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2015-07-17 14:04黄贞辉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黄贞辉

摘 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28-0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垮文化交际的专门研究从无到有,发展很快,来自人类学、心里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使其成为一个垮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先是在美国、然后是世界各地。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对垮文化交际及其研究的介绍,以后逐渐有了垮文化交际课程,不断有论文、著述发表。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而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西方文化。两种文化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西方人和中国人在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若不了解这些差异,在英语阅读和与外国人交际时就会产生文化障碍。因而对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文化意识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避免在以后的交流中出现误解或尴尬的境况的发生。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 “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实还有很多,因而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进行注意的话,你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尴尬的事情的发生。

二、文化意识教学有助于阅读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提高英语成绩将会很有帮助。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众所周知,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意识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对于我们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意思,避免在阅读中产生误解,从而避免的不必要的失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故而在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的介绍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期间让学生领略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中华文化的异同之处,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才能真正地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交往也不断加强,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也越来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长期以来的语法教学、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布伐,虽然现在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具备的一定的听说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影响,学生仍然不能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 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在语法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教学。 英语教学如果能将文化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有利于认知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从而奠定相互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语言与西方人进行正确的交流,减少用语失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