粉彩影响

马 俐 (景德镇陶瓷学院 333403)



论恽寿平“没骨”宫廷风对陶瓷粉彩装饰的影响

马俐(景德镇陶瓷学院333403)

摘要:中国画系种的“没骨画”发展到清代,其整体水平与其它朝代相比较,较为出众,没骨画这种朝气蓬勃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到雍正时期,陶瓷粉彩的发展达到了清代粉彩艺术的最高水平,这归功于恽寿平的没骨画风的影响,我们说是恽寿平的没骨画风格成就了当时的雍正粉彩瓷。论文从恽寿平其艺术风格和绘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与研究,以此论述雍正粉彩花鸟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没骨;恽寿平;粉彩;影响

在中国传绘画当中,没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有着它源远流长的历史,它的风格特点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其绘画风格既有工笔画的工整、细腻又有写意画的潇洒、豪迈。恽寿平是清代宫廷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他创立的没骨画风清新、明净、生动自然,是一位纯用没骨画画法作为绘画艺术语言的画家,将没骨画推向极致,并影响了当时的陶瓷粉彩艺术,对雍正时期粉彩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它达到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一、恽寿平“没骨”宫廷风特点

没骨画法是中国艺术绘画史上极具艺术生命力的绘画艺术语言,没骨画是直接用颜色描绘出对象而不用勾描线条的一种画法,它既有工笔画的严谨又带有写意画的笔墨色彩语言,是一种独立于工笔和写意之外的特殊画种,是一种重要的技法表现形式,“骨”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没骨画倾向于对墨和色的层层晕染,通过反复的渍、晕、染等技法的使用,达到对所绘对象的形态及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

清初花鸟画家恽寿平是“没骨”画法的奠基人,以其没骨花卉画风最为突出,笔法清丽俊秀,设色清新典雅,以文人画的情调、韵味、神韵而著名,作品《二色牡丹》图,画中有一红一白两朵牡丹,红色牡丹形态雍容富贵,四周被绿叶包围,另一朵白色牡丹清雅素净,与红色牡丹相互呼应,作者笔法讲究,注重前后虚实、阴阳向背,正反绿叶的区分,先用浓重的绿色画出叶子部分,再用墨绿色勾叶筋,笔法劲逸,花头部分画法以晕染为主,注重干湿浓淡的笔法效果,运笔讲究一气呵成,画面呈现淡雅、灵秀、飘逸的自然之美,在当时,恽寿平的“没骨画”风格广泛受到当时皇帝及文人雅士的一致喜爱,为宫廷画风格再添辉煌的一笔。

二、清代粉彩瓷的概述:以雍正粉彩为例

《中国陶瓷史》记载:“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初始于康熙年间,与珐琅彩相似,经过中国画师们的巧妙运用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早期的粉彩绘画水平粗糙并带有康熙五彩的痕迹,到雍正时期才真正展现粉彩的高超工艺,成为真正的“软彩”,其特点是将玻璃白和五彩彩料融合,在画面主体部分采用玻璃白打底,再用传统的“没骨”画法进行晕染,在花心暗部保留较多的颜色,越靠近边缘颜色越淡,用煤油调和,颜色的浓淡厚薄造成不同层次的立体效果,次体部分比如花枝、纹饰也有阴阳向背之分,烧成后,使其产生粉润柔和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更丰富、娇艳,一出现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风格别开生面,以粉润、灵秀而著称,雍正粉彩花鸟是借鉴了恽南田没骨花鸟画风格,正如《饮流斋说瓷》所称:“雍正花卉纯属恽派”。

总之,雍正粉彩瓷使宫廷风和文人画风完美结合的艺术产物,格局清新高雅、布局疏密有致,代表了清代宫廷制瓷的最高水平,巧夺天工,视为粉彩艺术发展之巅峰,直至今日依然光彩夺目,备受喜爱。

三、恽寿平“没骨”技法与粉彩技法对比研究

在恽寿平的宫廷花鸟画中,其用笔手法上,“没骨法”其突出的画艺成就是独创了冲水、撞粉的技法。所谓“冲水”、“撞粉”,即在色彩或墨迹未干之时,适当注入钛白粉或水,让其自然渗透,待干后便得另一种独特韵味。此法往往带来意想不到效果,超然法外又合乎自然,曾唤起刻板传统的中国画无限生机。这种技法出现较早,是一种对工艺熟知并了然于胸的创作者才能灵活掌控的不易之法。其工艺特点为,先以淡而细的笔触勾勒形体轮廓,而后以熟练的笔法在轮廓线的边缘处皴擦填色,并一笔盖过轮廓线,使画面看起来似乎未曾使用轮廓勾线,而径直起笔,令人叹为观止。该法的笔法要点在于,勾勒的轮廓线需要与皴擦填涂的色彩同色,这样才能以后来之色湮没线条之色,达到造型浑然一体之妙。这在体现创作者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使所表现事物整体感更加强烈,也愈发生动形象,生气活脱而不呆板滞涩。而此法在雍正粉彩花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绘画过程中粉彩通过线的粗细变化、面的浓淡着色,借用没骨画法渲染,产生浓淡、阴阳的效果,具体步骤:(1)打底后粉彩颜色画于瓷上,然后用干净的羊毫笔将花卉边缘洗淡,画出花瓣的明暗效果;(2)画花卉勾轮廓线时,填上不透明的粉彩颜色,烧后轮廓线消失,效果与没骨画如出一辙,最后在表现整体效果时,对画面驾轻就熟、胸有成竹,直接填色,而不会留下赘余的轮廓线。从这种笔法中可以看出,二者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恽南田“没骨”宫廷画对粉彩装饰影响下的思考

受儒家文化、帝王政策、审美需求和文人画的影响,雍正粉彩的发展成为时代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完美代表,它的成就归功于多方面的,特别是恽派没骨花鸟画的影响,恽氏没骨花鸟画自康熙起即成为清代宫廷花鸟画之主流,而其影响力绝不止于宫廷画风,进一步影响到清代创烧的粉彩瓷之上。粉彩花鸟装饰致力于追求恽氏没骨花鸟的纸面画效果,在清代粉彩瓷创烧前,中国的釉上彩瓷以传统釉上五彩为主流,到康熙晚期始,受珐琅彩的影响,粉彩瓷应运而生,从最初受到宫廷的高度关注而使其充满浓郁的宫廷贵族色彩,粉彩瓷兴起之时正是恽氏没骨花鸟画极为盛行之时,恽氏没骨风格画法成为粉彩瓷花鸟装饰的首选风格,粉彩没骨花鸟画风格因此在达至高度成熟的雍正粉彩瓷上大做文章,成为粉彩瓷的主流风格。雍正粉彩线条轮廓注重柔淡工细,其表现风格与外观艺术效果上与恽氏没骨花鸟画极为逼近,因此,将恽氏没骨手法与粉彩工艺相结合,使雍正粉彩技法推向高峰。

如今,现代粉彩瓷绘的发展在世界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受任何思想的统治与束缚,在创作中可自由发展,只要不脱离本质,从宏观上来讲,科学技术的提高带动了陶瓷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提高了艺术家的艺术品位与思想,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的推陈出新,运用新的技法与材质,使作品彰显鲜明的艺术语言,使当今的粉彩艺术,不仅注重继承传统的工艺手法,而且注重创新,使粉彩艺术永远的传承下来,成为符合时代审美意蕴的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1982年第一版.

[2]《清代陶瓷大全》.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2月.

[3]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铁源.《清代粉彩瓷器》.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

[5]杨臣彬.《挥寿平精品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马俐,硕士,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粉彩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影响大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