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惊叹中国守住7%

2015-07-16 04:15
环球时报 2015-07-16
关键词:数字经济

●本报驻日本、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张涛 青木 ●本报记者 林鹏飞 王亚斌 谭福榕 ●候涛 柳玉鹏

“中国精确着陆!”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7.0%的数字,引起世界一片惊叹。“7%”不仅与中国政府2015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相吻合,而且也让几乎所有西方机构的预测跌破眼镜:“中国经济表现比预期要好”“中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显示出反弹实力”“7%是对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持经济措施的肯定”“尽管增长7%,中国仍需与国内外需求疲弱斗争,北京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受中国GDP增长超预期的鼓舞,15日的亚太股市出现普涨,唯有沪深股市“无视”利好单独下跌,中国股市与经济面基本脱节的走势又一次得到验证。“上半年GDP增长7%的确是个意外惊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15日对《环球时报》说,即便不到7%,他对中国经济的乐观看法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我们需要慢慢地以发达国家的心态和标准来调整和看待GDP的增长”。

“中国经济脉搏是稳定的”

“中国GDP又一次给世界惊喜”,美国《晶报》15日说:“7%!这个数字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英国《卫报》15日称,之前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会从一季度的7%微降至二季度的6.8%,二季度稳定增长公告令分析人士震惊。“中国经济表现比预期要好”,韩国《国民日报》称,多数经济专家认为,中国二季度经济指标向好发出今年下半年经济还将向好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15日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关键产出指标反弹,表明去年末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已成功缓解了一次长期的结构性下降。周三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稳定在11.4%。房地产销售额连续第3个月上升,作为另一个增长引擎,制造业也出现温和复苏的迹象。社会零售额增长从5月的10.1%升高至6月的10.4%。在寻求实现经济再平衡、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政策制定者看来,“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中国经济脉搏看上去是稳定的”,美国CNBC新闻网15日报道称,中国6月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及二季度GDP都超出预期。彭博社称,中国刺激经济政策见效,不仅7%的增长给预测6.8%的经济学家一记重挫,而且工业产值在6月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长11.4%,都是超预期的。

“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稳定步伐,而且比外界预期的要好”。《纽约时报》15日报道说,中国放慢的经济增长在第二个季度得到稳定。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普里查德认为,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反映了经济真实的稳定状况。他表示,中国经济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改变,比如降息政策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并在近几个月使中国楼市出现复苏信号。

“尽管股市大跌,但中国经济以7%增长”,德国《明镜》周刊15日指出,近期世界都在为中国股市的“自由落体”担心。但中国经济似乎没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增长数字按西方的标准仍然是惊人的。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利宁对《环球时报》说,这次数据虽然没有向上扬,但也没有向下走,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幅度在变得平稳。经济走势平稳是好事,如果GDP增速下降很快,那种硬着陆会很危险。

中国数据安抚全球情绪

此前西方媒体的看法普遍比较悲观。路透社综合逾40家机构的预测结果显示,中国二季度GDP将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增速。“忘记中国出口的鞋子、玩具和其他东西吧。中国可能很快将给全球带来另一个东西:衰退。”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主管沙玛日前对媒体说,“下次全球衰退将由中国引发。在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华尔街日报》14日更是警告称,“一个制造了世界经济一半增长的国家,很难想象它在衰退的时候不给世界制造一场经济海啸。”

15日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增长率,首先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欢呼。据新加坡“优势市场”网报道,亚太地区股市周三盘中续涨,因为一系列乐观的中国数据安抚了市场情绪。“分析家都松了一口气”,德国《世界报》15日称,中国二季度GDP增长7%是一个好消息,日经指数15日因此上涨0.4%。

《华尔街日报》15日称,眼下全球经济发展都举步维艰。7%的增速是对中国政府近月来为抑制经济放缓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的肯定。这些措施包括扩大支出、提供税收减免以及降息等。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莫斯科回声电台”15日报道称,预计到年底,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经济增长已见底,政策力度未见顶”,路透社15日报道称,中国周三公布的二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进一步好转,文章预测三季度政府扶持力度不会减弱。报道称,最近A股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经历了一轮“迷你危机”,而监管层在初始阶段的迟疑之后果断出手,从而把酝酿中的危机限制在股市的可控范围之内,切断了向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蔓延的链条,“因此我们认为A股市场波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应该非常有限”。

15日,《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采访了日本和歌山县知事仁坂吉伸。仁坂知事说:“今天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势头红火,正在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发展,我把这看成和歌山面向中国市场发展旅游的机会。”

中国经济正抛弃“旧马达”

一些外国媒体从7%的数字里看到中国经济调结构的切实进步。韩国《亚细亚经济》15日报道称,虽然7%的数字不算高,但这对当下中国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在抛弃了单纯追求高增长率的经济发展政策后,将调结构时代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为7%。此前面对中国经济可能持续下滑的黑色预测,中国政府果断出台多项经济扶持政策,并最终阻止了经济的下滑势头。但是鉴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不少,因此外界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真实表现的忧虑仍未消失。

彭博社15日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业增长超出预期。一个例子是,全国范围内的电影票房收入今年上半年达到33亿美元,而在2008年中国全年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40亿美元。与之相反的,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旧马达”钢铁产量在今年上半年缩减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长在今年上半年也减缓到4.6%。

“中国的增长数字可信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5日称,对中国的短期统计数据可靠性的争论不是什么新鲜事。表面上看,中国出口继续疲软,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但也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相比中国国内消费潜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还是挺低的”。“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德新社15日则表示,中国正日益丧失其成本优势,因为工资上涨。国外企业把工厂迁到其他国家。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中国的增长模式需要一个新的基础,中国二季度的GDP数字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张利宁对《环球时报》说,确实我们的经济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有些企业开工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经济不行了。检验生活好坏最终还要落到居民生活上,在大多数中国农村,普通人相比过去衣食住行都很殷实了,感觉生活有奔头。这说明虽然7%不算太高,但背后中国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

瑞士《新苏黎世报》15日在评论中国GDP数字时说,显然,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的希望在于转变,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多以服务领域作为驱动,中国电子商务也将比整体经济更有活力。

“实际上我们的回旋空间很大”

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存隐患。日本NHK电视台称,中国最新公布的GDP增长和去年同期(7.4%)相比更低了,显示不动产投资和生产投资“都很踌躇”,进口减少导致贸易顺差增加。但也应看到中国在继续采取降息措施,并强化环境投资,降低小型企业的税收等,不断推出振兴经济的对策。

《华尔街日报》15日引用经济学家杰克逊的分析称,中国第二季度GDP最主要的增长点其实是金融业。一方面,中国股市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上涨行情除了对金融领域本身带来一些提振外,基本未对其他经济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凯投宏观的数据,得益于2015年第一季度市场成交量放大,金融服务业为GDP贡献1.3个百分点的增幅,较2014年的0.7个百分点提高近一倍。文章同时认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今年以来消费一直表现良好。“但如果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工厂关停,失业率上升,这种情形可能改变”。

法新社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总额有所减少,对增长构成压力。制造业也徘徊在扩张和收缩的边缘。惠普国际亚太评级主管卡胡恩在周三数据发布后说:“6月零售销售弹性是一个更令人鼓舞的信号,尽管近期股市波动,但下行风险正在减弱。尽管如此,长期的前景仍然是经济工作在痛苦调整和去杠杆化过程中的结构性放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5日报道,毫无疑问的是,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速正在大幅度下滑。CNN采访的经济学家中有一半表示,股市动荡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危险。他们预计,鉴于增长趋势放缓,北京会下调2016年增长目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15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经济增速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低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只是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国际上认为中国经济存在隐患的分析也有它的合理性。张利宁则对《环球时报》表示,对世界来说,中国一直是贡献方,是增量部分。西方常拿我们的经济数据、股市、地方债等说事,一方面怕我们出事,另一方面又常唱衰,“实际上我们的回旋空间很大”。▲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字
答数字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数字看G20
中国经济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