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拉斐尔前派

2015-07-13 11:23李春梅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梦幻心灵

李春梅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550000)



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拉斐尔前派

李春梅(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550000)

摘要:拉斐尔前派推崇中世纪刻意营造的风格和简洁纯朴的精神,风格上坚持单纯和平面化,色彩鲜明、装饰性强,极具唯美色彩。虽然其作品具有中世纪艺术的神秘而渺茫,显得机械和刻意,画面有一种虚构和做作的倾向。但是拉菲尔前派主张挣脱各种束缚,希望艺术作品像梦幻,不要生活在现实。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建构,艺术不再是用来劝世训诫、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纯粹美的形式、一种富有丰富想象的艺术。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唯美;梦幻;心灵

19世纪中期是欧洲绘画史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艺术流派可谓异彩纷呈。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后人赞誉这一时期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这个时代的画坛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艺术理念和创作所主宰,极为致命的问题是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千篇一律的竞相模仿拉斐尔,他们的创作仅仅局限在拉斐尔所创立的学院派模式的条条框框里,这就使很多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青年画家感到厌烦。很多青年画家发现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朴实生动,他们非常向往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于是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拉斐尔前派诞生了。

唯美主义油画以1860年之后的拉斐尔前派为先声,代表人物有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威廉姆•莫里斯、爱德华•伯恩•琼斯、约翰•艾瓦瑞特•米雷斯、阿尔伯特•摩尔、詹姆士•麦克耐尔•惠斯勒等。拉菲尔前派崇尚文艺复兴早期以及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前派推崇中世纪刻意营造的风格和简洁纯朴的精神,风格上坚持单纯和平面化,色彩鲜明、装饰性强,极具唯美色彩。有评论家认为拉斐尔前派“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然而,尽管远离现实,但是这些作品在当时是画家们心灵的理想居所。而随着拉菲尔前派影响的扩大,其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某些或多或少受其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画风介于拉菲尔前派与唯美主义之间的画家有时候也被归入拉菲尔前派的范畴。拉菲尔前派主张挣脱各种束缚,希望艺术作品像梦幻,不要生活在现实。显然,经过拉菲尔前派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建构,艺术不再是用来劝世训诫、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纯粹美的形式、一种富有丰富想象的艺术。

19世纪欧洲的艺术作品色彩华丽唯美,画中散发着古典气息。这一时期的作品是画家平静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本身最纯真的价值的体现。在表现题材方面,逐渐由上流社会走向市井阶层、由庄严走向轻松,画面细腻唯美,具有形式美感。画家们运用了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语言,强调画家的主观性。从画家莱顿的《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可以看出这一点:作品着色轻柔、线条细腻,构图饱满,画面人物安排巧妙,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飞扬的裙带使画面具有动感和强烈的戏剧色彩,画家在这里使用抽象的形式使现实中的女性升华成为女神,极具视觉美感,能给观者以心灵的享受。而罗塞蒂的作品中描绘了大量理想中的女性,他们的形象大多是慵懒、文静、柔弱、带有病态而又充满梦幻的气质。这种女性形象不仅是罗塞蒂精神世界的写照,而且成为维多利亚后期社会女性审美的典型。如作品《利利斯夫人》中女性的神态有一种现代女巫的美艳与傲慢,她的目光很缥缈深邃,令人难以捉摸,漂亮而富有一种强烈的肉体魅力。罗塞蒂把模特和已故妻子的形象重合起来,融为一体,通过强烈的性爱倾向强调一种死亡和极度兴奋之间的联系。

罗塞蒂的追随者伯恩•琼斯,是新拉斐尔前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虽然受到罗塞蒂的影响,但其作品又没有罗塞蒂的性感和忧伤。由于喜爱神话传说,迷恋拉斐尔前派艺术中中世纪的神秘,所以创作了大量的以神化故事传说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伯恩•琼斯的作品细腻,柔和,静谧,营造出一种美丽、浪漫而充满梦幻的艺术氛围,其代表作有《梅林的诱惑》《国王与乞食少女》等。《金色阶梯》是给他带来崇高声誉的杰作,画面中的众多女性美丽、纤细,温和而略带伤感,她们手持乐器,从螺旋状楼梯成排依序而下,如梦境般美丽而庄严,极具视觉美感,能给观者以心灵的享受。

拉菲尔前派的画家注重最微小的细节、追求细节的象征意味和真实感。如布格霍的作品充满了娴静和优雅,人物刻画的美丽、写实而清晰。约翰•艾瓦瑞特•米雷斯的作品在表现和处理上更重视情绪的表达。他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描绘了奥菲利亚落入河中溺水而亡的景象,画面生动唯美,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这些作品与文学联系密切,许多作品富有诗性,其描绘古代题材不带伦理好恶的判断,极尽考古真实和声色之美。很多画家描绘曼妙的女性人体圣洁、纤细、苍白的少女体态和神情,与世俗生活中的带有“烟火气”的女人毫无二致,其“色情”倾向深受诟病。唯美主义的宗旨可以概括为:“展现纯粹感性的美,不含任何文学或社会性的寓意”,打破道德精神禁锢,正如王尔德所说,“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1

拉斐尔前派画家在绘画形式上反对学院派的单调造作的表现方法,他们在绘画形式上有所创新:在白色的湿底上作画,这使颜色更加鲜亮透明;弱化形体的阴影,使画面呈现平面以更好的表现细节;画面中的每个形象都是写生完成。作品大多富有想象力,具有装饰趣味,画家们非常注重形式创新。拉斐尔前派的唯美主义油画艺术发展到中后期时多表现神秘的中世纪的场景和充满欲望女性的病态美,远离现实、充满梦幻色彩,被认为具有“颓废”特征。作品描绘的人物存在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使观者体验到画面中的瞬间美,在这样一个唯美的世界里忘却所有的忧郁和苦闷,感觉不再杂碎,主体自我意识不再分裂,自我得以构建,身份得到认同,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到了净化。

当然,拉斐尔前派也不是没有问题,由于拉斐尔前派的创作题材,大多数取材于文学作品或《圣经》,所以作品带有戏剧性性和叙事性的特征。他们的作品具有中世纪艺术的神秘而渺茫,显得机械和刻意,画面有一种虚构和做作的倾向。由于忽略了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思想,所以在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中很少能体会到英国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他们的作品都带有虚幻迷离、感伤忧郁的特征。但是,拉斐尔前派在画面的装饰趣味、绚丽的色彩、形象的象征力等方面,独具特色,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注释:

1.王尔德.《谎言的衰朽》.见: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42.

参考文献:

[1]约翰.罗斯金著,张翔译.前拉斐尔主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第一版.

[2]刘鸿,张京.永恒之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3]袁宝林.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4](英)威廉•荷加斯著,杨成寅译.美的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

[5]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第一版.

猜你喜欢
梦幻心灵
心灵的感恩
怦然心动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梦幻鞋旅
梦幻褶皱
梦幻童年
为心灵搭桥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