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服饰文化简介

2015-07-13 11:23大连工业大学11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京族服饰越南

毛 袤 (大连工业大学 116000)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亦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越族”,自称“京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京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

一、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

京族主要以海洋捕捞业与养殖业为主,也就产生了京族独特的海洋韵味,总的来说,除了京族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有如此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所以对于京族的服饰来说,都会选择很薄的面料,比如丝绸、香云纱,头戴锥形的尖顶葵笠来遮风挡雨。

二、京族服饰概述

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妇女喜欢染黑齿、结"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所以,尽可能全面的把京族服饰文化当中的元素(如色彩、造型、纹样、装饰物等),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并且加以变化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需求,这样会更加有益于丰富我们的设计灵感。

三、京族服饰特点

京族女子服饰,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创新后,为紧身,收腰,窄袖的结构,可以凸显出女子穿着的美感,服装外套多采用对襟,在两边手工制作并镶嵌花边或各种图案,多采用亮色,里面搭配肚兜或是吊带并在前面用多种颜色镶嵌出多彩的图案,京族服装强调纯手工制作,但是单单机器生产出来的京族服饰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在现代服装快速生产的环境下,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四、京族服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结构特点

无领,对襟,窄袖,收腰的外套,这一造型特点同样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绝大多数年龄段以及场合所穿着的服装,都可以采用这一结构,简洁大方又不失美感。其中圆领结构的服装对于瘦削的人在穿着时会更加的时髦,窄袖收腰的外形在现代人选购服装时仍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二)色彩特点

京族女子服饰多采用明亮的颜色,其中以亮粉、金黄以及白色居多,高明度调的配色,形成一种优雅的明亮调子,如白、高明度淡黄、粉绿、粉蓝等色彩,常被认为是富有女性感的色调,也是夏季常用的服装色调。巧妙地运用明亮轻快的色彩,展现出缤纷夏日的热情。 年轻女孩穿着这种明亮颜色的服装,不仅显得年轻又活力而且显得皮肤白皙并且俏丽动人。

(三)面料特点

京族的服装多以纤薄的面料为主,最值得一提的是香云纱。

香云纱(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名莨纱、莨纱绸是莨纱与莨绸的合称,北京称为靠纱,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因穿着后涂层慢慢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过去被形态的称为软黄金,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纯植物与矿物染整的丝绸面料。

在当时,薯莨纱的价格相当于三倍左右的棉布售价,属于那个年代的中高档产品。而在古代,每匹薯莨纱售价白银12两,属于较为贵重的纺织产品。在历史上莨纱因穿着后涂层会慢慢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因此也被称为“软黄金”。但如今,这个产业链上,生产“软黄金”的人赚得并不多,把“软黄金”变成服饰卖出去的人得到了利润的大头。由于白胚纱织造工艺复杂,即使如今由电机来织造,每天也只能织出20米左右的布料。目前,香云纱在市场上的价格依然十分高昂,一吨真丝的价格高达40万元左右,每米大约200元左右,做成衣服后一件衣服至少上千元。

由于其颜色图案丰富多彩,所以就让服装设计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款式上新颖,简练,融入现代设计后,改变其原来的单一的局面,在传承这一传统的同事融入现代市场的需求,使其多样化,年轻化,现代化,个性化是香云纱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京族服饰改良第一人——樊文英,手工京族服饰很美,可惜手艺面临失传东兴市江平镇的樊文英,手工制作京族服饰已28年,亲眼见证了这项传统从时尚走向衰落。2009年,手工京族服饰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樊文英担心,由于后继乏人,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

经过樊文英改良的京族服装,无论男装女装都好看,尤其是女装,束腰短款很显身材,加上绣花图案,及艳丽的颜色,女孩们穿起来走在海边,海风飘起腰间的丝带,非常漂亮。

上世纪90年代初,“樊式京服”成为江平镇乃至东兴的时尚服装。樊文英说,江平镇几乎每一个女人,哪怕不是京族人,都有一套她设计改良的京族服饰。“樊大姐”这个名头也开始叫响,说起“樊大姐”,几乎人人知道。

后来,经商潮起,樊文英在越南开档口,在广州批发成衣生意,赚的钱远比手工制作京族服饰多得多。成衣生意太好,让她一度想放弃传统京服生意。但是老顾客们仍陆续上门找她做京族服装,加上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所以她始终未能割舍,坚持至今已是28年。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京族服饰也渐渐衰落,樊文英说,除了一些酒店的服务员,或节日搞活动演出,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穿传统京族服装。而且,京族服饰做工很细,一般人很难做得来,如果手艺不到家,衣服的美观和舒适感都会有很大偏差。

总结

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基本政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想要供养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首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接受各个民族特有的习俗,并且使之与国际接轨,促进其现代化建设,只有保存和传承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才能让祖国现代文化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并且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必须担起传承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重任,不仅要完整的保留各民族的人文环境以及文化遗产,还要加以学习和巩固,让这些民族文化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去感受我们祖国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氛围。

对于现代服装设计中,要巧学活用,刻苦钻研发现各个民族文化中的一切闪光点,并且结合现代人的市场需求来在设计中加上这些元素,做到多学多看多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各个民族的居住场所进行采风和调研,充分理解那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文化所映射下的不同的人文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京族服饰越南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京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与风格赏析*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动物“闯”入服饰界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越南百里“银滩”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