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5-07-17 01:37宿丽敬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效率数学教学

宿丽敬

摘 要:初中《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如果不注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将难以真正“到位”。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13-01

初中《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如果不注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将难以真正“到位”。下面结合我对新数学教材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数学素质的几点做法,就教于同仁。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终身的学习模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最其本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期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还是一个能给人思想的熏陶,能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的民主型的合作者、研究者。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讲课要做到“五为五突”,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自主探究,突出合作交流,突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突出教学效率。反对“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要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走进数学世界”用“数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的认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学的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要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想学、乐学的境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提出“三带”进课堂,即把自主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交流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同学。

教师还应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法等方面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建立自信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的重要方面,创设情境要从课本上的具体内容出发,恰当组织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能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活化教学过程

学生课堂自主探索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活化的重要标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索越强,探索程度越高,则越说明教师引导得合理得法。

1、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上要创设不同的思维层面,在认真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力求实现四个统一:完成学习目标与实施心理调适统一;知识的掌握与渗透数学思想教育统一;接授与训练统一;教法与统一。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做到六个必须: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必须让学生动脑思考,必须让学生动口表述,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让学生质疑问难,必须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六个“必须”贯穿于复习、导入、新授、巩固、总结等全部教学环节中,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主地完成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变“容器式”的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获取知识,并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构建问题梯度,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构建问题梯度,让学生自主探索。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使课堂充满自主探索活力,创造机会让中差生积极参入,实行“五优先”。即课堂提的优生,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分类教学,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依照“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立足中差,着眼中上,分层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教学。

四、创设问题、启发诱思,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当问题发生就产生思维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肯于思考问题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所以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精心设计问题,使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有连续性、启发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发展创造力的核心。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合作交流,制作教学课件参入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获取更多的知识,为自己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与学都无定法,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狠在“导学”上下功夫。良好的学风得以形成,因而也创造了解良好的教学效益。以上是我在实验《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数学素质的几点做法,总结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共创素质教育新天地。

猜你喜欢
效率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