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

2015-07-13 00:18谢燕娜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5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旅游业

谢燕娜等

摘要山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山地的生态敏感性使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国外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在Springer,EBSCO,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文文献,对国际上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于山地旅游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山地土地利用对山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山地旅游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研究、山地旅游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等方面。发达国家学者较为注重山地旅游带来的对土地利用变化、覆被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较为重视对山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研究较为薄弱,遥感和GIS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也被一些学者采用。实地调查的内容涉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中心、旅游路径、旅游地边界等不同地理实体。最后,分析了对中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旅游业;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F592.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5-010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5013

自然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1],而山地一直是自然旅游的重要场所[2],因而山地成为重要的休闲和旅游中心[3]。山地旅游的发展与山地特定的自然景观有关[4],山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5]、重要的水源地[6]和气候效应中心[7],同时山地具有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景观。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游客的各种旅游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山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由此导致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环境几乎对所有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区是至关重要的[8],因为自然被破坏和被污染的地方对游客没有吸引力[9],同时,景观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利用[10],因此,山地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山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成为基于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决策面临的最大挑战[11]。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2],也是影响自然环境保护的标志性因素[13]。在世界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已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或改变、降低生态系统服务,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功能[14]。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国际上学术界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15,16],其中,对热点地区的研究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和多山的地形,导致了山地旅游资源的大开发,在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前四批4A级旅游区中,山地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90个,约占49.1%[17]。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升级和休闲时代的到来,以环境、生态、低碳,健身为特点的山地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山地旅游的发展必然带来山地土地利用变化问题,开展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在Springer,EBSCO,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文文献,对国际上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按照研究主题,将从以下四个领域进行分析,并讨论对中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1山地旅游发展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研究

山地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和游客的各种游憩行为,改变了山地原始的自然状态,造成了森林退化、非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的转换等现象,同时,山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建设用地、道路用地增加,林地和农用地减少。这种影响程度在时间上的差异体现在旅游地建设初期程度较大,而后期较小,空间上的差异体现在,度假村和游客中心等游客密度大的地区严重,而距离较远的区域程度较小。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山地旅游的发展对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较多的学者采用遥感和GIS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Gaughan等利用多时相陆地卫星图像研究了柬埔寨吴哥盆地由于旅游发展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认为1993年以来旅游业的爆炸性增长,引起了迅速和广泛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只有50%稻谷农业景观保留了下来,23.4%森林面积出现退化,而再生森林面积仅占4.9%[18]。Singh等对印度喜马拉雅山地的主要旅游目的地Bhyundar谷地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的旅游中心地区,长期不规范的旅游活动造成了诸如土地覆盖变化、森林砍伐和垃圾堆积等一些负面影响,其中,酒店、旅馆等建设用地的增加占用了较多的林地,并同时改变了林地的价格,为满足45万游客及当地居民的需要,还出现了大量砍伐薪柴的情况[19]。Banko等使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遥感图像,对地中海岛屿Mallorca山地景观结构和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过去广泛分布的梯田面积下降,而广泛延伸的两层房子、高尔夫球场和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用地面积增大,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在旅游部门就业,导致农业用地转化为旅游用地[20]。Chaplin 和 Brabyn利用1999到2011年陆地卫星图像,评估尼泊尔Annapurna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对森林覆盖面积和土地利用的影响。认为旅游业发展使该地森林覆盖率减少了8%,但这一变化因地区而异,旅游设施对森林盖度和土地覆被的影响,随距度假村距离增加而变化[21]。Atik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中海沿岸,旅游业是土地利用和景观变化主要驱动力之一,这种变化在旅游业发展初期较为严重,到后期开始减缓[22]。Kuvan认为,山地森林是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源,旅游业发展引起的砍伐森林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大众旅游发展造成的最重要的全球环境后果之一[23]。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实施有效的管理,旅游业发展可以改善土地利用、覆被和生态环境[24],也可以作为一种平衡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方式[25]。

对于山地旅游造成的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感知,一些学者从游客、管理者、当地居民等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山地旅游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会造成负面影响,但在认知上存在较小差异。在游客内部,从事不同游憩行为的游客,对其行为的影响也有不同的认知。Tyrvinen等基于对芬兰Lapland两个主要旅游目的地调研取得的1 054份问卷,从游客的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问题。认为游客重视小规模的住宿单元、栖息地保护、绿色基础设施和方便性,旅游目的地建设中,除了要确保住宿融入自然外,还要保护天然森林植被群落和自然景观[26]。Region认为不同的游客对山地旅游中游客行为的环境影响有不同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1/3以上的跨县界滑雪者和较长时间的徒步旅行者认为其行为对植被有显著的践踏,影响了自然的土地覆被,而下坡滑雪者的相应份额仅为10%,一半的受访者认同植被践踏是一个问题[2]。Kuvan以土耳其地中海沿岸Belek度假胜地为例,研究居民对旅游业影响森林和土地覆被的态度。指出居民对在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持积极态度,但也普遍关注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对森林和土地覆被的影响,并认为,负面影响的形成并不是由旅游本身造成的,而是决策的公共权力问题[27]。Pickering等研究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雪区的管理人员对旅游影响环境的判断。认为旅游业对环境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滑雪胜地对邻近的自然区域的影响往往超过较远的区域,旅游对植被和土地利用和覆被也有广泛的不利影响,对野生动

物栖息地的减少及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加带来影响,从而对动物群体不利

2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山地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山地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而作为山地自然资源和山地景观的核心标志则是土地利用和覆被状况,其特征和演变对山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和覆被的季节性导致旅游的季节性,土地利用和景观优化可提高生态旅游的机会,基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将改变土地的价值和旅游价值。Schumacher等讨论了山地景观、季节性和山地旅游业的关系。认为景观旅游导致旅游季节性,而景观吸引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利用[29]。Nahuelhual等基于从1976年、1985年、1999年和2007年陆地卫星图像建立的土地利用矩阵,通过对智利南部Chiloe岛国家公园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游憩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影响。提出原生林到次生林的退化、森林碎块化和对灌丛带开荒等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景观变化,使游憩和生态旅游的机会持续减少,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多样性减少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害[12]。Kuvan以土耳其Belek旅游中心为例,研究了由于对森林的利用而形成的旅游业。指出林地的使用和转换是旅游业发展的中心,旅游业发展中,土地利用变化是其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也是衡量林地状态的主要指标[27]。Ploaie通过对罗马尼亚旅游业较为发达的Valcea县山地的研究,认为过度的夏季放牧是造成山地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更严格的对放牧的控制是该地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元素,可以通过承载量更大的乡村旅游以及通过提供酒店住宿,促进该山地的可持续发展[30]。Rosenberger和Loomis基于观察行为数据和潜在行为数据,使用旅游价值模型,估计了洛杉矶山地大牧场对于旅游者的价值。认为假设资源被转化为城市或旅游用地,牧场空地的旅游价值在消费者剩余中可能增加或者减少[31]。Ellingson等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和条件行为法,研究了美国科多拉多州Routt县大牧场空地的旅游者非消费性利用价值。认为如果牧场的土地转换为城市用地,旅游价值将下降75%或每天108美元,3日游旅游者每个旅游日将减少32%,旅游价值将有重大损失,并认为风景名胜的公共物品属性价值在市场上往往会被低估[32]。Broadbent等使用1985年至2008年多时相遥感土地覆被动态图像和当地居民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山地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旅游的关系[33]。指出虽然山地农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这往往伴随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森林砍伐,建议发展生态旅游来保护生态和改善土地利用变化。

3山地旅游发展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研究

山地旅游发展导致的对土地的利用及造成的环境影响,涉及到当地居民、不同的从业者、投资者、管理者等相关利益者,在山地旅游规划和开发中,必须正确处理各方的关系,加强各方的沟通,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确保山地旅游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尤其要强调当地居民的地方话语权,为他们提供共享管理责任。Mkitie等通过对坐落在芬兰最高山峰中间的旅游业较为发达的Kilpisjrvi村庄的研究,提出在旅游业发展和土地规划中,应强调社会影响和地方话语权的多样性,透明和参与式的规划将提升可持续能力及决策能力,也将提高当地人的满意度[34]。Aagesen对阿根廷安第斯山脉南部Alerces国家公园的土地资源使用权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园当局推动旅游业发展,以改变当地居民的生存策略,但家养动物并不是公园的保护对象,以放牧为主要生计的当地居民并不太热衷旅游,但居民缺乏谈判权,在保护规划中已经被边缘化,应通过强调居民的权利,提供共享管理责任来缓解这种状况[35]。Region探讨了芬兰拉普兰旅游景点土地利用各方的相互关系,指出,由于对同一森林资源的竞争,旅游业可能会与销售木材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游憩业的发展也造成与饲养驯鹿产业之间的冲突,此外,还导致周围牧场的过度放牧等,强调减少冲突最有效途径是制定有效的指标、措施、标准、教育和参与式管理的规划,规划时应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2]。Baron 等认为,文化和社会冲突对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有直接影响,增加了洛矶山脉西段管理的难度,必须超越公共土地来影响私人土地上的土地利用决策,土地利用的变化只不过是在一个时间点上许多地方决策的结果,土地管理者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与许多不同的特殊利益集团建立有效的沟通。并指出,明智的土地管理要求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有相似的观点,这就要求牧场主,开发商,新移民,服务供应商,地方政府,公共土地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要加强沟通[36]。Saremba和Gill对山地公园规划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北美地区,山地度假胜地经常与荒地毗邻,因此可能导致不同土地用户之间的冲突,调查显示,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度假区居民,比那些居住在大温哥华的人,表现出对保护的较少支持,这种差异归因于不同人群的不同效用值[37]。Herbin认为,规划政策需要考虑利益和目标的关系,包括当地居民、私人投资者、政府部门、特别是游客等[38]。

4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

山地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带来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确保山地旅游和山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政策和管理来规范山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和管理措施包括以自然保护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旅游政策,发展生态旅游,土地所有权政策等。当然,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不同,政策和措施应有所区别。Kuvan通过对土耳其的研究,认为大众旅游活动加重了对森林和其他自然区域的压力,监测和消除旅游业对土地利用和覆被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持续性的关键,要解决自然环境和旅游之间的所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和实施以自然保护为导向的政策[23]。Nelson等认为,土地利用变化是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决策面临的最大挑战,生态旅游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土地利用压力和威胁提供了一种新概念和解决方法,强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调整土地利用,从而实现国家公园的生态和社会服务价值[11]。Fleury通过对美国弗洛里达州Hernando县和罗马尼亚农村的Apuseni自然公园两个案例,研究喀斯特山地旅游业相关的土地利用法规问题。认为管理者面临着实施一系列法规的严重障碍,有关法规和土地使用的问题和具体性质在农区和城市化地区是不同的,他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39]。Duboeuf对山地旅游胜地地方权力和土地利用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山地旅游业发展导致山地土地价格上升和物业价值增加,而这反过来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短期的投机行为往往带来更高的收益,尤其是这种投机行为代表了地方权力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理(最广义的公私关系)而不是物业租金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40]。Ramutsindela对南非国家公园内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南非国家公园作为一个纠错过程的土地所有权变化。指出国家公园保护政策最艰巨的挑战是协调人类需求和自然供给的关系,历史上南非当局和当地社区之间持续的敌对态度,是不可能达到保护目的的,对土地改革的相反观点,更威胁到土地保护,土地所有权对改善野生动物保护者保护方法的转变具有显著影响[41]。Nepal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三个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经验中,讨论了国家层面的政策问题。认为喜马拉雅山已成为国际旅游热门目的地,但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环境问题,应重新考虑旅游业对环境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重新制定政策[42]。此外,Essex使用1951-1985年档案材料,对英国峰区国家公园森林规划中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研究[43],具体论述了山顶公园联合规划委员会的林地政策,甄别了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性的一系列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土地利用的效果。

5结论与启示

5.1结论

山地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山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改变了山地原始的自然状况和自然景观,产生了对山地生态环境和不同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如何减少这种影响和如何可持续地开发山地旅游资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分析,发现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山地旅游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山地土地利用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山地旅游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研究、山地旅游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等方面。其中,以山地旅游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为主,研究文献相对较多,且在全球很多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均有此类研究。相对而言,不发达地区,除了对个别世界著名山地旅游区的研究以外,较少发现有此类成果。其原因可能与旅游业发达程度和人们的环境意识有关。不发达地区可能更强调山地旅游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而较少关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多数的成果都是对具体的山地旅游区或山地国家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在实地调查方面,涉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中心、旅游路径、旅游地边界等不同地理实体;在调查内容上,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壤、水资源等方面。调查中,除了作者们对有关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盖度、物种组成、践踏、地面压实度的直接量测外,还有对游客、管理者、当地居民等不同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和访问。研究方法中,遥感和GIS方法被广泛使用,成为定量研究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力工具,尤其是有学者提出用现在的高分辨率图像解决历史时期高分辨率图像缺乏的方法。在研究的山地旅游区类型对象上,种类较多,既有高山滑雪旅游地,也有以登山或山地自行车为主的旅游地,更有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地等。总之,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5.2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正在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未来山地旅游的发展也将步入更快的增长阶段,今后相关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加强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关于旅游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深入到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研究成果更少。随着我国旅游由观光向休闲纵深方向的发展,山地旅游资源会得到更高程度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学者们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各地目前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给予极大的热情,学界的研究也较关注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带来的正面影响,但由于山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也应对开发的负面效应给予关注,山地旅游区的管理者更应该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或是通过发展旅游业优化当地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以确保山地旅游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加强对不同景观代表性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案例研究,在丰富的案例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和理论提炼,使该领域研究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地旅游区类型多样,也使我们有较好的条件开展此类研究。第四,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加强较为成熟的遥感和GIS方法外,也要关注采用实地微观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以获得详实的第一手数据,为相关分析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在此方面较为薄弱,今后应该加强田野调查方法的应用,尤其是在研究土地利用主体及其带来的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方面。此外,还要考虑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和复杂模型方法。第五,要加强山地旅游土地开发中的冲突和协调研究。中国历史悠久,山地也不乏分布有较多的人口,在有些地区山地还是矿产集中开采区,有的山地往往还是林区、水源区、自然保护区等,存在着较多的相关利益主体,而在山地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利益主体往往存在一些矛盾,其化解对该地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优化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也应引起学界和政府管理者的更多关注。

(编辑:徐天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aarinen J. Tourism and Tour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Nature [A]. In:Lew A, Hall C M, Williams A. A Companion to Tourism[C]. Malden: Blackwell Pub, 2004:438-449.

[2]Region S M. Tourism Attractions and Land Use Interactions [DB/OL]. [2014-05-09]. http://www.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25986/fulltext 01.pdf.

[3]Cernusca A, Tappeiner U, Bayfield N. Landuse Changes in European Mountain Ecosystems. ECOMONT—Concepts and Results [M]. Berlin: BlackwellWiss.Verl., 1999:225-234.

[4]Terkenli T. Tourism and Landscape [A]. Lew A A, Hall C M , Williams A M. A Companion to Tourism [C]. Oxford: Blackwell companions, 2004:339-348.

[5]Krner C, Spehn E. Mountain Biodiversity: A Global Assessment [M]. London: Parthenon Publishing, 2002:3-6.

[6]Liniger H, Weingartner R, Grosjean M. Mountains of the World: Water Tow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M]. Berne: Paul Haupt A G, 1998:23-41.

[7]Beniston M. Mountain Environments in Changing Climates [M]. London: Routledge, 1994:3-10.

[8]Farrell B H, Runyan D. Ecology and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1, 18(1):26-41.

[9]Gülez, S. Green Tourism: A Case Stud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21(2):413-415.

[10]Bender O, Schumacher K P, Stein D. Landscape, Seasonality, and Tourism: A Survey with Examples from Central Europe [A]. Palang H, Soovali H, Printsmann A. Seasonal Landscapes [C]. Netherlands:Springer, 2007: 181-213.

[11]Nelson G, Serafin R, Skibicki A, et al. Land Use and Decisionmaking for National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J]. NATO ASI Series, 1997,40:43-63.

[12]Nahuelhual L, Carmona A, Aguayo M, et al. Land Use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sion: A Case Study of 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 Opportunities in Southern Chile [J]. Landscape Ecology, 2013,29:1-16.

[13]Vitousek P, Mooney H, Lubchenco J, et al. 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 [J]. Science, 1997,277:494-499.

[14]Balvanera P, Pfisterer A B, Buchmann N, et al. Quantifying the Evidence for Biodiversity Effects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Services [J]. Ecol Lett, 2006,9(10):1146-1156.

[15]高江波,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范式的转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14-120. [Gao Jiangbo, Cai Yunlong. Paradigm Shift in the Study of Land Use /Cover Change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1(10):114-120.]

[16]潘明麒,于秀波.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140-145.[Pan Mingqi, Yu Xiubo.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Effects of“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Dongting Lake Are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9):140-145.]

[17]李跃军.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1):104-107.[Li Yueju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attern of Mountainous Tourism Destination Based on Landscape Functional Zon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0,30(1):104-107.]

[18]Gaughan A E, Binford M W, Southworth J. Tourism, Forest Conversion, and L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Angkor Basin, Cambodia [J]. Applied Geography, 2009, 29(2):212-223.

[19]Singh R B, Mal S, Kala C P. Community Responses to Mountain Tourism: A Case in Bhyundar Valley, Indian Himalaya [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9,6(4):394-404.

[20]Banko G, Elena R, Wrbka T,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m Influence on Landscape Structure in Mallorca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Socioeconomic Data since the 50s [A]. Corona P M K, Marchetti M. Advances in Forest Inventory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C].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245-263.

[21]Chaplin J, Brabyn L.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Tourism on Forest Cover in the 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Nepal [J]. Applied Geography, 2013,43:159-168.

[22]Atik M, Altan T, Artar M. Land Use Changes in Relation to Coastal Tourism Developments in Turkish Mediterranean [J].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10,19(1):21-33.

[23]Kuvan Y. Mas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eforestation in Turkey [J]. Anatolia, 2010,21(1):155-168.

[24]Dong R, Yu L, Liu G.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Landcover Change in A Matriarchal Community in the Lugu Lake Area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8, 15(1): 28-35.

[25]Li W, Zhang Q, Liu C, et al. Tourisms Impacts on Natural Resources: A Positive Case from China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6, 38(4): 572-579.

[26]Tyrvinen L, Uusitalo M, Silvennoinen H, et al. Towards Sustainable Growth in Naturebased Tourism Destinations: Clients Views of Land Use Options in Finnish Lapland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4, 122:1-15.

[27]Kuvan Y. The Use of Forests for the Purpose of Tourism: The Case of Belek Tourism Center in Turkey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5,75(3):263-274.

[28]Pickering C M, Harrington J, Worboys G.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the Australian Alps Protected Areas: Judgments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J].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3, 23(3): 247-254.

[29]Schumacher K P, Stein D,Bender, O . Landscape, Seasonality, and Tourism: A Survey with Examples from Central Europe [J]. Landscape Series, 2007,7:181-213.

[30]Ploaie G. The Impact of 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on Agriculture in the Mountains of Valcea County, Romania [J]. GeoJournaln, 1996,38(2):219-227.

[31]Rosenberger R S, Loomis J B. The Value of Ranch Open Space to Tourists: Combining Observed and Contingent Behavior Data [J]. Growth and Change, 1999,30(3):366-383.

[32]Ellingson L J, Seidl A F, Loomis J B. Comparing Tourists Behavior and Values of Land Use Changes: A Focus on Ranch Land Open Space in Colorado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1,54(1): 55-69.

[33]Broadbent E N, Zambrano A M A, Dirzo R, et al.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and Ecotourism on Biod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Manuel Antonio, Costa Rica, from 1985 to 2008 [J]. Landscape ecology, 2012, 27(5):731-744.

[34]Mkitie T, Ylisirni A. Conflicting Discours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 Müller D K, Lundmark L, Lemelin R H, et al. New Issues in Polar Tourism [C].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3:163-176.

[35]Aagesen D. Rights to Land and Resources in Argentinas Alerces National Park [J].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2000,19(4):547-569.

[36]Baron J S, Theobald D M, Fagre D B. Management of Land Use Confli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Rocky Mountains [J].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0,20(1):24-27.

[37]Saremba J, Gill A. Value Conflicts in Mountain Park Setting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1,18(3): 455-472.

[38]Herbin J. Mass Tourism and Problems of Tourism Planning in French Mountains [A]. Ashworth G J, Dietvorst A G J. Transformation: Implication for Policy and Planning [C]. 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 1995:93-105.

[39]Fleury S. Karst Land Use Regulation in Rural Settings [A]. Fleury S. Land Use Policy and Practice on Karst Terrains [C]. New York: Springer, 2009:91-119.

[40]Duboeuf M T. Local Power and Landuse Strategies in Mountain Resorts: Sustainability of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Challenges of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Alpine Research, 2006,(1):42-51.

[41]Ramutsindela M. Land Reform in South Africas National Parks: A Catalyst for the Humannature Nexus [J]. Land Use Policy, 2003,20(1):41-49.

[42]Nepal S K. Tourism in Protected Areas: The Nepalese Himalaya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27(3): 661-681.

[43]Essex S J. Woodland Planning in the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UK: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and Use Policy [J]. Land Use Policy, 1990,7(3):243-256.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旅游业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贵州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