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门宴》观楚汉之争的成败

2015-07-13 11:23饶文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项伯樊哙虚心

饶文婷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 241000 )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新丰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史称“鸿门宴”。这场宴会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战争的结局。众所周知,项羽和刘邦都有称王的野心,他们之间大规模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而这两人在出身、个人特质、胸襟、管理才能等方面大相径庭,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市井;项羽高大威猛、力拔山河,刘邦只是常人体型;项羽擅长领兵作战,以一当百,而刘邦并不擅长冲锋陷阵。从所有外在条件看,似乎项羽应该是最后的赢家。然而,楚汉之争却有戏剧性的转折,刘邦战胜了项羽,取得天下。表面看,似乎是幸运对刘邦的垂青,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是一个具有严重性格缺陷的悲剧人物。《鸿门宴》中当他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见他冲动易怒,自尊自大。项伯连夜赶到沛公的军营泄露军事机密,回来游说项羽,项羽毫无警觉,不闻不问,反而答应“善遇”刘邦。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听得项羽洋洋得意,不仅轻信他,还泄露了情报来源,说明他愚蠢无知。樊哙闯帐,慷慨陈词,指责项羽。项羽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酒、赐坐、赐猪腿。刘邦逃跑,项羽心安理得的接受礼物,这些行为都说明项羽缺乏深谋远虑,沽名钓誉,自矜功伐,唯我独尊。

刘邦虽出身市井,贪财好色,不务正业,但他机智狡诈、虚心纳谏、能言会道、能屈能伸、做事果断。当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时,慌而不乱,对消息的来源及张良和项伯的关系表示怀疑,怀疑澄清后,立马虚心向张良请教,拉拢收买了项伯,不仅“奉卮酒为寿”,而且“约为婚姻”,组成利益的共同体,使项伯终为他所用,成功游说项羽,并在鸿门宴上得到他的“翼蔽”。刘邦到了鸿门后,果断放低姿态,卑躬屈膝,称项羽为“将军”,称自己为“臣”,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极力满足项羽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心理,而后又把自己和项羽的矛盾归结为“小人之言”,把自己想称王的野心掩盖的干干净净。对项羽言谈之中暴露的内奸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却暗记于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

二、民心所向是关键

刘邦善于审势察情,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教训,了解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希望休养生息的心理,他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如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与百姓“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大赦天下,不杀投降的士兵等。此外,刘邦还注意处理好与楚怀王的关系,谨慎地对待关中王问题,注意利用社会舆论获取民心。这些措施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和楚怀王的支持,进军顺利,最先破秦入关,获得做关中王的条件。

相反,项羽不察民情,忽视社会舆论,干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如,入关后,屠咸阳城,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与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所做所为使他拥有大量兵力却比刘邦晚入关,失掉了关中百姓的支持,把自己置于劣势。在“鸿门宴”上,项羽在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劝说下,许诺好好对待刘邦,在樊哙的责问“劳苦而功高如此……此亡秦之续耳”面前,“默然不应”,这应该看做是他理屈词穷、作恶心虚的表现。

三、用人策略是助力

刘邦之所以能在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鸿门宴逃过一劫,也得益于的他用人策略。刘邦吸收与重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组成强大的“智能团”,整合优势资源,弥补自己的缺陷,最终成就帝业。

在《鸿门宴》中,刘邦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在危险时刻,他的口头禅是“为之奈何”。如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时,立马问张良“为之奈何”; 当知道自己兵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进一步虚心请教“且为之奈何”;在逃离之前,又问谋士们“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不但善问,更善于采纳意见,使谋士们感受到尊重。“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 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樊哙迫不及待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刘邦脱逃后,张良不顾个人的安危从容的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这些事件充分显示了刘邦与他的谋士们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谊。

而项羽身边虽然不乏有范增这样足智多谋的人才,却不知善用,不善纳谏。范增目光敏锐,察觉刘邦的野心后,便主张“急击勿失”,并游说项羽设下“鸿门宴”, 布下天罗地网,请君入瓮,诛杀刘邦。鸿门宴当日,刘邦竟以一番花言巧语轻易化解了项羽的怨恨。项羽洋洋得意后便不在视刘邦为对手,对范增的多次暗示不予回应。此外,项羽还任人唯亲、不辨忠奸,对于项伯非常重视,从鸿门宴上的座位安排“项王、项伯东向座”就可看出,而就是让项羽如此信任的亲叔叔却在楚汉之争中多次帮助刘邦,为报私恩,把项羽天大的军事秘密泄露给刘邦,替他说情,在鸿门宴上掩护刘邦,致使刘邦乘机逃生,为项羽的争霸留下巨大的隐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鸿门宴》从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楚汉斗争的结局。宴会上刘邦的逃走,意味着项羽已经失去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项羽的悲剧不仅在于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更在于没有顺应民意,善用人才,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所以,即使没有刘邦,项羽依然会失败,他注定是个失败的英雄。

[1]简小波.浅论楚汉战争的成败[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钱书新.《鸿门宴》之新观察[J].名作欣赏,2013(03).

[3]苏俊林.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J].船山学刊,2013(01).

猜你喜欢
项伯樊哙虚心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虚心乃成功之要
猛人樊哙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骄傲与谦虚
——读《龟兔赛跑》有感
巧布阵拜师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