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2015-07-13 11:23徐存盛杨可龙董晓玮嘉兴学院设计学院314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和哲学美学

徐存盛 曹 俊 吴 威 杨可龙 董晓玮 (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314000)



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徐存盛曹俊吴威杨可龙董晓玮(嘉兴学院设计学院314000)

摘要:美学自古孕育于哲学之中,由美学引出设计美学的核心问题“设计”,进而揭示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设计哲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针对中国古典美学和哲学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中和之美”的美学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最后指出“中和之美”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必要性,利用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一、设计哲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

设计艺术伴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步科学化。研究设计之中的美学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它理所应当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设计美学理当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科。人作为一种高智慧的生物,美是作为人们最喜欢的事物出现的。人对通过现实世界的观察,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也是美学存在的意义。它与周围世界这种息息相关的存在,构造了美学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设计与人们而言则是人们在追求美的必然的结果,设计让美更加具象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拥有美,进而不断创新、创造,不断更替这人们的所见所闻,升华着人么心中的美。设计使物质世界更具诱惑力,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一直对这个硕大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想象,盼望着能世界能一直给我们以每天都有新模样的感觉。本质上来讲的话,美学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而设计是人们享受美学的进取方法,哲学是保证进取的方向不会出偌大的错误。1设计活动最终归根究底是精神的活动,尤其是对于现代生活的要求来说,精神生活的富足才能使一个人真真正正的圆满,充实。这是设计美学和设计哲学对一个人物质与精神的极大限度的满足。

从古至今,美学与哲学一直联系在一起,它们从来没有被分开来对待过。经过千百年来的时代演变,美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一直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哲学是美学的内在基础,同样的设计哲学也是设计美学的内在基础。至今,人们仍然相信即使时代如何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如何的改变,美学也会始终和哲学联系在一起,为人们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美学不仅要对自己本身的资料进行直接考察,而且要从所有其他的或者大多数的科学中获取资料。这种资料来源的复杂性使美学加倍地需要哲学的综合。”2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人们会一直探寻着美的意义,当然美是“难”的,需要一代代人的探索与思考。所以,设计哲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美学与哲学会一直影响着一代代追求美的人们。

二、中国“中和之美”的探讨

在此,我们就以中国的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关系进行探讨。古代中国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的哲学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事实上,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可以看作来自对自然的观察和认得生活经验的升华。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之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上的领悟可能远远超越了现在,就像道家体系中的哲学、人性和美学的研究中的一部分就影响了很大的一部分的世界。3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常常以一两句之言而包含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是微言大义。近年来中国哲学中蕴含的许多对现代设计有着非凡的价值的思想渐渐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其中的“整体和谐”“人本主义思想”等等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的设计美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历史上,数百家争鸣时代中哲学发展的最为进益,时代变迁之中虽然有部分哲学的流失,但一代代传承的根基也得以流传下来了。经过不断的碰撞与融合,最终衍生出了两大派系,就是西方世界中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东方和西方的统一在一个层次上的定义都属于哲学和美学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是现代社会想追求的境界了。4

中国人在这种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美学上也一直追求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和人内心的一种平衡、平静、调和的完美状态,即中国人追求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对美的创造和欣赏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近年来,中和之内的观念因其对现代设计的指导作用,引起了设计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中和之美指的是一种内部和谐的调和完美的艺术风格,“温柔敦厚,诗教也”“发乎情,止乎礼义”等都是对“中和之美”的较典型的表述。中和之美还包含一种富有辨证精神的哲学化艺术观,这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和谐观。

“中和”之“中”,“中庸之道”一直是指导中国人做人行事的绝对原则。尚中思想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多用为准确、得当的意思。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尚书》中的基本含义,可以在准确和得当上统一起来。《易传》中认为人有正中之道德,而能实践之,则能胜利。故得中为吉利之象。5“中和”之“和”,是万物之间相互平衡的一种完美状态,万物平衡而“和谐”,《诗经.尔雅》中说:谐,和也。“谐”是运动的共振。“和谐”就是指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和谐状态,最佳状态。“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古代设计的重要设计哲学原则。从哲学到美学,中和的思想概念也转化成为美学的概念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及由先秦尚中思想、尚和思想以及儒家的中庸之道结合而成的艺术和谐观。”6在提倡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和之美”更是可以作为中国设计的一条重要准则。

“中和之美是一种辩证的和谐的艺术观,是以正确性为原则的和谐的艺术观”。7中和之美理论对中国的美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了民族什么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并且对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和之美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和谐关系,它有理性的“中”的精神和“和”的美学表现,也是艺术的辩证法。美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永远象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类在进步过程中虽然会偶尔忘却它的存在,但每一个时代总有人会记得它,总有人会发现它,总有人会爱它。静下心来的时候它便会不知不觉的来到你的身边,无论怎样它都不会主动远离你,你也会在发现它的时候不自觉的靠近他,趋于它,甚至成就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人深思,它告诉我们,不能背弃对人的人文教化和塑造,以及对高尚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

三、“中和之美”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

现代设计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已经被现代人类所高度重视。人们摒除了对于一切不完美的事物的状态,极力追求美的意义,不仅要设计其中的优势之处,更要诠释出一个完美的美。无论是中西方先后对于设计中和之美的理解,还是对于设计哲学的不同领悟,都无法妨碍人们追求美的心灵。对于中国的设计,我更加充满信心,中国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酝酿中一步步走到了现代,更应该不忘中国人骨子里的对于美的理解,现代设计更应该汲取西方的优点和自身文化的力量,一步步前行在设计之路上。所以,将“中和之美”应用于现代设计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历经岁月考验而即将浴火重生的趋势,在未来设计美学与设计哲学的意义将更加影响着世界,这就是我们未来所期待的的发展空间。

注释:

1.邢庆华.思辨的切换——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关系析论[J].美与时代(上),2011(1):1.

2.[美]托马斯·门罗著,石天曙,滕守尧译.走向科学的美学[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17.

3.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0.

4.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6.

5.周易大传今注.齐鲁出版社,1997:14.

6.张国庆.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1.

7.张国庆.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1.

猜你喜欢
中和哲学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菱的哲学
外婆的美学
小包哲学
纯白美学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妆”饰美学
半碗粥道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