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音乐之梦萦东南亚——越南音乐专场综述

2015-07-13 11:23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布特二胡音色

杨 元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00000)

越南专场音乐会由越南国家民族乐团的阮氏华灯(扬琴、特隆琴、克隆布特琴)、黎文普(笛子)、阮世民(二胡、克尼琴)、范氏惠(歌娘、无底琴、琵琶)、范氏茶眉(筝)、黎翠玲(独弦琴)、范氏雪(鼓),这七位成员带大家体验越南民族音乐风情。

一、回味古乐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越南中部的雅乐——《欢迎曲》。越南雅乐(越南语:Nha Nhac),可称为林邑乐、顺化乐1,在明朝时期传入越南,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佛教、儒教和道教及越南占婆文化影响。越南人民对引进的音调、声调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这首乐曲由二胡、扬琴、独弦琴、鼓、笛子、琵琶、筝合奏,是宫廷里迎接国王而演奏的欢迎曲目,在开场演奏这首作品来表达对到场来宾的欢迎。曲目开头的大鼓恰当的演绎了宫廷欢迎音乐的庄重,弹拨与弦乐的渐入突出了雅乐的优雅,全曲虽短,但充分展现了越南雅乐神韵。

第二首作品是越南北部的潮乐——《春》。北部潮乐较为传统,正式。这首作品中应用到越南的小鼓,它是在一定规律中即兴的演奏,掌控全曲音乐发展的节奏。曲目充满浓浓的越南春之景,音乐明快跳跃,充满活力。

第三首作品是越南南方的才子音乐。南方音乐较为生活化、自由放任。这首作品表现了离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家人的感情。二胡忧郁的音色、独弦琴细腻婉转的演奏贯穿整首作品,使现场弥漫着浓烈思乡之情。

第四首作品是越南歌筹(Hat Choi=Ca quan)艺术——《红桃》,歌筹,又名“桃娘曲”。不同表演形式的歌筹可表现不同的社会目的,它有56种不同曲调或表演方式,每种曲调就是一种C。越南歌筹艺术,在2009年10月1日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桃》这首作品,是越南国家民族乐团成员范氏惠老师用无底琴(Vo de cam)伴唱的。整首作品格调较为柔缓、细腻、忧郁,演唱者的声音丝丝入耳,婉转与心,歌声与琴声的结合,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二、品味竹乐

第五首作品是由越南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的克隆布特琴演奏的。克隆布特琴由长短不一、音高不同的空心竹筒水平排列在竹制的支架上,该乐器的演奏方法是世界上唯一的,掌心相对,有一定的空间来吸纳空气,掌心对击,用对击的气流冲击竹筒口发音。阮氏华灯的演奏揭开了克隆布特琴的神秘色彩,它的音色通透,干净,富有弹性。演奏者充满舞蹈性的演绎使得该乐器更加充满灵性。

第六首作品是阮氏民演奏的CAYTRE VLELNAM——《春天来了》,CAYTRE VLELNAM是一件有生命的竹制乐器,应用民间克尼琴改革制作而成,琴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演奏时用口腔作为共鸣体来发声,音色明亮,色彩变化丰富。演奏者用高亢的歌声与乐器明亮色彩完美结合将曲目的主题——春天万物复苏的画卷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七首是特隆琴演奏的——《丰收节》。特隆琴,把不同音高的竹管按一定顺序挂在支架上,竹管的粗细决定了音的高低,因此也就有了高、中、低音的特隆琴。演奏时手握有两个头的木棍中间,头的两端的距离可以演奏出一个八度,它的半音齐全,可以演奏和满足不同风味的作品。此曲主要由高、中、低三台特隆琴演奏,高音琴的明亮、中音琴的柔和、低音琴的浑厚很好的展现了全曲,乐曲充满舞蹈性节奏律动,其中模仿鸟叫声,并应用刮奏技法的演奏完整的诠释了丰收时节的各种自然形态以及喜悦之情。

三、感味新乐

越南琵琶(Đàn tỳ bà)演奏——《乔曲》,此曲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乔”是一位女孩,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故事。此曲是块-慢-快的一个结构,开头的慢板柔和含蓄,像在描绘着女孩的柔美,中间的快板刚劲、明快,在诉说着乔在困难前的坚韧,最后的慢板,情感细腻、平静。像在展现着女孩克服困难后的心灵成长。

越南竹笛演奏——《南方怀想》,传递着无限深情,旋律轻松明快又不失柔美抒情,宛如置身于越南南方。

独弦琴演奏——《竹桥》,独弦琴是越南京族古老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骠国,其五声音阶与越南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元8世纪,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它的独特就在于泛音和摇杆。演奏者用右手执小竹棒弹奏琴弦的同时,手掌外侧轻触弦的泛音点,取得g、c1、e1、g1、c2等基本音。此曲是越南南方音乐,表现越南湄公河流域内的一座座竹子制作而成的桥,以及生活在附近的百姓对竹桥的感情。开头音乐绵延,温婉,述说着对竹桥的感情,中间音乐灵巧动感,与伴奏一问一答的演奏以及强弱变化的处理,充分展现了演奏者的技法纯熟。最后音乐在快速的演奏中以一个延绵不断的泛音收尾。余音绕耳的独有音色沁入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二胡演奏——《欢乐丰收节》,越南二胡,是在清代传入越南,形制、音色与中国二胡极为相似,但演奏技法上是有所差别的。此曲是越南北部农村为庆祝丰收节而做的作品,乐曲欢快又不失风趣,其中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更是为音乐增添了幽默性。

北中南民歌联曲,此曲把越南北部、中部、南部的风土人情绚丽画卷用越南民族传统乐器的色彩描绘出来,在音乐中感受越南54个民族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血统。

综上所述,“多元性”是现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而“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与东南亚音乐论坛”的举办,为世界多元文化——东南亚音乐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为我们今后研究东南亚音乐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国边境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在当下,世界民族音乐这个学科属于一个较新的学科,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人为之努力发展。

注释:

1.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猜你喜欢
布特二胡音色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苹果树农场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一把二胡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