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舒曼《梦幻曲》的音乐特征

2015-07-13 11:23刘维艳徐州工程学院2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舒曼乐句梦幻

刘维艳 (徐州工程学院 221000)

一、关于《梦幻曲》

1.创作背景

《童年情景》钢琴套曲创作于1838年。是舒曼与自己的爱人克拉拉热恋时,遭到对方父亲的反对,将此作品以书信的形式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来表达自己的思恋之情。整部套曲描写克拉拉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梦幻曲》是此套曲中的第七首,也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名曲之一,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作品以成人的视角描写孩童纯真烂漫,又富于迷人的梦幻色彩。

2.曲式分析

《梦幻曲》为A-B-A单三部曲式结构 ,体现出即对比又统一的三部性结构原则,共三个乐段,每个乐段各为8小节,都是由2个方整性4+4的乐句组成,具有对称性特点。A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在F上进行,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二句开始与第一乐句相同,后转为C大调,并在C大调上完满终止。B段为发展型中部,两个乐句保持了A段的句型结构,但是加入了转调因素,模进关系,增强了旋律的动感表现力。在现段为简单再现,整个乐段回归主调,两个乐句仍为平行关系,在F大调上以完满终止。

二、《梦幻曲》的音乐特征

1.标题鲜明

浪漫主义时期是标题音乐的鼎盛时期,作曲家创作钢琴作品一般都会选用确切的标题,使得音乐表达更为具体形象,作为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舒曼的音乐创作自然也会带有标题。《童年情景》中的每一首钢琴小品都有自己的小标题,如《骑木马》《捉迷藏》《无比的幸福》等等。这些小标题紧紧围绕儿童的心理活动及神态描写,将人们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梦幻曲》的标题鲜明恰当,乐曲节奏舒缓平稳,柔和细腻,从主题乐句的第一个小节起,优美的旋律便描画出梦幻般的境界。

2.和声丰富

《童年情景》的和声创作在传统功能性的基础做了大胆地突破,强调副属和弦的运用,尤其重属和弦的应用,在调性模进处理时构成调性的动力发展。《梦幻曲》在和声的运用上使用的不协和和弦增多,这也是舒曼在音乐创作中采用的重要手法,用不协和和弦描绘出和谐的梦幻色彩,增加了不协和和弦与协和和弦之间的色彩对比,和声紧张度也随之增强,扩大了和声张力。这也是舒曼在创作技法上的创新之处,这样的和声处理也构成了舒曼式的音乐特征。

3.调性复杂

全曲可划分为各包含8小节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三部分基本重复第一部分;A段两个乐句从F大调开始,在第二乐句转入C大调,B段虽然也变化重复第一部分,但调性变化较大。中段两个乐句都保留原主题的句型,但两句的关系与原主题不同,不再是平行重复关系,而是有变化的移调模进关系,引进了更多的转调,短短的两个乐句便从F-g-降B-d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调变化,并在织体中加入复调因素,从而加强了第二部分的陈述功能,使音乐更富于动力性。

4.旋律核心音组的贯穿性

舒曼是旋律大师,作品中的抒情性就表现在他那些特色的旋律中。他的作品保留着当时钢琴音乐常用语汇的鲜明特征——器乐的旋律性。在《梦幻曲》的主题旋律发展中,全曲旋律的核心是由“四度音型”以及“四音组”主导贯穿发展,四度关系的旋律音程几乎出现在任何的小节里。《梦幻曲》 的“韵律”,表现在作品中多为方整的二,四,八小节的乐句构成。旋律具有对称性及吟唱性。喜欢使用之前已经出现过动机或旋律进行创作,这也是舒曼的音乐作品的主要体现。

5.交叉节奏的使用

交叉节奏也被称作“复节奏”或“纠缠节奏”,即在高音部与低音部节奏型不相同,如二对三,三对四节奏等,这种节奏的出现使得音乐旋律具有明显的动感,也显示出了舒曼性格中的理想与现实不能统一的矛盾挣扎。这也是这首作品在演奏处理时的难点之处。

三、演奏的处理要求

舒曼的音乐作品富于文学思想,强调音乐感情的体验,在这首钢琴曲里并没有夸张结构的乐句段落, 也没有高难度的指法演奏技巧展示,作品强化个人情感色彩,描写童年情景的纯真与美好,面对丰富的和声,要突出旋律线条的纯净明朗,和声变化干净紧凑。

1.音色

《梦幻曲》在音量与音色上有较大的对比,整首作品以弱处理为主,要做到不同的力度和音色层次的对比,演奏时要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梦幻曲》整首作品中都具有歌唱性,演奏时可采用贴键触键的方法,使琴锤柔和敲击琴弦,使音色柔和细腻。在演奏舒曼作品时,常需要使用连续跳音来表现欢快、有趣的情绪,演奏时常需要手腕柔和抖动,指尖可向里勾,快速拨动琴键,使声音轻盈而富有弹力。

2.踏板

由于这首作品音色变化的要求较高,要求踏板的使用更加精细。可根据旋律的要求变化踏板的使用。《梦幻曲》的旋律以抒情为主,可采用浅踏板,追求音乐的清晰连贯;演奏连续的转调和弦时,要使用音后踏板,这样和弦转换干净利索,此外必要时还应加入弱音踏板,这样可以使音量对比的层次丰富,也可以有效的是调节音色。

在舒曼的思想中,音乐和文学是紧密相关的。《梦幻曲》它以简单的主题旋律,多声部的思维,丰富的和声以及夸张的转调手法,表达出浪漫纯真的音响,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整首作品用舒曼式的音乐语言表刻画出细腻的音乐形象,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1]肖雯.舒曼钢琴标题音乐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2]张妍.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12).

[3]马小琬.欣赏《童年情景》解析舒曼的音乐风格[J].音乐创作,2015(01).

猜你喜欢
舒曼乐句梦幻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14 No.2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梦幻鞋旅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梦幻童年
梦幻西游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