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关东女人》的灯光设计

2015-07-18 12:05
演艺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面光关东舞剧

冯 博

(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 长春 130061)

舞剧《关东女人》的灯光设计

冯 博

(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 长春 130061)

结合剧情,介绍舞剧《关东女人》的灯光运用手法。

舞台灯光设计;舞剧;舞台美术;光色运用;《关东女人》

吉林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舞剧《关东女人》是一部将浓郁的东北民族特色与现代舞蹈艺术完美结合的精品,自2005年首演以来获得了广泛赞誉,曾荣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作品以一个闯关东女人的坎坷一生为主线,通过她的初恋、结婚、生子、失去丈夫与儿子,背负国难家仇的经历,塑造了关东女人那种生命在抗争中坚强的伟大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不怕牺牲,敢于同自然灾难和人类灾难抗争的英雄气概。

全剧分“序”和“山林”、“生命”、“土地”、“家园”四幕,整部作品在舞美和灯光设计上散发出东北黑土地浓郁的地域文化。

1 舞美设计概要

舞台设计采用细腻的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景寓情,以形见神,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中有实,表达出特有的关东风情,散发出浓浓的韵味。

舞美设计利用后区树林画幕,吊挂在其前的树干造型,营造出了大森林的广袤。整个舞台厚重朴实,以多层次的构筑形式在表演后区搭建“之”字型平台。舞台中央以剧情发展为依托,配合可移动、高低不等的树桩,充分体现了舞台的空间韵律。在表现关东地域特色的木屋等美术布景中,采用了装饰性很强的版画艺术形式,以写意手法表达其建筑的局部:或屋顶,或窗户,或一面墙,并在墙上悬挂上一些黄玉米、成串的红辣椒等小道具。

整个舞美布景中,最突出剧情和说明舞剧主题的是承接开场和结尾的“台口画纱幕”(见图1)。当观众进入剧场时,会立刻被镜框式舞台上的“台口画纱幕”所吸引和震撼。“台口画纱幕”上以版画的艺术形式,绘制出参天大树作为背景,树下部包含着一组关东特色的小木屋,树杆中间以写意手法描绘出少女的头像和柔美的曲线,形象生动地烘托出舞剧的主题。橙色面光投射在上面时,一种强烈而旺盛的生命力扑面而来,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这场舞剧的精神。如,在第一幕“山林”的手绢舞场景中,“台口画纱幕”的使用营造了浪漫的意境(见图2)。

2 灯光设计分析

2.1 整体设计思路

舞剧《关东女人》的灯光语言简洁、凝练,用光和色彩构建独特的造型,以光的强弱、明暗变化,光的方向、角度的不同变化表现时空转换,营造出黑土地的地域环境氛围,塑造出母亲、父亲、儿子、儿媳等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全剧灯光色彩以蓝色为基调,配合白色光的质感和不同形式,来阐述突出每段舞蹈的高潮和全剧主题(灯位图见图3)。在第四幕“家园”中运用红色光来烘托剧情的气氛,塑造人物内心矛盾。笔者用由浅至深的单一色彩过渡关系来演绎舞剧。

2.2 灯光运用

“序”中开场少女的表演,随弦乐、管乐奏起高亢大气的音乐旋律,台口画纱幕上的面光橙色慢慢减弱,同时变化面光,蓝色缓缓推亮,音乐在第一次变奏时,面光橙色收净,面光蓝色推至100%光亮度。一幅漫天大雪覆盖的关东风情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蓝色光也暗喻这是个悲剧色彩的故事。随音乐旋律的渐渐淡出,远处传来脚步声,蓝色面光随脚步声从远至近而缓缓减暗;同时,透过台口画纱幕舞台深处表演后区“之”型平台中央,一束白光照在一个少女身上,少女背衬着大森林。这种用灯光色彩变换,用光的强弱、明暗变化处理时空转换的方式,符合推动剧情发展,将观众直接带到了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中;而且灯光配合舞蹈表演,将一位活泼、调皮、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女形象塑造出来。

根据剧情发展不同,灯光造型语汇也不同。

第一幕“山林”中,随交响史诗般旋律响起,在音乐第二个八拍处,灯光面光特效白光,上场门侧蓝光,下场门第四道、第五道侧蓝光,反投第五道逆白光,天幕画幕一道天排灯40%光量白光,二道天排灯100%光量蓝光,地排蓝光,雪花机下雪,同时快速推亮,配合舞台表演区高低不等树桩、群舞演员,大幅度动作的舞蹈。灯光利用光的亮度对比,形成表演前区暗、表演后区逆光亮,两侧蓝光,天幕光的强弱变化,使舞台有空间感、纵深感、立体感,营造出漫天大雪的森林中,一群关东汉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见图4)。

第二幕“生命”中,灯光用光与色的语汇,来叙事说明剧情、舞蹈含义。“丈夫死了”的一场戏里,灯光运用明暗变化,从不同角度、方向的多样变化来表达天塌了的意象。男人没了,守寡的女人怎么办?灯光在这里做了短暂暗场手法,接着一束追光照在女人身上,孤独的女人在冰冷的舞台上。这时,灯光用暗场的形式,使女人失去丈夫的悲痛和生活孤助无力、没有希望的心理活动得到进一步呈现。随唢呐的悲伤旋律,灯光慢慢亮起40%蓝光,当小提琴的乐声进入时,送葬的队伍缓缓从下场门走向上场门。灯光从蓝色的基础上进入深蓝,又从深蓝进入蓝紫的色调,舞台上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凝重和悲情。灯光用浓色调来表达沉重得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悲痛,使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紧密相连(见图5、图6)。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巨大的气势震撼着观众。这就是戏剧灯光的魅力。

第三幕“土地”的灯光十分细腻,有叙事性:营造出母亲抚养儿子成长的温馨、安详气氛;儿子长大成人,秋天收获劳动的丰收热闹的场面;儿子、儿媳、母亲在一起欢乐喜庆的气氛(见图8~图10)。灯光以景生情,情景交融,为剧情的发展做出铺垫。塑造了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情感变化。

第四幕“家园”采用红色为基调,且多次运用红色侧光、红色逆光,突出剧中母子的内心情感冲突。红色给人一种不稳定、冲动、压抑的心理感受。在儿子要参军、母亲不舍一场戏,剧情达到高潮,笔者运用白光,表演后区一道两组逆光PAR灯,光束呈开花式亮起,随音乐旋律的重音拍,母子双人舞从表演后区中央到表演前区中,由电脑灯投射一束白色光路,表明了母子强忍心中痛苦、看着心爱的儿子离去的过程。“儿子牺牲”一场,笔者只运用灯光的第五道桥光的白色侧光和地排逆光白光束,台口两侧大幕线部分,两束白光来勾画出战争场面。当儿子牺牲时,舞台表演区暗场推上高低不等树桩,加以灯光频闪,当音乐停止,树桩上的人如丰碑一样的雕像屹立不动;后区平台上众人举起儿子时,全场在那一刻凝固,随着母亲上场,众人合声的音乐中,全场亮起红光。母亲站在舞台中央,背后是红色的树林和红色的天空,一束白光照在她的身上,随着钟声,母亲低下头双手抚摸着自己的头发,一瞬间满头白发;当她抬起头时,全场灯光暗,只留下母亲那束白光,当音乐响起时,两侧桥光、地流白光快速亮起(见图11)。笔者在每段舞蹈的高潮时,都运用白色光的特有质感,用光的强弱、光的角度叠加运用,来阐述剧情的主题:母亲为这个家园,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坚毅性格。

当全剧终时,母亲站在高大的树桩上,背衬着表演区和“之”型平台上的群舞演员,远处是那广袤的森林,灯光这时达到辉煌,全场黄光,一来白光照在母亲身上,随缓慢的音乐节奏和群舞的舒缓的抬手甩红绸子动作,“台口画纱幕”缓缓落下。在不知不觉中,宁静而又沉重的舞剧的民族精神爆发出来,它通过灯光所独有的语言,赋予舞台空间一切的生命力。

舞剧《关东女人》以东北民间舞蹈、民歌曲调、民间服装、民间表演为背景的东北民风民俗为语汇,为舞美、灯光的创作提供了宽阔的天地。笔者将带有东北黑土地特色的舞台灯光,贯穿、融合在整个舞剧中,将传统的东北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很好地配合了该剧其他舞美要素,共同保证了艺术效果的呈现。

(编辑 张冠华)

Lighting Design of Dance Drama Guandong Beauty

FENG Bo
(Symphony Orchestra Jilin Province China, Changchun Jilin 130061, 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lighting design of dance drama Guandong Beauty.

stage lighting design; dance drama; stage art; lighting color application; Guandong Beauty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3.015

猜你喜欢
面光关东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关东春早
低色温摇头染色电脑灯在节目中的应用
舞剧《瑞鹤图》剧照
戏曲舞台演出中面光位的应用
浅谈临时新闻演播室灯光设计技巧
张桐 作品
语言类综艺秀《卧谈会有趣》的灯光设计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关东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