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2015-07-15 06:14杨吉丽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10034
学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言英语文化

杨吉丽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110034)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杨吉丽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110034)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语言通过交流从而达到维系人们情感的目的。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其形成于发展无一不受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影响。然而性别歧视无论在哪个民族,都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反映得淋漓尽致 《朗曼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本文剖析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形成的根源。从本质来说,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中性别歧视的体现,两者紧密相连。性别歧视的社会内涵反映的就是这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的本质的关系。认清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从而减轻最后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最终达到男女平等这一基本价值的实现

性别歧视 男性 女性 语言社会文化

性别歧视(Sex Discrimination,或Sexism)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主要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歧视尤其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时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的阳光普照大地,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意识到男女平等这一普世的价值观念,因此,近代各国宪法中也纷纷将男女平等作为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1972年国会通过的关于男女权利平等的第27条宪法修正案,在得到3/4的多数州议会批准后,也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从而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消除了性别歧视。然而宪法只是对性别歧视问题仅仅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社会观念上如何认可这一价值才是根本,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在英国出版的Britannica junior encyclopedia 把men解释为the highest form of life on earth.认为Manmust inventmostofhisbehavior.可以看出,用men来代替所有的人,故意使woman一词不出现。 因此,作为社会反映的语言文化部分中依然随处可见的性别歧视急需改变。

一、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英语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烙印,在英语之中,无论是日常交际用语还是格言名言,无不充斥着对女性的轻视甚至于侮辱,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口语称呼中的性别歧视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男性职员往往可以通过“sweet”“darling”等等来称呼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女下属或者自己的搭档。然而如果是女性职员用同样的用语去称呼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男性职员,恐怕会招致异样的目光。这种口语称呼中的差异的产生绝非是偶然,也并非是近几年才形成的一种现象,而是根深蒂固于不列颠的传统文化之中——一种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通过语言表达于日常的交际之中,无形就会带来一种男女不平等的氛围。

(二)词义方面的性别歧视

在英语中两个完全相同结构的词语一旦当性别发生了变化时,词义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但是往往男性词语大多数是中性词或者褒义词,而女性词语却大多是贬义词,例如callboy的意思是指召唤演员上台的人员,而callgirl的意思却是招妓女,同样的aman in the street的意为一个普通人,而awoman of the street的意思却是妓女,而awoman of the street这个词语的来源则是因为早年英国的妓女大多在大街上招揽生意养家糊口。因此通过词义方面我们不难体会到英语的这种浓厚的性别歧视。

(三)词语顺序中的性别歧视

在重大场合发言或者信件往来,按照习惯和传统,都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例如“Dear Sir orMadam”“man and woman”

这是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女性自身的原因,她们需要男性的保护,在长期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就连英国大艺术家文学家莎士比亚也曾说:“女人,你的名字就是弱者”。因此在长期形成的语言之中男性的地位优于女性,因此在词语顺序上男性也要优先于女性。正如英国的普通法是王国习惯的产物一般,英语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传统习惯的产物。

(四)修饰对象方面的性别歧视

同样的一个形容词,当修饰男性和女性的时候会带有不同的色彩,例如“feisty”曾同时用于形容男性和女性,含义并无差别,但随着它更多用于女性之后就含有了贬义。英国演员黛西?刘易斯在热剧《唐顿庄园》中饰演了一位心直口快的女教师,刘易斯认为自己的角色颇具胆量,并颠覆了传统观念,但她并不喜欢用“feisty”来形容这一角色。在最近接受英国 《每日邮报》的采访时,刘易斯说:“‘feisty’是我最不喜欢听到的词。你有听说过哪个男人的性格被形容为‘feisty’么?我猜没有吧。是人都有感情,再例如emotional这个词,虽然“emotional”也可用来形容男性,但正如《每日电讯报》在专栏文章中所写,“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女性,只要她们稍微提及自己的感受或是说话声音大一些 (就会被称为‘emotional’)”。因此,在形容词上男女的差异也是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政治和经济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确经历过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社会,然而母系社会的存在时间较为短暂,尤其是随着原始社会末期三次大分工的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独立发展更是牢固的确定了男性主导的人类历史发展前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拥有公民权的市民仅限于成年男性,这就意味着只有男性才能够从事政治活动,担任国家公职等等。而女性更多地在社会中是起辅助的角色而存在,她们并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即便是少数聪明的女性诸如埃及艳后也只能利用男性来达到她们想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同时期的不列颠尚处于原始土著的状态,在古罗马人的戏称里就是:“光着身子涂满蓝油叫喊着的野蛮人”。虽然不列颠岛上的原始部落确实一定程度体现了男女平等(例如不列颠军队中存在着不少女性战士)但是随着公元前一世纪凯撒两度政府不列颠南部以及后来罗马帝国统治的400余年的历史带来的更多是古希腊罗马式的男女差别观念,毕竟在奴隶制的经济条件下,这种生理上的差别使得女性自身的价值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古罗马开始一直到世界大战前夕,女性的地位在劳动力为主导的社会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改善,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渐转变为科技密集型,以及女性自我地位意识的觉醒,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强烈,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性别歧视在很大范围上依然存在。虽然一部分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但女性仍然受到歧视,其表现为女性失业率高,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就业难等方面。时至今日,虽然一些女性在某些部门获得较高的职位,但所获得的待遇同男性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此,经济和政治原因是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历史文化原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体现与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英语本身也必然带着文化的烙印,而文化则往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之中形成并发展的,英语很多词语的没落也证明了某一方面文化的衰弱,例如knights templar(圣殿骑士)这个词语,会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忘成为历史,因为历史已经尘封,圣殿骑士团这个组织也不复存在,所以语言来源于文化同时也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对于男女关系的论述,恐怕最早是在《圣经》之中:上帝用泥土捏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了夏娃。因此在男女起源的关系上,西方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女性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因此男性中心论与女性附属论早已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无独有偶在东方,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也成为了人们日常对女性的看法和要求。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无法跨越过这一历史时期,因为这是一定生产力情况下历史发展之必然。无法改变也无法替代,所以历史文化原因是影响现在英语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原因

受传统的经济影响,女性和男性在社会中分化出不同的角色进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地位。在传统社会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大多数以男性为主,他们直接创造着社会的财富因此在社会中形成较高的地位,柏拉图在其巨作《理想国》之中充分论述了社会的各个阶级,政治家和保卫者是值得人们去尊敬的,而从事手工业等较有女性阴柔特点的职业并不受人待见。这也是因为男女角色的分化导致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原因,同样在整个西方的封建社会中,鲜有类似圣女贞德这样的角色存在,因此男性在社会体制占据着支配的地位,代表着权利;女性则处于权势的从属地位,仅仅是点缀和装饰。女性结婚后就得冠于夫性。如前面所提到的当妇女介入某些行业时,就需要特别加上标识。不加标识,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身份;加上了,又突出了性别的区别,从而形成新的潜意识的不平等的标识。因此,角色的分化以及男女地位的差别是英语中性别歧视出现的直接原因。

三、如何减轻直至消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经济和政治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是消除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根本途径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必定来源于社会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经济政治的影响,因此我们姑且可以认定由于文化发展的滞后性这种性别歧视现象只是传统社会的一种遗留产物,类比世界其他的角落,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重男轻女这种小农思想比较浓厚,而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这种氛围被明显淡化。因此,加快经济发展,尽早实现基础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过度,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这是消除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治本之策。我们绝不仅仅要在外在形式表现上消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要在观念中彻底消除男尊女卑的传统的文化思想。否则仅治标而不治本,这种现象依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度出现。

(二)女性自身社会地位意识的觉醒是消除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重要途径

经济政治的发展的确是治本之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歧视现象,会飞灰湮灭,然而总要有人在社会中作出表率,以指引这种社会风尚的变革,因此作为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女性,她们社会地位意识的觉醒是这一变革路途中的重要催化剂,自觉抵制社会文化中的歧视女性,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让社会正视男女平等这一基本的价值命题,因此,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消除英语中男女歧视的重要途径

(三)在英语表达形式上消除性别歧视是直接途径

变革绝对不是单方面的行动,而是多管齐下,共手齐抓的过程,因此,在表达形式上率先消除性别歧视显得极为重要,在表达形式上消除性别歧视,首先要避免使用“man”等男性词汇来指代全体人而直接将女性排除在外;其次,要消除专门适用于女性身上的贬义词,例如前文所讲的‘feisty’这个词等等,最后在英语中实现用词的平等化是解决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核心,语言表现文化,语言的率先革新会使社会大众的文化观念随之更新,所以实现男女平等的直接现实途径就是加强英语表达形式上的革新。

总而言之,语言中的 性别歧视,归根结底,是人们头脑中歧视女性的思想在 语言上的反映,是思想观念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想根除性别歧视这种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还需要人们努力根除社会存在的诸如 “男性中心论”、“妇女有闲论”等 性别歧视观念,在教育、就业、婚姻家庭、政治等领域进行全面社会改革,以确立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显然,消除英语性别歧视语任重而道远。

[1]曾传辉编写.圣经故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胡志清.如何避免使用 性别歧视性语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3]徐守勤.袖珍 英语谚语词典[M].合本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杨永林.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

[5]金虹.英语中的 性别歧视及女权运动及其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04.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语言英语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