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汴绣的商业化发展现状及应对举措

2015-07-14 08:04焦一然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5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针法商业化艺术

焦一然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453000)

浅谈汴绣的商业化发展现状及应对举措

焦一然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453000)

随着市场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作为蕴含民间文化特色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汴绣艺术,渐渐倾向于作为艺术商品存在于市场中。因此,为汴绣的存在带来了一丝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汴绣市场的混乱。汴绣生产的日趋商业化,造成了人们对汴绣其传统艺术认知的淡漠,以至于汴绣艺术在现代的畸形发展。

开封;汴绣;艺术特色;商业化;发展

一、简述汴绣

汴绣起源于宋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时宋朝的都城为汴京即是今日的开封。汴绣作为独具开封文化艺术特色的工艺品,是中国绣种中最为瑰丽的艺术品。2008年6月,汴绣被正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北宋时期,刺绣作为手工业得到发展。皇宫内设有文绣院,专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绣制日常用品。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由此才将绣画细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刺绣与绘画的结合,使艺术性大大提高。当时民间,更有能工巧匠,时常绣作、贩卖、聚居于今日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的一条小巷中,古时形象的称之为“绣巷”。更有“寺院内外,十里都城,到处是珠帘绣额,巧制新装,名绣佳作,竞相生辉。”为当时的繁荣景象作证。然因兵火水患,宋都南迁,部分绣匠被金人掳走,其余绣工随朝南迁,留下极少部分的绣匠留在中原地区。80年代后期,经济体制改革使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汴绣行业的竞争中去,再一次将汴绣艺术推向高潮。2007年,开封汴绣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宣告了汴绣艺术的具体化、规范化。

二、汴绣针法的艺术特色及材料来源

明代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中写道:“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更有明代学者屠隆著有《画笺》,其中有云:“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从这两大学者不遗余力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当时针法的运用对绣品的艺术特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初在20世纪40年代时,汴绣针法仅有十几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绣工将针法继承发展,推陈出新。1982年共总结出新老针法36种:包括贴补绣、反戗绣、叠彩绣、辫子股绣、盘金(银)绣、席篾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对针绣、十字绣、纳纱绣、纳点绣、锁边绣、包针绣、滚针绣、别针绣、交叉绣、平针绣、缠针绣、蒙针绣、双合绣、洒线绣以及双面绣等。其中枪针绣瓦;滚针、蒙针绣山水树木;悠针绣动物。所谓“一笔千线”各针法都有一定的实物形象与之对应,所以汴绣针法皆与绘画技法有一定关联。

开封被称为“城摞城”的七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汴绣作品完成后所需的装裱材料,在开封都能很好的自给自足。由于江南地区纺织业发达,丝织品著名,丝线颜色鲜丽,优质的材料可保证产品质量,所以汴绣所需的丝线、绸缎、棉布、帛、绢、绫等一些材料多从江浙一带购得。

三、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区别及其发展现状

四大名绣,各有各的特色。汴绣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区别就在于:

汴绣,以单面绣为主,双面绣较少,题材大多为历史名画;

苏绣,以双面绣为主,多绣小猫、金鱼等温顺的动物,寓意美好,成品装裱于玻璃框中供人欣赏;

湘绣多以粗线条为主,色彩采用大红大绿,多绣狮子、老虎等威风凛凛的动物,象征祥和安乐;

蜀绣绣样以金鱼为主,近年来风格偏近湘绣,并无特别突出的特点;

粤绣,抽纱包缝、针步短是其主要特点,多做日用品。

自开封汴绣厂成立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汴绣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再次蓬勃的发展起来,更加规模化、结构体系化。但是,它的再次繁荣,在极具市场化竞争力的现代化社会中,使人们认识到民族艺术文化独特性及重要性的同时,更多面临的是生存发展的问题。

如今,汴绣的技术水平已经日渐成熟,绣工界人才辈出,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汴绣市场发展良好,社会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大的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所以汴绣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而汴绣作为手工艺品,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由于年代久远,汴绣在历史遗物、资料、文献的收集与研究方面明显欠缺,后人所著学术论文及研究不多且影响不大。在缺乏历史遗物的直观感受与学术领域文化传播的形势下,汴绣的影响力和品牌文化就处于弱势。加上行业之间管理和竞争无序、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定,致使汴绣行业发展缓慢,举步维艰,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相应的举措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现今,传统艺术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与现代化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汴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现代化经营管理措施,与社会需要、人们需求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为汴绣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石。

2.注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开始追求审美的提高。大多数消费者多倾向于选择汴绣艺术成品中装饰之用的工艺品,因需求量较大,速度和效率成为了重点,市场上的汴绣成品大都以机械代替纯手工的制作。且因其是机器不停地复制完成的作品,所以形色单一,毫无新意。面临如此窘迫的发展环境,汴绣在加强艺术文化宣传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的文化特色,加深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为满足新时代文化欣赏的需要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充实汴绣艺术的文化底蕴。

3.政府政策的支持及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育

由于市场混乱,大量的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导致真正的民间艺人伤心失意。政府必须对汴绣行业大力整顿还应对汴绣艺术的传承人和有手艺的民间艺人以相应的关怀与政策支持,为他们树立信心也为下一代传承人做出榜样。

汴绣艺术要想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应该加强对汴绣艺术的宣传,吸引、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开办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技术学校,设立汴绣科目,或联合高校开设相关的专业,为汴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将汴绣艺术的文化内涵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地推陈出新,开发新技术,在传统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这样,不仅在传达了汴绣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也展现了新的视觉效果,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平衡了汴绣艺术的商业化与文传承。

结语

美的事物,各有千秋。汴绣作为反映中原风貌的民族文化艺术代表之一,要想在注重商品化发展的条件下焕发新的活力,就必须在已有的优秀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接受新事物,开发新技术。这样,在得到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传达了汴绣艺术品中所蕴含的地方文化及其背后厚重历史。

[1]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2]顾林,龚继先.《中国民间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陶钟翰.《开封县志草略》.民国30年,1941.

[4]管竭忠.《开封府志》.清同治2年,1863.

[5]朱凤编.《中国刺绣技法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6]孙佩兰.《苏绣针法与技巧》.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针法商业化艺术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纸的艺术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