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原因探究

2015-07-13 11:23赵晓玲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7101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琅琊榜人物形象

赵晓玲 张 倩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710100)



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原因探究

赵晓玲张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710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视剧《琅琊榜》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历史民情民俗的全面展示、生动准确的人物性格塑造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该剧热播的原因。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特点;人物形象

电视剧《琅琊榜》一经播出,便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该剧严谨细致的情节设置,可圈可点的演员表演,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精美绝伦的服装化妆道具,讲究匀称的画面构图,对于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风俗民情以及朝廷体制的展示等等各个方面,都堪称近几年历史传奇电视剧的标杆和楷模,也成为了该剧热播的主要原因。分析总结该剧这些成功的因素,对以后此类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无疑是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和导向作用的。

一、全知视角的叙事特征

电视剧根本上是“剧”,剧的根本就是叙事,就是情节构成,所以,电视剧的情节设置构成也和小说创作中的叙事一样,都有一个写作的叙事视角,在小说创作中,叙事视角有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而《琅琊榜》的叙事视角正是这种全知视角。这个全知叙事视角的叙述者和掌控者,正是全剧的主人公:梅长苏。这种叙事的安排,梅长苏是一个完全全知的叙述者,与其说是观众在一步步期待各方势力的博弈,不如说是梅长苏带着观众去看他精心准备谋划十二年之久的复仇计划是如何一步步完美呈现的。

1.叙事动力充分

叙事动力是直接推动并维持叙事活动进行的内部心理动力,叙事动机具有指向性、强度性、清晰度、力距等特点。在《琅琊榜》中,叙事动机也就是这部电视剧故事得以展开并且顺利进行的起因和内在的合理性,而这个动力就是:赤焰军忠心报国,却遭奸佞陷害,七万将士葬身梅岭,林殊九死一生,活着的一切动力就是复仇洗冤。作为当事人的梅长苏,他的一切行为动机和动力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清晰性:洗冤昭雪,还赤焰军清白。所以,在这种充分有力的动力驱使之下,梅长苏十二年的江湖势力江左盟的培植,利用琅琊阁掌握朝堂江湖情势,努力打造“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得天下”的江湖名号等等这些叙事开头的准备,也就显得必要而合理。理由充分,也非常有戏剧性,观众在看到这个原因的时候,由于好奇本能和同情心本能驱使,都愿意并且期待跟着梅长苏一起去拨开云雾,战胜困难,找出真相。

2.叙事情节合理

充分合理的叙事动机成为了后面叙事顺利的动力。《琅琊榜》后面的叙事,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即便有危险也能够在预料之中并且最终化险为夷。从梅长苏以麒麟之才之名入京,设计安排太子与誉王相斗到两败俱伤,斗谢玉,扳倒夏江,扶持靖王入主东宫,重申赤焰旧案为其洗冤,这一系列的行为,从电视剧一开始到最终,都是由梅长苏和琅琊阁一起安排的,每一步的权谋,都几乎是按照梅长苏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观众看到的合理的情节,都是梅长苏带领着一步步通过他安排的几方力量的冲突顺利进行的。这种全知视角的叙事,就好比是传统小说中的道魔斗法模式,结局似乎已经定好了,观众喜欢看的就是具体斗法的过程,并且还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人物安排好的。

二、历史民情民俗的全面展示

电视剧《琅琊榜》是一部戏说传奇历史剧。所谓戏说传奇历史剧,是指那些主要人物主要故事背景于史有征、主要情节于史无征(具有“戏剧大于历史”的显著特征)但整体上并不超越现世生活进入神话领域的历史剧(《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第10页李胜利 肖惊鸿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这里所说的“戏说”并不是“游戏之说”,而是“戏剧之说”,也就是“戏剧化叙说”。《琅琊榜》中的戏剧化情节设计引人入胜,观众在看好看的故事的同时,也被该剧所展示的浓郁细致的南朝历史民情民俗所感染震撼。

1.民俗

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背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梁是中国古代南朝第三个朝代,主要领域在今天的江南一带,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琅琊榜》中,从人物的日常起居到婚丧嫁娶,从朝堂典制到江湖规则,都为观众准确呈现了千年之前的江南民俗民情。观众能够在剧中看到寒食清明节的祭祀,春节合家一起吃团圆年饭一起守岁,连皇家也不例外,除夕夜皇帝给各大宗亲重臣赐菜,太皇太后去世,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守丧一个月,并且丧礼制度严苛,丧期持续整整一年,一年内全国不许有宴乐,连皇帝的生日也不能有宴乐等等这些,都很准确地为观众展现了南朝时期的民俗。

2.民情

当下的观众并不得知晓千年之前的南梁人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琅琊榜》作为戏说传奇历史剧,它通过精良的服装化妆道具,很好的把观众带入那段陌生的历史。在南梁时期,衣服的质地面料和样式都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的主要标准时身份高低贵贱,所以,作为江左盟盟主的梅长苏,虽然江湖地位较高,但是没有朝堂身份,更不是什么王亲贵族,他的衣服主要以朴素的棉布为主且样式简单,而靖王贵为王爷,虽然开始只是一个郡王,也是着绸缎衣服,且修饰花边和花纹的,更不用说一开始就已经是七株亲王的誉王了,从头至尾都是描金画样的大红色袍装。还有发式和配饰,剧中的后宫中,从皇后到静妃到越贵妃,她们主要的头饰是步摇、钗和钏,只是根据不同的位份和身份,头饰的含金量和大小不同。这些讲究的服装发型造型和区别,都很好地说明了南朝梁时期的民情礼制,有很强烈的历史代入感。

3.历史典制

历史题材电视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便是有效的展示所表现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典制。《琅琊榜》的历史背景是南朝梁时,当时的主要的朝廷典制是九品中正制,而那个时期是门阀制度的一个逐渐衰落期,这些在剧中都有所体现。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六部、中正官、大理寺、内廷司、御史、军候、一品侯爵、巡防营、禁军等朝廷组织机构;观众还能够看到皇家权力和朝廷主要组成势力,全是门第士族。谢玉作为一品军候娶了莅阳长公主,林殊的父亲林燮娶了晋阳长公主,言侯爷的亲妹妹是皇后,宸妃林月瑶又是林燮的妹妹,大理寺卿朱越又是太子的内弟,户部尚书沈追的母亲是清河郡主,霓凰郡主是云南穆府的当家人等等这些复杂的姻亲关系,构成了南梁王朝的主要朝廷组织,而出身寒士的底层有识之士,很难进入主流朝廷,尤其是当时的士族贵族土地兼并很严重,而剧中作为誉王第一个支持力量的沛国公正是因为圈地而被惩罚,也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状态。

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电视剧是表现人的艺术,一切的戏剧冲突,故事情节,都是为了塑造说明人物的性格,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琅琊榜》中,人物众多,线索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从十二年前到十二年后,从江左盟主梅长苏到大梁皇帝皇子皇妃皇亲,前后几十号能叫出名字的人物,而且各个性格鲜明,霓凰郡主的英勇和痴情,琅琊阁主蔺晨的潇洒和重情,靖王的刚直和坚毅,蒙挚的刚猛与忠义,誉王的机敏与狠毒,太子的昏庸和无能,谢玉的狠辣与深情,梁王的多疑和寡情,静妃的聪慧和善良,飞流的可爱与顽皮,黎刚甄平宫羽等人的忠贞,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无论戏份多少,都被观众深深记住并且认可。而在这些人物中,主人公梅长苏的性格刻画尤为突出,形象尤为鲜明。

1.勇

梅长苏作为《琅琊榜》的主要人物,他的性格中最为突出最为震撼观众的特征应该就是勇。勇指的是勇敢,是一种明知困难重重而依然坚定选择前行的勇气和胆识,是指引梅长苏十二年筹划复仇的勇气和胆识。曾经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那个天才少年的赤焰少帅林殊,在梅岭之战中幸运存生,但是中了天下第一奇毒火寒毒,一颗坚毅勇敢的复仇之心支撑着他愿意忍受削皮挫骨之痛,忍常人不能忍,换回常人有的容貌和声音,成为江左梅郎麒麟之才的盟主梅长苏,并且用十二年的时间谋划复仇大计,利用琅琊阁江湖名望,顺利进入京城,并且一步步按照计划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为赤焰平反,为自己正名。以一个江湖谋士身份,与朝堂重臣皇权斗争,并且最终成功,这期间的几次危机也最终在他的从容淡定气定神闲下化险为夷,性格中没有大勇之人,万万是做不到的。梅长苏性格中的大勇也是最感动观众的因素之一。

2.义

义,即忠义,中国古代即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人志士都会有义的坚守和追求。《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开始来金陵的目的是为了给赤焰军平反,给林家正名,以他麒麟之才,选择辅佐太子或者七株亲王誉王都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但是他却没有,而是有些舍近求远的选择了被皇帝放逐十年之久的郡王靖王,这一点连靖王自己都不明白。如果说梅长苏是一般的谋士,筹谋只是为了功名利禄,他可能会选择太子或者誉王,但是,他不是谋士,他是林家少帅,是与靖王从小相知的小殊,赤焰冤案发生后,靖王不顾一切向皇帝求情,他相信赤焰军是清白的,这一点,死后重生的林殊感恩在心。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忠君只因为忠义,为了兄弟,为了心中道义,为了天下苍生能够有一位明君,梅长苏按照自己的计划,帮助靖王一步步上位最终入住东宫,这样的行为尽显人物性格中的义,这种义是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

四、结语

电视剧《琅琊榜》作为一部戏说历史剧,虽然人物并没有历史可循,情节也几乎没有史实可证,但是该剧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大大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引人入胜,再加上全剧对于南朝时期的民情民俗朝堂典制等历史背景的精确展示以及震撼观众的梅长苏这个任务形象的塑造,这些因素都成就了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和良好的口碑。希望这些成功因素的分析,能够为以后此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和良性的引导。

赵晓玲,电影学硕士,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和影视文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琅琊榜人物形象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电影《无双》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叙事结构评析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