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视角下I Am Afraid汉译的比较研究

2015-07-15 14:58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三美论音韵原诗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12007)

“三美论”视角下I Am Afraid汉译的比较研究

杨明丽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12007)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因而有人把诗歌喻为“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诗歌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打破人们的语言常规,增强了语言的联想性,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在国内译界影响深远。本文选取网络热门诗I am afraid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从“三美”论的视角探讨诗歌翻译中美感的再现。

一、“三美论”及其可行性分析

许渊冲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主张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以韵体译诗,并借鲁迅先生“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三美”说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论”,为中国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三美之中,最重意美,因为意境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韵美和形式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音美次之,因为中国诗歌以其严格的平仄和韵律而独具特色,如果译文放弃了这种押韵,美感会丧失不少。最后是形美,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本文选取英诗I am afraid优秀的中译本(均为匿名译本)中的诗经版和宋词版进行比较,从诗歌翻译“三美论”探讨英诗中译的美感再现问题。

二、IAm Afraid及译本的美感再现

I Am Afraid是一首土耳其诗的英文译本,原诗作者不可考。I Am Afraid英译者是Bob Marley,牙买加歌手和歌曲作者。这首现代诗I Am Afraid行文流畅,以矛盾的手法将作者内心纠结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该诗迅速走红网络,并引来广大译者翻译,诗歌的各个中文译本以不同的形式将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发挥到极致。

诗歌(见附录1)用词通俗,风格简约,采用矛盾的手法将作者内心复杂纠结的爱慕之情很好地表现出来。诗文流畅的文字也向读者展示了一段意境朦胧的美好感情。“三美论”当中,意境美是诗歌的最高境界。I Am Afraid这首诗对细雨、阳光和清风三个意象进行并置组合,产生一种唯美而清新的画面;通过运用“比”的手法,将对这三个意象又爱又恨的情感融合到作者对她/他的矛盾复杂的感情之中,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其次是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重音语言中的诗歌,英语诗歌中的音韵美不言而喻。这首诗虽然没有古英语诗歌的五步抑扬格或者英雄双韵体,但其流畅简朴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也给读者带来很好的审美享受。I Am Afraid这首诗每小节押尾韵“s”,每小节内部也各自押元音韵,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诗歌的音韵美。最后是诗歌的形式美。I Am Afraid这首现代诗的形式对仗工整,特别是前三个意象的描述:“You say that…but you…”,词语的重复就是诗歌形美的具体表现;诗的每个意象和它所用的动词也对应,如“rain-rains,sun-sun shines,wind-wind blows”,此处不仅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更体现了它的形式之美。

诗经版(附录2-①)采用诗经体,措辞高度浓缩,短小精炼的词句将原诗的内容完整而传神地展现出来。“love”一词在英语中有多种意思,该译本也灵活地将其译为“慕”“好”和“喜”等;原诗中“but”的转折之意,也被译者融合进各个动词对比之中,如“慕-避”“好-拒”和“喜-离”,凝练而达意。

宋词(附录2-②)历来是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词牌名“临江仙”可知,此中调属于宋词中的婉约派风格(晏几道),婉约派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该译本内容与原诗差异较大,属自由译诗。词在原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改译出了一首温婉而含蓄的爱情诗。

(一)诗歌意美的再现

意境是指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它是诗歌的灵魂和精髓,更是诗歌译本再现原诗且拥有自身活力的源泉和基石。

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意象的组合表现出来。诗经版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副“慕雨而避雨,好阳而拒阳,喜风而关窗”的充满矛盾的意境,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宋词版的译文通过美化意象来增添译文的意境美,新组合的意象罗伞、暖日、佳人、桂影和红妆都给人无限遐想。婉约派的宋词体清新绮丽,增添了原诗的意境之美。

两个译诗创造了与原诗风格迥异的意境,古典、婉约亦或是柔美的意境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美的意境可以创造性地再现。

(二)诗歌音美的再现

汉语诗歌的音韵美也是一大特色,汉语诗歌的音韵美通过声调、平仄和押韵来实现。

诗经版的音韵:诗经体中的格式“子言…之”将原诗内容较好地组合起来,译诗虽简短,却也完整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简短凝练的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重复的句式也给读者一种回环的音韵美。宋词版的译本:词谱双调小令,每小节的最后两个字均为平韵,且词的尾韵/ang/,中平仄相互交错,在传递内容的同时将宋词的韵律美发挥到极致。

两个译本从韵脚、平仄、声调和韵律等几个方面实现了诗歌的音韵美。汉译诗不仅实现了诗歌翻译中音韵美的传递,还通过恰当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音美。

(三)诗歌形美的再现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注重形式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特征。诗歌译文的形美,主要是指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再加上词的重复或颠倒。诗歌重视语言形式,它不仅要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各种有机组合,来产生各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中外诗歌都注重语言形式,都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式。

诗经版将原诗译入诗经体“子言…之”之中,这种句式对仗匀称,长短相等,字义相对,使得诗歌构成平行结构,形成对称美。这种对仗句式的重复再现也形成一种和谐的回环美。宋词版译诗也极具形式美。宋词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且上下片句式对称,凸显了诗词的形式之美。

汉语诗歌的形美往往通过行数和句式表现出来。诗经版是“以诗译诗”,宋词版“以词译诗”,保留和丰富了原诗的形式美。

汉字属于表意型语言,加上中国古诗格式和韵律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国诗歌具有极强的写意传神效果。I Am Afraid诗歌的汉译中,两个译本用不同的体裁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译诗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原作,如音韵美(和谐一致的韵律)和意境美(柔美古典的意境)。将英语诗歌翻译成汉语,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参照一定的美学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诗歌的“三美”。

附录1(原诗):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附录2(译诗):

①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凤,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②宋词版

临江仙

窃喜朦胧细雨,伞罗已罩衣裳。

欣承暖日蕴年芳。

家人寻桂影,樾下趁阴凉。

时送清风频入,桓娥蹙闭轩窗。

怜君情切眷红妆。

孤鸾心若水,兀自起彷徨。

(责编 田彩霞)

杨明丽(199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三美论音韵原诗
峨眉山月歌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