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育

2015-07-17 05:58董永彬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董永彬

摘 要: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的捷径,就是营造快乐数学课堂。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老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兴趣是让学生发展最实际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词:轻松愉快;自信学习;巧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76-01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地方。教学时要通过恰当灵活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的捷径,就是营造快乐数学课堂。快乐数学课堂中的主导者是老师,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下面我就“如何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老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每天走进教室就要与可爱的孩子们互动起来,开始今天美好的数学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变得十分必要了,已达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信学习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下升起一股兴奋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

我们要让思考数学问题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享受,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单调枯燥的问题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在四年级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首先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小明爸爸买来一个大月饼,分给三个人吃,小明说我吃得最小,只吃这个月饼的1/3,妈妈吃这个月饼的2/6,爷爷吃得最多,吃这个月饼的3/9,可妈妈却说,三个人吃得一样多。小明不相信,动手一切一分,果然和妈妈说得一样。然后我问:“同学们,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大小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很容易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三、形象直观,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让学生发展最实际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型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下一刀,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自然课中的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从中得两者间体积的关系。还有学习“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预先称了自己的体重,然后在课堂中说出来,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有多重,从而理解“千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严肃中不乏轻松愉悦,紧张之下充满热情。

四、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看过一位名教师教《质数和合数》的教学片段。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1、必须用乘法;2、限用自然数;3、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趣味盎然,新奇独特,学生很喜欢。我们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实主要就是指它在方法上的无限创新所带来的美感上。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意,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倦。这是符合心理科学的。我想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应有疑问,有猜想、惊讶、笑声、争论,有联想,更有巧妙的比喻,甚至有“人加狗”的幽默,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毕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常艳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7)

[2] 张青霞.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