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5-07-17 23:11高静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查对策

高静

摘 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师资建设还存在着教师待遇差距大、工作压力大以及农村教学环境恶劣、政策失调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哦那个的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导致了我国教育的瓶颈产生。因此,采取科学经济的措施和政策,缓解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非常紧迫。

关键词:农村学校师资情况;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0-01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师资的合理流动,而师资的合理流动与均衡发展,同样也是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师资的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人员少,教育力量薄弱,并最终制约了我国教育均衡的实现。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农村学校师资外流的现象,提高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目前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学校待遇不高,城市与农村的教师待遇相差太大,那么强化农村学校的师资经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以及环境原本就比较差,教师在心理以及身体上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待遇再跟不上,那么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失。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师待遇政策来缓解城乡教师待遇差距大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待遇,才能够稳定教师情绪,减少人才流动。

二、完善校园管理,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农村的学院环境与城市相比,必然是存在很大差距,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教师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稳定教师队伍,农村学校也需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工作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给教师一定的晋升机会,用事业留住人才,实现他们的抱负,营销人文环境,通过情感留住人才。并且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选拔更为优秀,更急具有责任心的人才,根据教师的特点和成绩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激励政策,这些都是能够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多元化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渠道

既然农村学校中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那么找到能够有效、快速补充人才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补充渠道,能够很多程度的缓解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同时还能够为学校不断注入新活力,保障教师队伍的先进性。那么多元化的补充渠道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是比较灵活多变的,例如:能够继续采用扩大“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招生计划、培养经费和工作岗位的落实,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通过国家的财政部门,在农村地区构建“国家教师岗位”通过我国中央财政来设置专项资金,设置数量合理的教师岗位。另外,教师的薪金的发放单位是我国财政部;从教师编制方面拉看,农村学校的编制被占用了,要通过县一级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使用聘用制度,时间基本可以定位五年;按照教师自身的学历、任职的具体时间以及职称等方面,加上他们的基本工资,再适当地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鼓励骨干教师长期留在农村进行工作;将聘任教师岗位要求的具体条件进行确认,然后在社会中进行公开、公平的招聘。

四、政府规范城乡教师流动,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

学校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市场情况为导向,也就是要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是如此,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人才资源的配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才流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它能够把帮助人们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农村师资力量建设的时候,是允许一定的资源流动的,但是这个流动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合理地进行配置,提升教师群体的质量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所以,就教师在城乡之间进行流动而言,要实现双向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动。此外,此种双向流动应该进行制度化管理,让农村教师群体可以在城镇学校进行深造与学习,让多个农村教师通过此次机会来积累经验,对先进教学理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对于城镇中学来讲,因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所以经过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共同发展。要构建城镇教师转向农村进行帮教以及支教的相关制度,鼓励城镇的教师对农村学校进行支援。

农村师资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减少其流动性,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前提。做好农村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文章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学校的师资建设流动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我国的教育事业进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方 芳.陈牛则.刘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动机调查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2(04)

[2] 刘莉萍.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猜你喜欢
调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