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7-14 08:04臧燕平郧阳师专教育系442500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绘画

臧燕平 (郧阳师专教育系 442500)

幼儿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智力、人格、情感的养成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学前美术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手眼脑协调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起着艺术启蒙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幼儿艺术审美的萌芽,为以后的素质教育做了有力的准备,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生理学和心理学到的相关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大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发展可对大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中都有管辖它的神经中枢,其中管辖手指运动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幼儿是在触摸、抓握和摆弄物体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所以,幼儿的双手不仅是运动器官,也是认识事物的器官。

眼睛是是视觉器官,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视觉的刺激获得的。手的精细动作一般都是在视觉和感知觉的参与下完成的。视觉和手部的感知觉一起,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接受刺激发出指令,由手在视觉的参与配合下将动作完成。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活动,越能促进相应思维活动的发展。美术活动具有视觉性和实践性,必然需要眼和手的参与,而眼和手的参与又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具有视觉性,幼儿在美术中表现的事物,通常是他比较感兴趣且认真观察的事物,而对于某事物的描绘又会促使幼儿更细致地去认识和观察它,尤其是美术中的写生,让幼儿在表现的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观察能力。

幼儿时期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幼儿绘画的特点常常是依靠记忆形象而进行默画的,因此,利用绘画锻炼和发展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手段。

想象力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幼儿的想象力是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和升华。丰富的表象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而美术素以存在丰富的表象而著称,因此,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既是表象的积累过程,又是想象力生发的一个过程。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说:“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是一项天生的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就具有创造力,而美术作为儿童在幼年时期最重要的一种表达对自我和世界认知的方式,是儿童创造力的最主要体现。当然,“儿童的这种创造力与成人所显示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某种质的变革的能力,而儿童创造力则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儿童运用各种物质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表现的各种美术作品,都囊括着其独特的认识、审美和创造力。

(三)增强幼儿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通过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现象增强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通过辨别美丑增强判断力,通过表现和创作增强创造力。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欣赏感受美的事物,辨别美丑,发挥想象力进行表达创作,其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美术对提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因此,美术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大有裨益,在欣赏、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儿童智力的各要素逐步得到提高。

(五)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美术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外化儿童情绪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儿童可借助美术活动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成人则可以通过绘画了解儿童的情绪情感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美术作品能反映出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大胆、直率、害羞、热情、敏感等都可以体现出来,成人通过观察幼儿作品了解幼儿性格特征,对积极性格因素加以鼓励,对消极性格特征予以引导改正,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学前美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鉴于美术对幼儿全面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学前美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单一落后

在现在这个信息、网络资源、书籍资料非常丰富的时期,各种学前美术教育的新式教育思潮扑面而来,我们应好好甄别和学习借鉴。但现在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及幼儿美术辅导机构,教学内容和方式仍极其呆板和落后。比如教学内容仍以简笔画为主,几乎没有美术欣赏的内容,手工的内容也极其简单和单一,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毫无目的性和计划性,并没有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进行安排,导致美术对幼儿认知、情感、人格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削弱。

(二)重技能,缺乏对幼儿情感的关注

在有些幼儿园及幼儿美术教育机构中,教师为了单纯获得家长的赞同和短期的成效,忽视幼儿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只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儿童情感的表达,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

(三)重临摹,幼儿绘画缺乏个性的表达和创新意识

看很多幼儿园和校外美术辅导班儿童的绘画作品,你会发现在同一节课后幼儿的绘画作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好一点的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在颜色方面做些变化----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幼儿本来拥有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活动也最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这种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下,终将被慢慢磨灭。

(四)美术活动过程缺乏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非常注重的一项品质,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

而我们的幼儿美术活动,通常都是由单个幼儿独立完成的,设计的由小组或群体完成一项美术作品的课程非常少,而这必然造成幼儿合作意识的缺乏。小班幼儿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更容易出现合作上的问题。他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懂分工与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教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协助解决的意识。

三、学前美术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使美术在幼儿发展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设置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领域: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绘画领域主要包括简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刮画、线描画、指印画、儿童版画等,相应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并注重趣味性。手工大致可包括折纸、撕纸、剪纸、染纸、泥艺、布艺、自然材料造型和废弃物利用等,相应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在很多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中都存在缺失或不受重视,主要因为它与技能表现无关,学习的成果无法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实美术欣赏和绘画、手工同为美术学习活动形式,只不过前者更倾向于知识的内化,而后两者更倾向于知识的外化。美术欣赏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儿童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分析欣赏,丰富儿童美感经验,提高其审美水平和审美评价能力。

(二)改变教师及家长落后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绝大多数时候受家长和教师的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必须按家长的需要来教学;而家长在孩子上完美术课之后,往往要看孩子的画“像不像、颜色漂不漂亮、构图是否饱满”,并以此来判定老师教的优劣。而教师只能迎合家长的审美趣味,重技能,重临摹,致使幼儿在与他们身心发展情况严重脱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下,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观念,认清幼儿美育的目的:提高幼儿审美能力,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幼儿学会粗略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应认识到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幼儿手眼脑协调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和情感发展,完善个性。

教师在树立良好的美术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后,要积极同家长沟通,向家长灌输正确的理念和观点,以使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安排,支持教师的工作,并在家庭美术教育活动中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它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讨论法、对话法、观察法、练习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结合使用,如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而在美术欣赏中则多采用讨论法、观察法和对话法等。

(四)增强儿童合作意识

针对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合作意识比较差的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让幼儿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美术活动和任务,在任务中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如:在活动开始前怎样协商,分工;遇到矛盾时,如何协商解决问题;当材料不够用时,可以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应主动用行动、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帮忙,等等。幼儿在合作活动中,体验到合作带来的积极愉快的效果:合作成功,增进友谊,会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

(五)寓教于乐,提高美术学习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实施”第六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不能采用灌输法,而必须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寓教于乐,这个词包含两个方面,“教”和“乐”,其中“教”指的是教育、教化,“乐”指的是快乐、愉悦。“教”是内容,“乐”是形式。研究表明,在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寓教于乐的方法,适用于语文、数学、外语在内的所有教育科目和活动,尤其适用于美术。因为美术的工具、材料及活动方式都极具趣味性,非常适合幼儿喜欢动手和探索的心理特点。即使存在极少部分趣味性不是很强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加入游戏的要素,增加其趣味性。

绘画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儿童表达对世界认识的一种语言,通过绘画可以表现其认知和情感,因此,儿童和美术之间是几乎没有任何隔阂的。也可以说,美术课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趣味性,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学习活动。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应弱化它的技能技巧要求,更关注它的体验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更关注它对幼儿全面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价值,以“乐”(快乐)的形式,达到“教” (教育)的结果。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2]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0.

[3]张莉.学前美术教育浅思[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9(5).

[4]李佳.学前美术教育重要性[J].小学科学,2013(8).

[5]王艳妮.浅谈学前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品牌,2014(10).

[6]刘宏燕.浅议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4(12).

[7]舒琳.学前美术教育中儿童人格的培养[J].高职研究,2013(6).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绘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想象力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