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讨

2015-07-16 17:17孙建京吴智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科大学

孙建京++吴智泉

摘 要:我国地方大学发展迅速,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教育理念支撑、对“应用”认识不清、与区域发展脱离等。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地方大学面临如何看待及怎样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等问题。地方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应坚持应用型的方向,核心是人才培养,根本出路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支柱产业服务。

关键词: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而大学的各项基本活动,往往是以学科专业为基本平台,甚至形成了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就是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高低的标准。学科对于大学功能的实现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培养、训练学科专业的知识、文化和传统,形成学科专业领域内人才的知识特征与能力特征;在某些学科专业领域中进行科研活动;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发挥“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等, 这些功能的发挥,往往离不开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学科专业建设成了构筑大学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提高大学学科水平进而提高大学整体实力就成了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

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1.教育理念欠缺

教育理念是支撑和引领教育发展的灵魂,没有理念支持的教育难以形成发展目标与方向,更难以形成模式。学术性高等教育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教育理念和理论体系。但有些地方大学对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发展尚缺少系统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支持,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思想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尚待确立,既受到传统本科教育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也缺乏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了解。因此,地方大学开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迫切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

2. 对“应用”的认识不清

目前,对于多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大学来说,不少学校存在对“应用”的认识不清,概念模糊的问题。例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学校一提“应用”就认为是低于“科学”和“研究”的教育层次,因而重视基础学科,忽视应用型学科专业;也有的学校认为所有学科都是“应用”的,模糊了教育类型的区别和特点,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需求的事实。地方大学开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主要应体现出“应用”特色。

3.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够了解

多数地方大学主要培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但一些学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趋势不甚了解,相应的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不熟悉,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数量不清楚。北京市领导曾询问一所市属高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北京高校中有多少同类学科?北京地区每年需要多少专业的毕业生?”在场的各学科专业带头人竟无以应答。而这种情况却带有普遍性。同时,有些地方大学中应用型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凝练不足,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队伍成员缺少行业工作经历或参加大型科研项目与技术研发的经历,难以形成明确的、稳定的研究方向。

地方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既反映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也是高校融入社会、引领社会以及服务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只有做好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竞争力反映了高校的竞争力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都受制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的影响。地方大学要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上投入教学资源,追求产出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地方大学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核心是人才培养,是为了在较高层次上培养出大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保证人才的专业水平

地方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主要由其学科专业建设所决定。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选准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保证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使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能反映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价值是由人才对社会的专业贡献决定的,而专业水平则由应用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决定。高水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是人才专业水平的有力保证。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人才的价值由人才的综合素质保证,人才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等要素与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密切相关。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方大学不断产生新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应用型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应用型学科专业将是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学科之间更加融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宽厚的基础和较开阔的学术视野,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

3.人才培养反作用于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竞争力的提高,必然提高地方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校更容易获得外界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为地方大学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资源支持,推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相反,如果应用型学科专业不能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话,其学科专业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 规划学科布局,发展特色学科

地方大学的学科布局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要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地方大学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规划下,合理布局,不同类型大学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错位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寻找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生长点,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就是地方大学根据自身资源及优势进行选择,确定方向,推动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整合配置。以北京市高校为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了市属高校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办学定位。根据所属高校的学科基础、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将44所市属高校按照“金字塔”型进行了划分。北京市对位于“塔尖”的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将给予重点支持,它们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地方高水平大学”,主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位于“金字塔”中层的是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2所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高校将凝练办学方向,突出自身特色,力争在同层次、同类型院校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确立重点学科等措施实现分类指导,对市属高校的学科布局进行调整,促其相互间错位发展,以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

实践表明,地方大学应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规划学科布局,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办好已有较好基础并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把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放到优先发展位置;同时瞄准应用型学科专业前沿和区域经济的实际需要,凝练应用型学科专业方向,形成新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地方大学在摸清学科“家底”的情况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整个学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合理有序、重点突出、特色明显。

2.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队伍建设

地方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其中教师队伍的培养是重要的方面。教师是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主体,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和执教能力,包括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结构,营造学术发展的环境等目标都可以在学科专业建设这个大平台上完成。

地方大学需要从几方面推动和加强教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如科研经费资助和配套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岗位聘任制度等,调动教师科研与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组织应用型学科专业团队,形成应用型学科专业带头人为首的学术梯队。按照应用型学科专业规划和重点建设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科发展目标配置师资,鼓励应用型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专心科研,在研究条件与个人发展等方面充分保证。与此同时,鼓励应用型学科专业队伍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使应用型学科专业成为科学研究的高地、人才培养的基地。

3.借鉴国外同类型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经验

英国学者赫斯特认为,学科具有以下特征:性质上属于该学科特有的某些新概念;蕴涵逻辑结构的有关概念关系网;隶属于该学科的独特的表达方式;用来交流和讨论的特殊方式和技巧。地方大学应遵循学科专业建设的普遍规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迄今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获得了成功的经验,提出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和创新等方面的新认识,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体系。在这些国家,应用型学科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专业建设,并形成应用型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出版了大量相关教材。我国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应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研究合作、引进课程模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加快我国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地方大学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具有紧迫性。地方大学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先进大学展开合作,走综合创新之路,这有助于构建我国地方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同时,随着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我国地方大学应逐步建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使其学科专业建设获得生命力,而不是简单复制国外大学的做法。

4.开展应用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地方大学要构建应用科学研究平台,因为应用型学科专业团队只有在相应的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提高水平。地方大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应坚持产学研结合,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寻求项目,形成研究课题。通过应用科学研究,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地方大学要关注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这就要求大学与大学、大学与社会之间保持顺畅的交流沟通,开展多门类学科共同研究。

地方大学在长期的应用科学研究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对如何发展应用科学研究有更深刻的认识,应逐步建立自己的科研优势。地方大学要从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让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落实到产学合作和教学实践中,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提升。

5.处理好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关系

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有其自身规律,无论是汇聚队伍、凝练方向,还是搭建平台,都要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对于地方大学来说,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既应体现在学科发展上,也应体现在利用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成果培养人才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地方大学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不仅要重视发展前沿上的突破,更要重视在行业经济社会生活应用领域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吸收和综合本学科的研究成果,突出“快”字,把它们尽快转化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转化成为优质教学资源。要处理好不同类型学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工程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发展关系。

促进应用型学科专业发展,是地方大学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建设上,地方大学应着眼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寻找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生长点。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应体现在解决区域经济的现实问题上,体现在依托应用型学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贡献上。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建设内容和实现目标必须与地方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DA13089)

参考文献:

[1] 李立国.什么是现代大学[J].新华文摘,2013(19).

[2] 王丽娟.论大学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互协调之管理策略[J].江苏高教,2012(02).

[3] 杜卫,陈恒.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1).

[4] 潘玉驹,廖传景.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05).

[5] 孙建京.应用型大学发展与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01).

[6] 单佳平.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

[7] 王文利,刘东岳:谈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

[8] 王文祥.地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科大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至善
“超学科”来啦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