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禅意·争议

2015-07-14 09:02刘畅朱东君
环球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少林寺少林僧人

刘畅 朱东君

释永信昂首阔步走了出来。

这是两会期间的河南大厦,门外挤满记者,采访必须由代表、委员亲自领进去。一身僧袍的释永信太打眼,无数摄像机、相机、录音笔开始拼命晃动。释永信一脸坦然、无所畏惧地走到《环球人物》记者面前:“来!”众目睽睽之下,他领着女记者,到警卫值班室签了字,穿过广场,走进宾馆。整个过程,他连头都没有低一下。反而是记者刻意与永信方丈保持了一定距离,生怕被媒体镜头拍出什么“新闻”来。

“我们现在不怕有干扰,就怕被误读。”释永信打开房门,拎起水壶,烧水,沏茶。这是他和《环球人物》记者的第四次见面,门外,有关他斥资约2000万元人民币在澳大利亚买地、修建分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他平静开腔:“是,有这事。”

《环球人物》:为什么要在澳大利亚买地?

释永信:其实这是9年前一个少林洋弟子的愿望。2006年,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特邀澳大利亚著名画家比利奇到少林寺采风,他受到少林文化的感染,决定皈依,并且立志让少林文化落地澳大利亚。他的设想得到了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肖尔海文市市政府的热情回应。我们考察了两年,市政府在当地原住民的支持下,决定拿出沿海包括森林、牧场、湿地保护区在内的1248公顷土地,将其永久产权以很优惠的价格出让给少林寺,希望少林文化能给当地带来多样性和活力。

《环球人物》:为什么拖到今年才实施呢?

释永信:我一直没有积极推动,甚至幾次萌生退意。因为规划公司和少林寺在澳大利亚的代表建议我们采取复合开发模式,除了建寺院禅堂、功夫学校、佛医养生和草药园区,还要建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服务设施等。但我希望这个项目定位为“回归自然和实证传统的少林禅修中心”,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什么酒店和商店。事情一直拖到2015年1月23日,这是合约规定的土地付款日。在此之前,我向他们市长表达了退出的意愿,没想到她表示:“我们支持你,这块宝地政府只希望交给少林寺。”佛家讲求“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既然双方有这样的共识,我们就买了下来。

《环球人物》:这笔钱从哪里来?

释永信:为付清412万澳元(约合1950万元人民币)巨款,我发动海内外少林弟子一起筹款。这笔款来源于十方,也会用于十方。

《环球人物》:今后会建高尔夫球场和度假酒店吗?

释永信:我的理想是土地买来后越简单越好,不再花很多经费。那里有森林、牧场,我们可以种庄稼、蔬菜和水果,自食其力。少林寺多一个下院,多一个道场,我们就多一种生存方式。我们拥有这块土地,能够解决少林寺几十代人的生存和传承。而且还能把少林文化传播到澳大利亚,不失为一件好事。

《环球人物》:这个项目谁来运营管理?

释永信:我们的运营管理会很简单,就在那里组建一个僧团,还有一些居士和少林文化爱好者共同参与。我们考虑的不是投资与回报这种关系,我们的回报周期可能是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而不是当下,这种回报就是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和参与。

《环球人物》:今年两会您提出建议,希望宗教物产权划归国有,和这件事有关吗?

释永信:现在国内庙宇的所有权比较模糊,文物、旅游、教育等部门都管理着一些庙宇。少林寺在登记时,法人一栏写的是“其他法人”,产权归属一栏写的是“其他产权”,这就是产权不清晰。正因为产权模糊,所以大家都想管。我认为庙宇的产权应该归国家所有,这样才持久、安全。这些法律上的事情我们呼吁多年了。我说这些,还不知道外面又咋骂我呢,但我作为佛教徒,要担当这样的责任,先提了建议再说。

《环球人物》:这两年佛教越来越热,有人修密宗,有人修禅宗,您怎么看?

释永信: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法门,也就是修行习惯。这些都是学者划分的,出家修行的人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不必有比较。佛教的本质是一致的,大家都通过戒、定、慧,达到开发个人的智慧,生活得更圆满、更自在,并最终解脱的目的。佛教很包容,有八万四千法门,不同程度的修佛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有个故事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带着弟子路过一片森林,从地下捡起一片树叶,对弟子说:佛法就像森林里的一片片树叶,有很多善法,皆为佛法,就看你自己的修为。

《环球人物》:一个人如何判断自己的修行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释永信:佛教提倡修行靠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瓶水是冷是暖,只有你自己喝了才知道;你是否喜欢喝,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就像你们写稿子一样,自己不搞深度调查就写不出好稿子。我们提倡个人修行,自己去体悟感受。自己不实践,再好的经书和师父也帮不了你。

《环球人物》:南传、北传佛教有何不同?

释永信:在历史上,佛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南传佛教,一部分是北传佛教。南传佛教由印度往南传,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这些地方气候跟印度差不多,僧人不用劳动,较多保留了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方式,斜披袈裟,袒露右肩,靠托钵生存,因此庙很小,一间房子就够了。

北传佛教就是大乘佛教,也称大众佛教,是佛教改革的产物。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影响了日本、越南、韩国,甚至影响了欧美。它吸收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完全中国化了。大乘佛教注重庙产,自劳自耕,今天的少林寺就一直秉承这一思想。此外,大乘佛教菩萨多,经典多,宗派多。一个菩萨,一个经典,就是一个宗派。

《环球人物》:您曾说“不胡思乱想就是禅”,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吗?

释永信:禅要求戒、定、慧,由“戒”到“定”,再由“定”生“慧”。简单说,不胡思乱想,就是做事情要专一:你做记者每天要写好稿子,我做和尚每天要撞好钟。

我发现这些年来求佛、学佛的人都是一上来就问智慧、求智慧,直接就想修成“慧”。须知释迦牟尼佛在涅槃时就说过,要“以戒为师”,没有“戒”这个根基,如何得到“慧”?同样,没有“定”这个过程,也修不到“慧”。禅宗的“定”是参禅打坐。少林寺每年举行禅七法会,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通过修禅习定来获得大智慧。正所谓禅堂才是选佛堂。当然,“定”也有其他的办法,如诵经、抄经、放生、慈善等。一开始就追求“慧”,去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仪式和活动,只能算是获得一种知识,不是获得智慧。如果没有用到实修上,对修行也就没有太大的帮助。现在我们更应该注重佛教的本质和回归。

《环球人物》:中国禅和印度禅有何区别?

釋永信:我去过印度、尼泊尔等地,礼过佛祖圣迹,也潜心研读过历史,印度禅的确和中国禅不一样。印度禅重视传统的禅定,就是专门沉思冥坐,远离人世进行苦修。印度许多僧人禅修的功夫非常高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但是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禅风翕(音同西)然一变,禅融于生活,禅就是吃饭睡觉,禅就是日常生活,随处可以参禅,随时能够觉悟。正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就是中国禅与印度禅不同的地方。

《环球人物》:所以中国禅总有入世的色彩。社会上一直对您有很多争议,是不是因为您太入世?

释永信:不是我太入世,是我善于接受新事物。因为我满世界跑,每年有1/6的时间在国外。很多先进的东西我先接触到,接触了就要用,这样太超前别人就不理解了。

其实,人一生的几十年中,不可能天天都那么苦行,天天都那么精进,这样做身体也受不了。所以我们住在寺庙,追求的是平常心、长远心,要学会用一生的时间来修行,用一生的时间来用功。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修行不需要轰轰烈烈,更不能大起大落。

《环球人物》:佛门讲求“六根清净”,您能做到吗?

释永信:社会上看我们出家人的生活,往往外表看得多,其实,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原则。“六根清净”是要求我们净化日常生活,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性清净,那么我们的意念就自然而然地随之清净了。一个人平时修行福德深厚,他坐起禅来,境界就高;如果一个人平时业障深重,他坐禅坐一辈子,也没有境界。

我经常对僧人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望大家能领会我老调重弹的苦心,因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活法。

《环球人物》:您每天应酬很多,这会不会让您离“真正的活法”越来越远?

释永信:出家人无所谓忙,“动身,不动心”。在少林寺当方丈很辛苦,每天要坚持领众修持,还要关注少林寺的发展,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轻松自在了,能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待在禅堂里坐禅,甚至回到山里边去闭关。

《环球人物》:您现在的生活和出家时想象的生活差距大吗?

释永信:应该是有差距的。刚出家的时候,就想着过上山林的生活,悠闲自在。出家后一看,佛教面临这么一个时代,一个现状,我就潜心思考怎样传承,怎样振兴,怎样使少林寺发扬光大。我认为这是我作为出家人的责任。

我今生今世能不能够成佛作祖,这且不去讲它,我至少能为佛教界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功德吧。

《环球人物》:您平时也用新款手机和电子产品,这不违背修行者的清规戒律吗?

释永信: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僧人,应该利用这些技术,让它们为佛教服务。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最早开通一批模拟手机,我们的僧人就开始用了。少林寺办网站也很早,1996年就开始了。过去在藏经阁里保存一本书很不容易,核对一个名相也很不容易,现在网上很容易就查到了。

我们出家人看待世间万物讲的是因果,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因果的表现。我们善于去接受,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用出世的眼光来看待入世的事物,自然也就能够以智转境而不被境所转。

《环球人物》:网上什么内容都有,僧人怎么约束自己?

释永信:依我看来,关键是僧人的信仰是否坚定。少林寺的寺规是祖师们定下来的,初进寺院有“三皈五戒”,沙弥(7到20岁之间,没有受满各种类戒律的出家男子)要守“十戒”,像我们受过具足戒(年满20岁的出家男女要守的各种类戒律)的僧人,要守250条戒律。寺院每个堂口还有清规,客堂、禅堂、斋堂、殿堂包括方丈室都有规约,都很严格。

僧人之所以接受这么多戒律清规,是因为我们有信仰。出家修行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风明月,诗情画意,同样要面对很多问题,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陷入新一轮的烦恼。相反,信仰坚定,网络上那些干扰算什么呢?

《环球人物》:您怎么看出家人的七情六欲?

释永信: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否则就犯根本大戒,要离开僧团,没有一点含糊。人的七情六欲生之俱来,没有这种欲望就没有必要修行受戒,因为他没有犯戒的能力,哪里还用得着修?我们佛教要的是六根俱全,有七情六欲的人,更提倡童真入道,这样才具有挑战性。要你依靠自己的定力和修行来克服,从而更加磨练你的信仰和意志。

《环球人物》:为什么要让少林寺品牌化?

释永信:因为我不想少林寺成了摇钱树,谁都能拿去摇一摇。2002年,日本商标事务所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提供了日本国内注册的含有“少林”“少林寺”“少林拳”“世界少林寺”等商标的报告,一共有272项。他提醒我:“你们再不行动,这个世界都快搞不明白谁才是正宗的少林寺和少林文化继承人了。”我起初不太相信,后来有一次出席海外活动,当场被要求提交申请,因为别人已经在当地注册了少林寺商标,我们成了“冒牌货”。这对我们触动很大。回来一看,国内也一样,少林寺门口都成了一条商业街,到处是假的“少林秘方”和“少林武僧”。所以我们决定主动注册。但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寺庙无权注册商标,只有成立一家有限公司,才有资格。“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此背景下成立了。

当时外界有诸多不解:寺院成立公司是不是太商业化了?可是作为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气脉就会中断,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承担不起。

《环球人物》:据说少林寺在海外有40家公司了?

释永信:应该说是有4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100多位少林弟子。我们还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成立了少林联合会,举办少林文化节。这些文化机构全部是在当地政府、社团和爱好者的主动邀请下落地都市社区的。当地民间组织和政府都拿出最优惠的条件支持我们,但由于少林寺本身财力有限,只能量力而行,靠少林派出的法师和当地爱好者共同付出,才赢得持续发展。

《环球人物》:少林寺发展面临什么难题?

释永信:难在我们身处一个商业社会,外界给少林寺贴上了商业化标签。其实山门以外的事情,我完全管不了,那些武馆、武校、旅游公司,和少林寺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可他们是少林寺的邻居,我又能说啥?对我们来说,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济世度人,而非被商业给“度”去了。

《环球人物》:现在少林寺有经济压力吗?

释永信:我们讲求一切随缘,钱多了多做点,钱少了少做点,没钱就不做,所以不存在压力,我们没有外界以为的烦恼。

《环球人物》:您在少林寺是否拿工资?

释永信:我们出家修行,这一块看得很淡。我们拿的不是工资,是生活补贴,僧人吃穿用都由寺庙供给,每人每月发一两百块钱“单金”,用来买个人必需品。补贴稍高的是执事和悦众。执事是寺院里面的管理层,悦众是每天上殿、监理佛事的人,信徒给他们的供养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去。

猜你喜欢
少林寺少林僧人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白云深处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人生即修行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当老鼠变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