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意象水彩画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借鉴

2015-07-13 11:23刘习文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水彩画意象绘画

刘习文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10000)



浅谈中国意象水彩画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借鉴

刘习文(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10000)

古今中外一切绘画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停止不前的,而是在相互影响、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民族特色的水彩画,期待着用水彩画出民族特点、民族气概。而要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水彩画,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潘公凯先生曾对“传统”做了一个精辟的比喻:“传统就是一个系统或一个结构,传统是不断发展的,就像一根藤蔓不断地长出新叶子,不断地在老藤上缠上新藤。老枝新藤交织在一起,向前发展,有些枝干枯萎了,可主要的东西还在,这就是传统。”作为生长于斯的中国画家,每一个人都绕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交互影响,“形外象内”“不似之似”“以形写神”的写意精神其实早已植根在我们的文化血液当中。因此在意象水彩画的创作中充分继承和借鉴传统绘画语言与写意精神,在意象水彩画创作语言中充分借鉴传统艺术中的各种表达方式是水彩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

对传统绘画的借鉴,是逐步加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初期,画家们可以从绘画材料与表现技法等方面吸收借鉴,进而,可从传统绘画的内在精神方面去汲取营养。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重彩画、壁画、民间绘画等都有意象水彩画可借鉴的东西,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具有民族审美内涵的绘画当中巧妙的把一些元素借鉴到意象水彩画的创作中来,将赋予意象水彩画不竭的动力。例如,我们可以从水墨画里去领悟飘逸、洒脱、流畅的笔意美,从重彩画里去体会浓厚、雄浑、凝重的色彩美,从古壁画中去感受神秘、奔放、古朴的造型美,从民间绘画中去领会朴素、趣味与乖张的稚拙美。

“写意”是迥异于西方的中国绘画的艺术观。传统写意画取得了其他绘画形式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绘画作品的写意不是为追求表面的、肤浅的变形,而是要渗透、张扬写意精神。从“意”的抒发来驾驭“形”,状物言志、借景抒情,强调从“物”到“心”的表现,追求意境之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了写意的精神支撑,便有了意蕴无穷的艺术形式,有了灵魂和内在的“气”。历代优秀的写意画家,尽管作品的风格面貌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在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或含蓄、或强烈或新奇,令人回味悠长,笔墨、物象都成为情感表达的辅助。意象水彩画对写意画的借鉴,应当着力于对这种精神内核的借鉴。当代水彩画家蒋振立充分吸取传统写意画写心、写神、写意的特点,把水墨神韵巧妙地融合在水彩中,表现南方的标志性山水,漓江之上水气氤氲、烟雾朦胧,写意形象与文化内涵高度统一,作品意境深远、品味高雅,呈现出具有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面貌。

又如,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使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和水墨所产生的一个复合概念,它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表面形式和表现技巧,是一种超越笔、墨之外且具有某种精神性的东西。“笔墨”是中国绘画当中的视觉化的物质材料,同时也是精神表现的有力载体。意象水彩画创作中也可充分借鉴“笔墨”来丰富自身的创作语言,由于水彩与水墨在材料上的天然接近,以及部分中国水彩画家好用毛笔、喜用黑色的作画习惯,使意象水彩画中笔法千变万化,韵味无穷。笔的灵活运用产生的点、线、面的叠加,产生的枯润、光涩、方圆、曲直的变化;“墨”“色”的灵活使用产生厚薄、飞白、渗透的质感,引出刚柔、苍秀、润涩等感受。当代意象水彩画家王维新充分借鉴国画“笔墨”,善用勾线和黑色,他将水彩画的用水用色与中国画的“笔墨”融合一体,在画纸上大笔挥洒,驱遣灵动的线条与浓郁的色彩完美结合,不拘泥细节的得失,注重形象的鲜活和气韵的生动,写意而畅神,颇具大家风范。意象水彩画家高清泉则在作品中掺杂了中国画的色彩观和山水画中的点苔、皱染等技法,用揉色法混杂水彩、水粉色,形色交错、流光溢彩、墨色飞溅,既有水彩画的透明与充实,又有中国画的积厚和虚实。

经过百余年来中国画家的探索、融合和改造、创新,中国当代意象水彩画已经呈现出丰富多元且具有中国化、民族化的艺术特色,当前有大量的画家在从事着意象水彩画的创作。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预示着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又进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然而,当前也有一些画家在意象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还在简单的套用文人画的意味,“逸笔草草”“任意挥洒”,甚至有的画家抛开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和造型基本功而不顾,浮泛、简单地用水彩画来画国画,流于表面的模仿和粗糙的复制。这些现状也在引发我们的思考:笔墨加造型、水韵加色彩是不是形成中国意象水彩画风格的唯一路径?随着当代视觉文化全球化,人们的艺术视野愈发开阔,水彩画自觉向当代性转变,水彩画创作群体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意象水彩画的创作观念的也在及时更新。在一些当代意象水彩画家笔下,创作语言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提炼和综合运用。“意象水彩”的创作语言也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交汇影响下,注入现代元素,拓宽了绘画语言。波德莱尔认为,“艺术的一半与时代有关,另一半则是永恒不变的。”如何准确把握意象水彩画中创作语言拓展中的“度”?如何在不以牺牲已经确立起来的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前提下继续大胆创新?如何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走向现代?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水彩画家要面对的课题。中国当代意象水彩画的创作语言拓展不是对艺术语言的简单的拼凑、也不是对已有语言的盲目翻新,而是应该在当前已有的本土意识和民族化的基础上对创作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创新。作为年轻一代的水彩画家应该主动深入研究传统意象美学,巧妙的融合与吸收,创作出带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意象水彩画作品。林风眠先生在五十年前就指出了中国水彩画要发展就脱离不了三性:即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实践已经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当代的中国水彩画家还须坚定地沿着这条创作道路阔步勇进。

总之,我们在意象水彩画的创作中应该充分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精髓,将民族的美学精神渗透在意象水彩画创作中,形成具有中国审美意趣的纷繁多姿的艺术风貌。吸收和继承传统意象审美精神,将有助于加强水彩画家的文化修养,有助于加强意象水彩画创作的语言转换,有助于加强意象水彩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品位。

猜你喜欢
水彩画意象绘画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