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共时性实例研究

2015-07-14 08:04张若冰南京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汇孔雀语言学

张若冰 (南京艺术学院 210000)

本人对舞蹈共时性(synchronicity)探究主要来源于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共时性部分的理解。在书中的第二部分中,作者详细且系统的分析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的特点以及其性质,并对此举出实例来说明。相对于舞蹈艺术,舞蹈现象中动作的造型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支撑,同样可以看出舞蹈的共时性特征。

对于语言学,共时性指的是一种语言状态,其关心的是联结共存要素和在说话者的集体思维中形成系统的逻辑关系(phychological relation)和心理关系(psychic relation),是每种语言所呈现的事实与状态,能够反映出语言的本质(nature),而这种本质不以任何外在情况改变而改变,普通共时语言学的目标是要建立任何特定共时系统的基本原则和任何语言状态的组成要素。

与语言学一样,舞蹈是带有肢体动态的有组织的思想。在舞蹈运行过程中两个起作用的要素:通过它的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对立来实现它的意义。1舞蹈中的共时性是静态的,在研究舞蹈的过程中一般也是对既有的舞蹈语汇、舞蹈现象、固定为某一时期的具体研究,从它形成的历史条件、背景及所属的风俗文化来研究它的本质,且这一本质不会轻易改变。

对于舞蹈的意义来说,舞蹈动作的作用不是为了表达概念而创造出的一种动作方式,而是作为一种舞蹈思想与动作符号的之间的一种媒介(medium)。在一连串舞蹈动作中,每个动作要素是一部分,都固定在一个表达平面里,所以每个动作要素变成了一个概念性的符号。舞蹈中研究的是动作要素与表达平面的结合地带,它们产生的是一种表达形式而不是一种物质。

语言学中还提出,语言用来表达观念的词都是相互限制的,只有通过它们的对立才有价值,符号的功能也是通过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实现。从整体上来考虑符号,一个语言系统就是一系列不同的声音和一系列不同概念的结合,音响符号和多种多样的思想片段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价值系统,这个系统是作为每个符号内的语音要素和心理要素的有效的连接物。在舞蹈语言里,所有用来表现观念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正因为它们的不同才使舞蹈研究更多样化,舞蹈符号的功能不是通过它们的固有价值而是通过所在环境来实现的,由视觉形象和其他视觉形象的差异所构成。从整体上来看舞蹈系统,舞蹈也是一系列不同的舞蹈符号和多种多样的代表思想结合起来的价值系统,是动作要素与心理要素的有效连接物。

舞蹈的思想意识总是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符。比如,藏族舞蹈为中国舞蹈发生期(emergence period)的文化代表,其中“锅庄”因其浓缩了初民社会的文化特征,对社会主流舞蹈形态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自娱性群舞“锅庄”为这一时期的舞蹈文化焦点(culture focus)。以“锅庄”为代表的民俗舞蹈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突显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舞蹈意识形态不断跟随潮流,推陈出新之时,它显出了固有的魅力,保留了其中的不可变革的民俗符号。

舞蹈《母亲》中运用传统的藏族语汇,突出表现了一个长年劳作、背负着生活重任的母亲形象。舞蹈中的动作基本是在舞者弯腰翘臀、膝盖的屈伸中形成,构成了舞蹈的基础性动作。弯背屈膝,舞者的空间位置较低,藏族舞蹈的动作语汇因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而产生,长期的封建农奴制度、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繁重的农业劳作使得藏族舞蹈的体态有较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体态特征,体现出一种被压迫的、虔诚的心态,以及对劳作场面的反映。九十年代中旬所创作的藏族舞蹈《母亲》是对应时代藏族舞蹈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相比于50年代纯粹表现民族风情的藏族舞蹈,它利用藏族的经典动作语汇,在舞蹈素材的处理上,赋予舞者鲜明的形象,将作品变得更具有人文气息,调动人们的情感。但是无论舞蹈的题材、视角、如何变化,一些传统的语言语汇始终不会改变,正如“弯腰、屈膝、松跨”等一些传统的藏族舞蹈语汇构成,舞蹈精髓内涵的动作符号也不可能轻易改变。藏族舞蹈的特点是以下身活动为主,下肢的动作以膝盖的活动为主要运动方式,通过对膝盖的不同动律的运用来抒发不同的情感。舞蹈《母亲》中,在4分33秒处动作又回到最初,这一转变为情感表达的转变,由现实中劳苦的母亲形象转换为对其年轻时光的怀念,又回到现实中的过程,体现了这三部分舞蹈风格的差异与对立,从而体现出其人物价值所在。

在舞蹈《雀之灵》中,舞者将傣族人民的图腾“孔雀”形象搬上了舞台,根据孔雀的体态、动作来编创舞蹈,使之远远超越了模仿动物本身,包含了多种文化因素,而“孔雀”这种象形符号正是傣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共时性中必不可少的传统表达方式。舞蹈是围绕上半身动作的变化来展开,其手指、手臂、肩、胸腰等有层次有节奏的律动,突出造型性,不管节奏舞姿如何改变,舞者三道弯的舞姿造型都没有改变,营造了唯美的视觉效果和空灵纯洁的意境。由于语言有线性的本质,把各个词串联一起,构成了线性的关系。2舞蹈中的句段如语言学一样,将不同的舞蹈语汇串联起来,组成舞句、舞段,来体现在整个舞蹈中其价值所在。

舞蹈中动作多为造型的衔接,在流畅的舞句组合中,时而停顿伫立不动,时而轻盈的跳跃、快速的旋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经典造型:右手提起裙摆,左臂向上举起,稍有弯曲,拇指与食指指端黏合,其余三指自然翘起,向着头部的方向,充分彰显了孔雀的灵动之美。舞蹈的句段中将不同的动态、动律、造型以线型的方式串联起来,营造了丰富的视觉效果,也创造出了深远的艺术价值。杨丽萍所表现的孔雀已不单单是动物的崇拜与模仿,其经典的造型符号,已超越了对动物的表现与再现,“孔雀”也不只是动物的象征,舞者要表现的是人神合一的意象,将自己神话,展现了集真、善、美与一身,美丽而又圣洁的孔雀仙子形象。语言学中在对于联想关系的问题中提到,其不受线性思维方式的支配,属于说话者语言内部存储的一部分,是不在现场的要素在潜在的记忆序列中的。3而在《雀之灵》中,杨丽萍充分运用了艺术中联想性的特点,更深入的去开发其潜在的丰富内涵,将真实的孔雀形象融合到自己对真、善、美的见解中,使作品扣人心弦,主题得到完美的升华。

注释:

1.摘自: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51页第二段及153页第二、三段.

2.摘自: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285页第二、三段.

3.摘自: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287页第二、三段.

猜你喜欢
语汇孔雀语言学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孔雀1
孔雀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