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空白”之形式语言研究

2015-07-13 11:23鲍军涛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7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抽象性意境

鲍军涛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71000 )



水彩画“空白”之形式语言研究

鲍军涛(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71000 )

摘要:“空白”非“零”,它一方面包含了水彩作画中的“留白”“留空”之意;另一方面,“空白”在其精神性上既有西方哲学之理性观念,亦有东方绘画之诗意禅悟。从画面的形式语言来看,“空白”涉及到画面的构图、疏密、虚实、画面的抽象性、构成性以及意境等诸多方面。水彩之“空白”与中国艺术精神相结合,凸显出独有的审美情致。

关键词:水彩语言;空白;抽象性;构成性;光;意境

水彩画作为舶来画种,融汇中西——滥觞于西画体系的水彩艺术逐渐本土化,与中国文化精神珠璧交辉,凸显出独有的审美情致。

“空白”亦指“布白”,布其意,布其虚,讲究象外之象,物外之物。黑乃为“一”,白寓示无穷,既体现阴阳相合、虚实相生的道家思想,亦体现出“黑”若“有”、“白”若“无”、“有”“无”相生、两空合一、玄妙无穷的精神观念。

水彩画中的“空白”并非一无所有,它既具西方哲理,亦包含东方神韵。西方古典绘画与写实主义绘画强调“理”与“数”,在空间表现上重具体,追求色彩的瞬间变化等;而中国绘画讲究“墨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空白。”空白是精神的自由境界,这种“空白”能吐纳万象,化有限为无限,于宁静中蕴藏盎然生机,虚实里涵融宇宙万象。

一、水彩画中空白的抽象性

1.水彩画中的空白与留白

空白与留白在语义范围及思维意识上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空白”多注重画面布陈之大局,而“留白”则多注重局部与细节。空白对作品整个画面的构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空出亮色,可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及表现力;反之,则易造成画面松散及花乱现象。当代水彩的表现技法与初期的水彩画在留白的处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原因在于:水彩在民族化的变革中,这既包括传统绘画观念影响下的现代绘画思维之转变,亦包含当代水彩画内容与形式之变迁。

2.水彩画中空白的精神性

画家摆脱物象时空之局限,俯瞰全局,并非对自然空间的再现,而是经过拆分与重组,将物象概括、升华,空白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使整幅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及生命力。空白与抽象的形式语言互为生发,凝结成“有意味”的抽象符号,是对外在具体形象与时空的“隔离”与“抽离”,也是画面内在关系的重要构成形式。

当代水彩画融东西方艺术精神于一体,与中国绘画艺术精神相通,水彩画中的“空白”亦是其处理空间关系的表现方式之一。空白处可以是天地云烟,亦可以仅为画面之构成形式,万物俱空,任观者遐思,“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无一语及于事实,而言外无穷”。水与色碰撞与融合间,点、线、面所构成的或直或方的元素在画面形成节奏性的往复,所形成的空白与水色淋漓的表达相互照应,构成了画面抽象的肌理与痕迹。

二、水彩画中空白的构成性

空白亦是点、线、面形式语言的一部分。随着当代审美形式的发展,画家在创作中更加注重视觉形式的表达。空白的构成性语言为当代水彩画的探索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例如:画家侯安智先生在空白与物象的构成性、正负形运用以及画面取舍等方面构思独到,强调取之于心,用平面化的构成性语言营造一个诗意的空间,所进行的抽象思考超越了对原有物象日常的视觉经验,并且直觉性的表达出来。澳大利亚画家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先生的水彩作品充分运用空白的构成性营造画面,挖掘水彩画自身的表现空间,这种内在精神、情感的表达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也正是水彩艺术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当代水彩的审美追求。同时,画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也影响着水彩形式语言的表达,因个人情感、技术技巧的差异,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既然“空白”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体现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中,故无论中国画还是水彩画,便自然产生其艺术表达上的相通性。陈辉先生在其作品中充分运用构成性语言,虚从实处看,实从虚实处看——以心中之光朗照明暗乾坤,以心中之象弹奏黑白音符——层次丰富,气韵贯通,体现着画家诗人般的情致和胸怀。他将西方绘画中的光影进行了构成性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炉,清雅安静,意象空灵,气势磅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画面之纵深关系,关照画面自身的黑白灰构成,挖掘“绘画构成式””的视觉空间并进行再创造,凝神思,追心象,物我两忘,强化对“经验”之真实反映,其几何化和符号化、平面化的构成之美,将墨分五彩的氤氲、心灵之光的诗意,表达的美轮美奂。这种呈现“减法”状态的内观精神,用于水彩之中,恰能很好地表达物我相融的气氛和精神。

三、水彩画中的空白与意境

1.水彩画中的空白与光

水彩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光感的表现。在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中开创了光,此乃是黑白交替的轮回之初,有了光,便见万物之形体与构造,空间与色彩……它使万物有灵并得以彰显。画水彩时往往将最亮处留白,光感通过空白得以呈现,亦可通过画面的空白来表达光的跳跃性。画面中的光已非客观物象之光影摹写,而是画家丰富想象力与真挚情感之融合,是高于现实意义的“心灵之光”。画家李锡华先生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将自然之光与主观意象相融合,在水色交融间、光影变幻中呈现空灵意境——光与彩的轻灵通透,光在画面中所营造的空白对比强烈而又丰富微妙,节奏明快,意蕴生动。

2.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对水彩画形式语言的影响

宗白华先生谈到:“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传统绘画重视整体之心象,讲究意象空间,虚实相生,所谓“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鸿蒙”,讲究“布白”“布黑”,追求两空合一、玄妙无穷的思想及意境。白石老人画虾,以大幅空白表现水面之静气,伴游虾表现生命之灵动,动静关照,浑然一体,恰是对“空白”所做的最佳诠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水彩“空白”是无,亦是“非无”,黑白两极色彩,正合阴阳之道,正如张式在《画谭》所云:“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超以象外,观照内心,亦同样启发了水彩画家对于“空白”的运用。水彩画中空白的抽象性、构成性因素,以及不同的情景之下光的变化及水色的运用,无不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把握水彩语言中空白的精神性,无论写生还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抛却对物象的客观性表达,发掘物象的真实性表述,使画面呈现出或意象、或抽象的韵律之美。

参考文献:

[1]王肇民.画语拾零[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鲍军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师范学院教师。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抽象性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浅谈日本绘画的抽象性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