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剧目《魔豆》创作浅析

2015-07-13 11:23黄荣东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530031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黄荣东 (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530031)



精品剧目《魔豆》创作浅析

黄荣东(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530031)

摘要:受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制约,在改制前,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对南宁剧场的管理经营较被动,剧场的收入仅仅是依靠场租,没有自主创造的常态演出剧目,经济效益差,收入单一。经济效益长期的不尽人意使南宁剧场的发展长期滞后,与市场严重脱轨。改制后,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对南宁剧场重新定位,将创作精品剧目作为发展的突破点之一,将演出融入市场,创作以人民群众的文艺消费需求为落脚点的剧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南宁剧场;《魔豆》;剧目创作

一、引言

南宁剧场建成于1974年,是广西最大的多功能综合性专业文化演出场所,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西的舞台艺术表演服务,引进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剧目。然而受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的限制,随着市场经济和文艺表演产业的发展,南宁剧场以场租为唯一的经营的模式渐渐出现弊端,剧场的使用率不高,制约了剧场的发展。2011年,在党和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南宁剧场所属的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体制改革,南宁剧场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新的突破点和转折点,即剧目创作。《魔豆》剧目改编自格林童话中的《杰克与魔豆》,2014年1月开始立项,2014年6月正式投入市场演出,至今一年多以来已在全国8省29市进行了85场的商业演出,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并被评为全国第八届优秀儿童剧目。

剧目创作是南宁剧场在新的发展历程上的新起点。作为地区国有文艺演出场所,南宁剧场不仅需要承担作为演出汇集地的使命,还必须作为文艺作品创作的参照和榜样。因此,《魔豆》剧目的突破性创作和全国商业性演出的成功表明,精品剧目的创作是南宁剧场在新体制下行使文化艺术表演使命的发展之路。

二、剧目创作的导向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国有文艺院团的剧目创作不仅需要注重主流文化的传播,同时还必须兼顾观众的文艺消费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会谈上多次指出,艺术创作的导向必须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艺术作品必须贴近人民,贴近生活。

1.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标准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十五”期间文化部、财政部推出的为推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促进和繁荣我国文艺事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项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从主题、舞台艺术、舞台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界定,支持和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支持和鼓励能体现民族特色、代表国家水准、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和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精神、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的有效方式,也是满足人民去那种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秀气的必要保证。”

优秀的文艺作品,它能够引导和推动主流文化的创作,能够带动和促进文艺舞台的繁荣,能给文艺创作指出正确的方向。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就有“文以化人”的思想,即文学创作应当具备引导和教育的意义,能承载起社会的教化功能。孔子的“富之,教之”,韩愈的“文者,贯道之器也”,周敦颐的“文所以载道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追求真善美,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价值。通过艺术作品的引导和带动,使大众能对真善美的精神意义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追求真善美的文艺熏陶中重新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升华。

《魔豆》剧目在创作伊始就紧紧围绕“真善美”主题展开,塑造勇敢、善良、智慧的英雄形象,这也是中华文化尊崇的英雄所具备的品格。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做起,从教育做起。戏剧表演作为影响公众的传媒教育,传递给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应是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信息。在剧本创作上,《魔豆》改编自格林童话的《杰克与魔豆》,但又舍弃了原文中有关欺骗、不劳而获、暴力的情节,将原著中杰克为改变生活的窘迫、欺骗和偷窃巨人财物、救出父亲和母鸡,改编为杰克在小动物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乐观勇敢地救出父亲和母鸡,将原著中杰克逃生砍掉豆茎致使巨人摔落死亡的自救行为,改为杰克用爱心和宽容拯救巨人感化巨人的友善行为。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的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魔豆》剧目不仅主题向善向上,在舞台呈现方式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力求做有特色的精品剧目。为了使人物更加形象生动,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别致,《魔豆》采用和制作了两个高为6米、3米的巨型偶,发光的手捧偶,灵动的手偶,夸张的提线偶,行动自如的机械偶,活泼的人偶等。《魔豆》以以往儿童剧中所没有的多种木偶融合编排的表现形式,人偶合一、将动物拟人化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魔豆》的创新还体现在采用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裸眼3D技术,结合舞美和灯光,营造一种逼真的奇幻氛围,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地感受《魔豆》的奇幻和精彩。《魔豆》大胆创新的呈现方式不仅开创了儿童剧表演形式的先河,还大大提高了观赏性,使成年观众也能享受到美妙的观赏体验。因此,《魔豆》也被誉为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剧目。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剧目创作的标准和指导,《魔豆》作为南宁剧场首部自主创作的剧目,紧紧围绕“精品工程”的宗旨进行创作,“用爱获取幸福”的故事不仅广受大众喜爱,在全国进行了60多场商业演出后,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的称号。

据刘天金介绍,在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前提下,传统的植保工作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数据集中和共享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都将逐步实现。

2.以市场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剧目创作的成功在于演出,而演出的成功则在于市场的需求,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检验和评价一部剧目好坏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规律。如果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剧目创作宏观上的方向和指导,那么市场、观众的需求则是剧目创作的具体方向和指导。

因此,在剧目创作的最初,南宁剧场将新作的定位交给观众,由观众来决定该如何创作。在发出五千份网络调查问卷的同时,主创人员还深入到20多所学校,与老师、家长、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最终选取了最受喜爱、支持率最高的《杰克与魔豆》作为创作蓝本。采取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不仅可以明确了创作方向,同时也可以与群众贴切,做群众喜爱的戏剧,为群众的文艺精神需求服务。

《魔豆》剧目不仅在剧本的选择上由观众来决定,在剧情、表现形式等多方面也听取了观众的意见。《魔豆》在正式演出前进行了多次试演,邀请专业评论家、学者、群众等多层次审美的观众组成评论团,对剧目进行修改,特别是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后,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修改后的《魔豆》,在全国将近90场的商业演出中,几乎座无虚席,好评如潮。

以市场需求、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创作演出是《魔豆》剧目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魔豆》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进行创作演出,用爱获取幸福、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希望和梦想的故事获得了广大的认可和好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建立品牌

“剧院的立院之本是剧目。”从短期或长远来说,能让一个剧院闻名遐迩、持久经营的支柱力量还需归于剧院的剧目,特别是精品剧目,品牌剧目。如法国巴黎歌剧院,自成立至今已的300多年的风雨中,能让它傲立于世界剧院的就是它的品牌剧目。在世人心中,它永远都是世界经典剧目的品牌代言,如《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卡门》。因此,剧院创作剧目,创造品牌,品牌则成就剧院。

作为广西的老牌剧院,南宁剧场要傲立于广西的艺术表演产业中就必须创造不可替代的品牌剧目。《魔豆》是南宁剧场首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剧目,它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仅是简单的创作和演出,它还是作为南宁剧场的品牌剧目而存在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后,《魔豆》加入了许多在儿童剧所中没有的元素,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糅合。

《魔豆》拥有儿童剧中最高的木偶,6米的巨型偶;同时还采用了多种木偶融合编排,这也是以往儿童剧中所没有的,发光的手捧偶、灵动的手偶、夸张的提线偶、行动自如的机械偶、活泼的人偶等,人偶合一、将动物拟人化的表演,让观众欣赏到了只有在《魔豆》中才有的特色演绎,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魔豆》还采用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裸眼3D技术。3D技术作为影视制作的新宠,将它放入儿童舞台剧中,开创了儿童剧表演形式的先河,让《魔豆》在儿童剧种中成为了一个新的标杆。

随着《魔豆》在全国商业演出场次的不断增加,《魔豆》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南宁剧场也逐渐被全国各地区的观众所了解。南宁剧场创造了《魔豆》,创造了品牌,当品牌的力量和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而成为经典时,它就能成就永远的南宁剧场。

四、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的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魔豆》剧目传播的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奠定了南宁剧场后继剧目创作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弗朗西斯·里德,约翰·皮克.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陆军.导向与平衡——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活动的实施及其对剧目创作的影响[J].戏曲研究,2011(01).

[3]王瑞光,孙海涛.浅谈艺术院团剧目项目制管理模式[J].南方论刊,2010(7).

[4]王益宁.大剧院经营模式和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4(15).

[5]袁君.剧院品牌建设的关键——树立剧院的品牌剧目[J].财经界,2010(12).

[6]赵莉华.空间政治:托尼•莫里森小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黄荣东,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生学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