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系列访谈

2015-07-16 10:20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枞菌长清区农场

王欣芳

刘科的济南“菌事”

位于长清区平安街道的泓瑞农场是济南典型的家庭农场:创始人有管道装备等主业支撑,初创的农场可以持续投资支出;除了供应商超和酒店的订单,还提供采摘、开心农场等观光农业服务;为了规避同质化,农场引进鸡枞菌和盆栽活性菜等特色产品。泓瑞农场经理刘科介绍,尽管拥有国家支持政策,家庭农场仍然需要走过漫长的培育期。

一只鸡枞菌的经济价值

泓瑞农场位于长清区平安街道,距离经十西路不过一公里。大门口种了一大丛蓝色鸢尾迎客,进门的菜畦则种着土豆和茄子,俱是绿色幼苗和植株。

“上一季采完了,新一茬还没长出来。”34岁的农场经理刘科不停为城市长大的记者介绍不同作物,“所有蔬菜从培育、生长到采摘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境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标准来生产,施用肥料都是有机生物肥料,绝对无农残。”

高个的刘科带头钻进一条“隧道”:“隧道”狭窄,只能弯腰通过,三五米长的距离让眼睛逐步适应了暗淡光线。隧道尽头是一架“掘地三尺”的冬暖式大棚,黄色土壤被垛成一面墙壁,地垄则被深深浅浅的鸡枞菌铺满。两位四五十岁的妇女蹲在垄间,将尺寸达标者采摘归篮,不一会儿,她们将五篮菌子端出大棚,鸡枞菌那圆形深褐色的菌盖、菌柄和雪白的根部终于可以暴露在阳光下了。

“黑色鸡枞菌生在南方,大棚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四小时就要采摘一次。”鸡枞菌是四大名菌之一,肉厚肥硕,味道鲜甜,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刘科在一次饭局上认识到鸡枞菌的价值,因此今年春节后,他将八座大棚种满鸡枞菌。

“鸡枞菌利润在3、4成,出售单价在30元以上,每个大棚可以收获2万斤,收入可观。” 在大棚外,一部分鸡枞菌被曝晒在阳光下,几天后鸡枞菌的水分蒸发掉,其身价也倍增:在某些地区,质量好的鸡枞干菌可以卖到每斤1300元。

据刘科介绍,此前山东地区只有金乡一家农场培育鸡枞菌,“北方人对它接受程度有限,大部分销往南方”。

农场主就是“三百天奴隶,两个月将军”

2013年以前,刘科一直在外跑工程机械。鼓励家庭农场的“1号文件”出台后,刘科所在单位的老板决定建一座家庭农场,便委托同乡刘科全权负责。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刘科不是泓瑞农场的所有者,而是经营者。

2013年5月,泓瑞农场流转了106亩土地。彼时当地土地价格在每亩每年1200元左右,泓瑞农场的土地价格为1800元,“30年不变”。很快,10座高规格大棚和相关配套被规划建设,刘科从外地购进蔬菜种苗,种植了西红柿、黄瓜等10个常规品种的蔬菜。

那段时间,刘科专门跑到寿光请来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作指导。施肥、浇水的管理过程中,刘科发现自己又重新拾起最传统的生存技能。

“由于是新建的大棚,头茬种植病虫害发生极少,蔬菜长势好。”当年11月蔬菜上市后,几家大型超市持续抢购,箱装套菜也销售火热。“10斤一箱套菜卖到80元,价钱比市场普通产品高出二三倍,最多的一天收到1000多份订单。”

目前,泓瑞农场拥有10个冬暖式大棚、5个观光大棚,种植二十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供应市区合作超市和酒店。同时,刘科引入了盆栽活性菜项目,将最有市场的小白菜、山芹、生菜和乌塌菜等品种进行盆栽种植,“供应给舜和、净雅等大酒店,既能绿化美观,又方便使用”。

经营农场不到两年,刘科已经初步具备家庭农场主的经典外貌特征:体格健硕、面庞黝黑:没有健康体魄很难兼顾农田、大棚或林场的工作,而大剂量的露天工作令他们接受紫外线照射,皮肤呈现健康的紫红色。

当记者对农场内的田园生活表达艳羡时,刘科自嘲:“农场主的一年就是‘三百天奴隶,两个月将军,你若不信邪不怕黑可以来试试。”

家庭农场的盈利迷局

“地肥,水好,交通方便。”据刘科介绍,这里比邻济西湿地公园,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水质,作物几乎等于“喝矿泉水长大”,因此风味鲜美。

泓瑞农场所在的长清区平安街道是远近闻名的“农场区”,这里诞生济南第一家家庭农场,也不乏外来资本的投资入驻:跟泓瑞比邻的,就是某单位的专供地块,再往北的农场,订单直接销售到北京去。

实际上,平安街道只是济南市家庭农场热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济南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958家,从事家庭农场人口数3000余人,带动劳动就业近6000人;经营土地面积11.5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5000亩;总投资达到7亿元,去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95亿元。

2013年末,泓瑞农场申请了近百万元补贴,虽然获得批复但至今还未发放,“农场已持续投入300万元,盈利估计还得三年,期间只能依靠管道装备公司的资金支持了。”

在成立之初,泓瑞农场专门规划出20亩“开心农场”,以及鱼塘、沼气等生态养殖区域。“作为家庭农场,我们的定位不仅仅是种菜卖菜,还将借助临近济南的位置优势,发展体验式的开心农场、休闲采摘等多种经营。”目前,“开心农场”已经初具规模,也已尝试对外开放。

“市民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租赁到一块地,大家可以根据各自喜好,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我们还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安装专业设备,市民只要在家上网,就能时刻看到自己‘农场内情况。”刘科表示,今年农场还将增加箱装套菜的花样,并将再种植些草莓等更加适宜采摘的果蔬品种,“将盈利周期缩短一点”。

■家庭农场系列访谈④

崔延忠和他的“拓荒运动”

五年前,在济南市长清区钟庄村丹桂路尽头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大青山”的地方,崔延忠夫妇开始了他们的“拓荒运动”。如今,“山有树、地有果、羊吃草、鸡吃虫”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已初步建成。这些年,他们如何实现“荒山求生”?又遭遇了怎样的尴尬现实?

□本刊记者 贾文佳

600亩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从济南园博园一直往南,至长清区钟庄村丹桂路尽头,从柏油马路到石子路面再到满目山石,记者沿崎岖蜿蜒的山路行至半山腰,再换乘面包车如坐过山车般来到山顶,方见一座尚在施工中的简易房,这里就是崔延忠和妻子的“家”。

“这一片本来连条路都没有,这条路也是我后来为了施工方便修的。” 崔延忠指着记者来时那条仅容一辆车通过的石头路说。

这座山被当地人称作“大青山”,连同山脚下的荒地,总共近600亩, 五年前,崔延忠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以2000元/年的价格承包,租期60年。崔延忠告诉记者,刚接手时这片荒山简直“惨不忍睹”。山上满是山石,偶有几棵柏树。山脚下是成片的荒草,还有连排的荆棘疯长,山上没有路,只能从荆棘中穿行。稍微让崔延忠感到惊喜的是,山上有几棵酸枣树。

之后,崔延忠夫妇开始了他们的“拓荒运动”。他们套上牛车自己运料、踩路,把一棵棵树苗扛上山,“一开始从山下爬上来就要半天”。接下来,上水、通电、平整荒地,栽种树苗,养殖山鸡、山羊。

如今,站在“大青山”上,放眼望去已是满眼绿色。“这里是目前长清区最大的一处家庭农场。”崔延忠得意的介绍着他的“绿色银行”:三年前种上的2万棵核桃树现在已经保本,两年后长成,按15元/斤的价格卖出能赚到30万,另外还有20多个品种的2万棵枣树,几百棵桃树杏树梨树都将陆续进入收获时节。“预计赚个几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返场”老崔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

20年前,在大家都种田时,崔延忠选择了外出创业。20年后,大家都不愿种田了,他带着百万元资金,返回家乡钟庄村重操旧业。

打工者、创业者返回家乡重操旧业,这是当下投资家庭农场的主要模式之一。45岁的崔延忠当过农民、打过零工、开过铲车,也承包过工程,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最后选择了回归农村,如今他又多了以下身份:果农、羊倌、老板还有农场主。

每天早上5点起床,崔延忠夫妇就开始忙碌,崔延忠去山上放羊,妻子给鸡鸭鹅喂食,清理农舍。小鸡出壳的时候,俩人整夜不睡守着炭火炉,“因为育苗的温度要保持在32到35度之间。”

对崔延忠夫妇而言,过去几年从早忙到黑总算看到了希望。崔延忠的西域农场目前主攻特种种植养殖项目。农场的发展因地制宜,在山坡上栽种果树绿化荒山,同时在园区内放养3000只鸡、60只羊,还有几十只鹅、鸭子和大雁,形成“山有树、地有果、羊吃草、鸡吃虫”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农场的山鸡蛋,已经以订单方式订购一空。”

崔延忠为农场长期发展打下了伏笔。“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把荒山做到最佳状态”。他看准了这一点,“过个三五年,丹桂路一直通到104国道”,他打算把土鸡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0只,并建成一家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生态庄园。

“荒山掘金”的尴尬现实

家庭农场模式前景美好,却也有不少现实的尴尬。

崔延忠向记者讲述了一件烦心事儿,去年夏天,雇佣的工人在山顶干活,一场暴雨突然而至,没有任何避雨的地方又来不及下山,工人们被彻底浇透。那时,崔延忠决定在山顶建一座简易房,“工人们有个休息的地方,将来还可以当作办公室、仓库、消毒间。”然而,就在房子初步建成之时,他却收到当地园林局的一纸停工令——“种树可以,建房不行”。 崔延忠解释,农场建房一事得到了农业、畜牧业相关部门的支持,却没有园林局的“通关令”。

近来,除了在山上建房之外,崔延忠还打算建一个小水库,规划水系,上山的路还要进行绿化整修,还要修建停车场…… “睡觉的时候也在花钱。每天眼一睁,五六千块钱就花出去了,还看不到什么效果。” 崔延忠说,刚开始没想到烧钱这么厉害,一片荒山要变成生态庄园,处处都要花钱,这五年多他已经累计投入150万。

崔延忠也曾去相关部门申请过农场补贴,但是“一层层审批手续让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据了解,尽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但对家庭农场如何认定、管理、规范,都未出台具体细则,尤其是相关的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崔延忠盼望着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能给予家庭农场更多的支持,“让家庭农场这条路能够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枞菌长清区农场
农场假期
长清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探析
黑鸡枞菌遇上5G擦出智慧火花
农场
鸡枞菌搬家记
济南市长清区东王宋金墓地发掘简报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难忘那段战友情:记雷锋战友、济南市长清区关工委委员刘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