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5-07-19 17:0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0
学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0)

人本主义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周 倩(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0)

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两方面系统分析了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对我国课堂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然后结合人本主义思想提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确立教师主导和注重学生自主评价三个对策,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

国内著名人本主义学家车文博提出,人本主义思想“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1]由此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思想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研究人整体的各方面,最终落脚于人的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的理论内涵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2]。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和归属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生长性需要,只有当一个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去努力寻求生长性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在满足人的缺失性需要后,发挥个人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三大教学理论之一。

在该理论中,罗杰斯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促进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使他们成为学会学习的自由人。在罗杰斯看来,自由不应理解为“从外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事物作出抉择”,而是指“能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作出抉择的男气”[3]。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能自主地进行活动,有勇气选择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而不需要别人提供选择。

人本主义着重强调教育对人的潜能发展的作用,把教育的过程看成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该认识到,人本主义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如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含糊性,强调了非理性主义,忽视了科学主义教育的重要性[4];过于强调先天的潜能论,忽视后天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对教育和教师作用的忽视。

二、现阶段课堂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那个时代是个伟大的创举,但是到现在弊端却日益增多。教师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地点,教授给同一批学生同样的知识,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容易造成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一旦落后,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学生的潜能就不能被激发,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二)“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教师会掌握大部分话语权,加快进度给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几乎不给学生提问题和反思问题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就成了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更不用提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了。

(三)考试和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现在教育的评判标准是终结性的,学生的素质如何要看高考考了多少分,考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考试和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5]。不能否认,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虽然得到改善,但是仍然是用考试来评定学习结果,分数的高低就决定了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高低。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鲜有提及,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学生对自身的反思与评价。

三、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应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去学,都应由学生自由讨论决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顾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形成完善人格,达到自我的实现。

(二)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满堂灌”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达到自我的实现。

(三)注重学生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没有人能衡量我到底学会了多少,这只有自己才知道。我相信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已经从分数为中心转变为个人需要为中心了。”[6]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人本主义主张学习是个人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学得怎么样,是否达到了目标,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自主评价,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

[2]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3]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治疗[M].

[4]方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45.

[5]成尚荣.不要忘了素质与分数背后的人[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9.

[6]罗杰斯著,伍新春,管琳,贾蓉芳译.自由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1.

(责编 张亚欣)

周倩(1991-),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及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