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及案例分析

2015-07-13 11:23高琳琳镇江崇实女子中学212004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心理健康

高琳琳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212004)



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及案例分析

高琳琳(镇江崇实女子中学212004)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美术欣赏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来分析探讨美术欣赏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可行性及途径。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心理健康;中学生

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以镇江为例,2014年下半年教育局的4项重要工作中有3项是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的。每所有条件的学校都配备了1-2名心理老师,并配置了相关的心理疏导室。在各类班主任培训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促进学生、尤其是90后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仅靠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中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美术教师,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来分析探讨美术欣赏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可行性及途径。

一、美术欣赏课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相信自己,才可能成功。一个连自信都没有的人,怎么会有他信呢。所以,自信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的心理素质。

首先,美术欣赏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有分数的衡量、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对与错的尴尬。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注重的是感受美的过程,品味作品的意蕴,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其次,审美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拥有审美的能力,对一幅美术作品的评价,可能会有理解深浅的差别,但美的就是美的,大家都可以辨别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来表达一番。另外,在欣赏作品时,艺术家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也可以促进学生信心的养成。因此,美术欣赏在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我曾任教过这样一个班级,整个班级的孩子都很乖巧。但都不自信,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害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被老师批评或被同伴们嘲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首先会讲一句话,“美术课上没有对与错,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所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是你的感受就可以。”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也会经过仔细考量。比如,采用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一解决,最后总结的方式。在讲解具象艺术的典型性特点时,我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首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然后以《开国大典》为名进行主题创作。如果笼统的让学生构思,他可能就无法找到切入点。而我会提示学生“1、你要选择哪一个瞬间进行刻画?为什么?2、你要刻画哪些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要把人物形象放在什么位置?4、采用什么色彩?”通过这些提示,学生很快就畅所欲言了。有的学生能够很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有的学生则不能,但我都会肯定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很大的耐心,帮助他慢慢捋顺想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就理解了具象作品的典型性是什么,即你选择的瞬间就是典型的时间,你选择的地点、周围的布置等就是典型环境,而每个形象各异的人的塑造就是典型形象。然后,再来欣赏作品,学生们就知道了,我们在欣赏一幅具象绘画作品时,主要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入手来理解了。他也会感觉,美术鉴赏其实也不难,从而树立了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上。因此,经常性的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二、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态度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需要从画家采用的材料、选取的主题、画家的创作意图等角度进行解读。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培养学生全面的、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

我们在鉴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既可以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形式,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还可以从女性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更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能指、所指的分析。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综合的感知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它注重对学生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的养成。这种态度更多的表现为对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接受度上。

在学习美术鉴赏之前,学生对美术作品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仅仅是像与不像,而学习之后,学生就知道,具象绘画仅仅是美术作品中的一类,还存在有意象、抽象美术作品。尤其是对抽象艺术的理解,也就没有那么抗拒。对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的理解也更客观了。

我们在欣赏文森特梵高的作品时,大家就会疑惑,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是这样的怪异,为什么他前期的作品与后期的作品的风格完全不同。《吃土地的人》色调灰暗,像是用泥巴创作的。画面刻画了一群农民围着餐桌正在吃土地,微弱的灯光将农民们瘦枯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画面的焦点落在了拿取土豆的手上,他们那虔诚的眼光,让人感觉他们在吃一顿圣餐。而后期的《星期一》《自画像》等都色调明亮,善用互补色。现在那么值钱的梵高作品,在当时为什么不受欢迎。当我们了解到梵高当时所处的环境,艺术之都巴黎流行的亮色调,而梵高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身边农民的处境的同情,认为只有靠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神圣的的观念,你对他前期的作品风格呈现出灰暗的色调就不感到奇怪了。而当梵高抵达法国,接受印象派的洗礼之后,他发现了色彩,从而痴迷上互补色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知道,梵高作品风格的改变是有原因的,我们对一个艺术家、一幅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另外,美术欣赏的作品,贯穿古今中外,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既可以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事物。培养积极的人格。因此,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

三、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认为:“具有积极心理学的人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对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也能应付自如,从而获得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走向幸福”。可见,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将审美熏陶转化为内心的审美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和人格提升,使其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提高自我的生存价值,实现与体验美好的人生。因此,经常性的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品性的养成。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改善自卑心理,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有利于预防偏激、极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美术欣赏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养成积极的心理习惯,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美术欣赏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网络给欣赏课架上天梯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