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2015-07-17 01:59杜艺婷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开放性全球化国际化

文/杜艺婷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其中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体现了这一点。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的相关政策与要求,高等院校要对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的积极借鉴。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积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入全球化合作的重要途径。

一、全球化语境和高等院校教育的国际化

现阶段,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并且时刻享受着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全球化自身具有开放性以及流动性和共生性,并且这些独特的特征是双向的[1]。全球化的开放性不仅是对组织内部的开放,对于外部的环境依然是开放的。与此同时,开放性是流动性的基础,内部与外部的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资源的流动也带动了资源之间的优化组合,即共生性。共生性就是各国家间存在的差异与竞争以及合作的关系,也是全球化高度劳动分工协作的具体表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是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全球化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自身的特性。在现代大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开放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开放性依托于知识的流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讨论与传授。高等院校自身功能的不断扩展使得其开放性更加显著。而在流动性方面来看,高等院校的相关资源具有跨国家跨民族与跨区域的特点,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源,同时还有精神文化资源。我国高等院校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流动发展的。在全球化的带动下,我国高等院校在教育中的国际化充分体现了知识资源的有效流动,促进了高等院校与国际合作的基础。根据世界高校的教育政策,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现代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与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要求。

说起全球化语境,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是开放的过程。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所以,高等院校只有处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现代化与国际化顺利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全球化语境是我国高等院校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流动的配置现象。针对以上目标,我国高等院校在实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内部资源的相应投入与积累,同时也需要全球资源流动的不断汇聚,有效的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与此同时,全球化语境也是对全球范围内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共生性的观察与评估。在当今国际环境下,高等院校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独有的特色,同时还应根据全球资源的汇聚方式有效的强化高等院校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与全球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其自身的价值。

二、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模式与挑战

以全球化语境的角度看,我国高等院校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关于开放性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是由我国政府进行指导的,并且是微观的管理制度转变成宏观的引导政策的过程。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国际化的发展初级阶段都是由我国主导实施的。而在高等院校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有效的规范和管理留学的人员以及相关的国家交流学校。与此同时,现阶段的留学人员政策有了一定的完善,在留学条件以及留学地点和出国的时间与费用方面都相对宽松,并且对于自费留学与国际合作的开展都实现了相应的松绑政策。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化的政策方面逐渐实现了开放性,并且将从前具有约束性的微观管理逐渐转向了具有引导性的宏观管理方向。而针对流动性来说,我国高等院校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逐渐形成全方位的趋势,有效的吸收国外的先进资源并不断参与到相关的国际性学术中,提高了自身的学术事务水平,不仅表现为人员的流动,还有资源和文化的流动。对于共生性,高等院校在对相关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虽然不断发展与进步,但自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高等院校在国际化的政策方面不够开放,并且在资源流动上也应进行完善,同时自身的独特性与文化传播有待加强。由于最初阶段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管理,所以,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在进行中外的合作教学中,政府的审核与准入标准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自主办学的权利会受到限制。同时,在高等院校的学术与办学水平的评价工作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其他相关的评价体制仍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在资源的投入方面,高等院校主要是通过公共的财政进行资源投入,所以,民间资源与国外资源在进入高等院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留学人员的回国率逐渐降低,所以,对于我国人才保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共生性来说,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建立现代大学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自身的管理机制与国外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高等院校在进行国际语言的学习与交流中主要以书面为主,所以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而且,高等院校的教师在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中的意识不强,极少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化的交流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文化气氛。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都将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目标的基础,并且积极的制定了相关的规划与人才的竞争规划。而以上制定的战略与规划对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在经济与政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借助全球化,进而促进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此外,对于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 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应通过积极的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及相关的学术评价体系和教育的服务贸易等方式,有效的促进高等院校在人力、物力以及精神文化资源的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国家化发展的进度。

三、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实现人力资源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语境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主要表现在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强大的专业师资力量,而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样需要国际的优秀人才,因此,积极的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需要依托国际化实现。首先,国际化的语言是我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通用语言在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外语的学习与培训。其次,需要具备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不仅要调动高等院校的内部资源,引导教师参与国际化的学术研究,并将其积极的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积极的引入先进的国际资源,聘请优秀外籍专家进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再次,要建立国际化与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二)实现物质资源国际化

我国高等院校的物质资源包含范围广泛,不仅涵盖学术与教学资源,同时拥有资金与设备资源。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借鉴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并且通过国内外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高等院校通过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加开放,并具有流动性。在学术资源中,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合作研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通过中外的合作办学,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有效提高高等院校的影响力。

(三)实现精神文化资源国际化

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应逐渐形成国际化,以全球化的角度制定办学的目标与模式。高等院校的办学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的开放性。政府应给予高等院校自主办学的权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评估。高等院校自身的管理层面应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意识与开放性的办学理念,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才。同时,在高等院校的制度上也应实现开放性,有效的促进资源的流动配置,实现自身与国际化合作的共生。

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机遇,应不断加强自身制度的开放性,强化资源的流动配置,同时注重自身与国际化合作的共生,进而推动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

[1]庄群华.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模式与对策[J]. 江苏高教,2014 (6):44-46.

猜你喜欢
开放性全球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