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7-14 14:14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9期
关键词:污染环境农村

刘 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环境监察支队

浅淡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 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环境监察支队

简述了农村环境管理的背景及概念,介绍和分析了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我国仍是一个农村人口大国,其人口数高达6.74亿,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只有管理和处理好农村环境问题,才能实现国家长期繁荣与稳定。当前的农村环境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在加上当地群众文化知识水平低下,使得农村环境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1 农村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多年发展,已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内容。农村环境管理可理解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及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限制损害农村环境质量的行为或活动,通过系统规划、全面监督、相互协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存,达到不以牺牲环境而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又要使环境污染不超出容许极限的目标,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环境法律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已有大量的有关城市环境和工业污染的法律法规,并可直接找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依据,但针对农村特殊环境的立法甚少。截止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保护标准(现行有效)共计1026项,然而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仅为18项。《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是目前比较全面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但有关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等不全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法规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以及实施细则、《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农业法》中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只有原则性要求和限制性,没有详细的责任性规定。

2.2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环境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为县级环保局,绝大多数乡镇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即使有也相当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种“将多兵少”管理方式,使乡镇一级无法开展环境质量检测、监测的能力,导致污染事件无人问津,环境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问题无处咨询。

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乡镇数40813个,可以发现2007年中国乡镇级环保机构只有1573个,全国平均每26个乡镇才有1个环保机构。这些基层农村环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由于长期缺乏相关培训与再学习机会,导致现代的科学环境管理方法和理念、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无法实施,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3农村环境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在获取资源、经济利益和履行环保义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由于农村的环境管理与治理几乎得不到政府经费支持,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同时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无法建立有效地排污收费机制。资金缺乏致使农村基建设施落后,最终导致各类污染物进入水体与土壤,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4环境污染控制模式倒置

环境污染治理大多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城市工业污染治理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农村环境呈现污染源头广泛、污染分布不均匀、污染程度不一的特点,不易采用末端治理方式,应从源头污染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污染控制模式的倒置显然是不适合农村情况。

3 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对策

3.1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环境管理模式

“自上而下”是指政府主体协调机制,“自下而上”是指全民参与机制。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应遵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政府是农村环境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好地方、企业和农民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坚决维护农民环境权益,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3.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及规章制度,严格环境执法与监督

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农村环境特点的《农村环境保护法》,以生态平衡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责任性明确。立法机关应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

加强环境执法与监督能力,成立专门环境的执法组织,不定期的对农村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环境违法事件或监管不严,有法不依的坚决给予处罚,涉及到刑事犯罪的,绝不姑息、放纵。

3.3设立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环境管理人才队伍

(1)积极建立村镇环境管理机构。市、县级政府应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环境管理、保护、治理方面,由村镇环境管理部门统一使用,主要支持“硬件”(环境指标监测设备及设施、环境执法装备)与“软件”(人员管理能力及专业技能)建设,使之快速形成基层环境管理能力。

(2)注重人才培养、引进

对农村环境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交流相关管理经验与污染防治技术。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高环境管理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工作激励政策。

3.4加大农村环境管理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各省、市政府依据自身财政状况、农村环境现状等重视并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管理及防治,并要全面监督、审计经费使用情况,对挪用、转移环保资金事件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实现农村环境管理资金多元化,除了政府投入外,还要制定相应政策利于民营资本进入农村环保领域;同时还可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水源地、给水、排水管道、改厕、改水等),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

[1]李志刚.农村环境管理研究现状[J].吉林农业。2011,6.

[2]沈洪艳,任洪强.环境管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9.

[3]陈懿.对完善中国农村环境法制的建议[J].世界环境.2008.5.

[4]刘玉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06(11):7-9.

刘义(1973-),男,吉林省松原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执法。

猜你喜欢
污染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漫观环境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