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5-07-20 10:42张若儿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益性财政事业单位

摘要:事业单位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国家公共机构,对于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地方事业单位情况复杂,在财政补助上也有诸如补助范围不清晰、财政负担重、资金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所见所识,提出了改进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概述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公共机构,其成立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保障公民平等享受资源的权益。按照分类来说,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以及依附于政府部门的公共政策执行部门,从事的服务活动一般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单位是通过国家给与经费,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活动。

目前,地方事业单位情况复杂,事业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对模糊,有使用事业编制的政府单位,有行政编的事业单位。人员问题上事业单位往往只增不减,导致国家的财政负担不断增加。我国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政策是:核定财政对单位的经费定额补助总额,实行包干管理,增人不增经费,减人不减经费。除政策规定的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外,允许单位将财政核定的包干经费结余额以及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节约按一定比例纳入工资总额,用于职工个人的收入分配。

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补助的范围不易确定

想要对财政补助的范围进行界定,首先要对界定标准进行划分。财政补助的对象肯定要包括社会公益性以及社会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对其进行补助划分时,应当注意按照其在运行过程中盈利性质以及公益程度进行划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属性各异,同一事业单位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态的影响,而且对不同事业单位进行补助划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以及个人的权益,导致在对事业单位补助标准进行划分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标准,人性化操作,实施财政补助范围的划分。

2.财政负担重

第一,事业单位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近几年事业单位的人员不断增加,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行政编制,但行使的确实与部分行政事务相同的管理职能,在工资待遇上与机关的工资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第二,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事业单位人、财、物等内部事务管理权,直接管理事业单位,组织事业服务,政事职责不分,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补助居高不下。

3.资金效率低

现阶段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计算是根据实际的人数进行的,在这种财政补助机制之下,导致事业单位本身缺乏经济性约束,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进入,而这些人员往往并不是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人员迅速恶性的膨胀。在财政补助机制之下,单位人员冗余,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这些现象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反过来造成经费不足,限制事业单位的发展。

4.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会计的要求高

事业单位按照其不同的分类,资金来源上包括财政全额拨款、差额补贴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支出包括员工工资等,错综复杂的收入和支出途径,对会计科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行集中支付以后,要求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必须灵活应对,考虑行业特色,降低支付中沟通的难度,以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运作。

三、改进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的对策

1.界定事业单位类型,划分财政补助的标准

(1)对于国家大力发展,并且收入稳定的大型公益性福利企业,国家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和财务收益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助,制定合理的标准,尽可能的降低财政的负担。

(2)对于完全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通过其发展需求进行岗位和人员的设定,尽量在不影响单位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小单位的人员,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效率。对于公益性单位,鼓励社会进行补助,从而降低其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减小国家财政负担。

(3)对于不同地区的同类单位,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其进行财政补助。对于从事不同工作的事业单位,也要有区别的进行对待。比如进行理论研究的单位,并不具有很好的短期经济价值,需要国家分担其财政;对于技术研究或者设备研发单位,具有很好的短期经济价值,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从而节省国家的财政支出。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这是减轻财政负担的保障。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制度建立,实现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功能的逐步剥离。对于新进的人员直接进入新的社会保障机制。

3.建立编制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管理机制

按照高效的原则,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整顿,在经过调整后实现保留下的事业单位精简编制。其实施的基本要求是: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编制,并对经费的供给方式进行确定,从而实现编制计划、经费管理计划的确定,达到控制编制发展的目的。

4.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改革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每年安排的资金,土地改制的出让金,以及单位资产出售的资金。改制单位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资金,以及未纳入社会统筹的退休职工按政策规定的退休费,要从净资产中一次性剥离出来,离退休人员的相关费用要按有关文件规定在资产中剥离。

5.加快用人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的情况,可以推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岗位制度,行政岗、技术岗可以相互置换,而员工的待遇是单位结合之前的工资标准和岗位特点进行发放的。这种制度能够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

6.科学制定部门预算

首先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确保搜集资料的真实、准确,以有效维持单位的正常财务运转。其次,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部门和单位的各项收支要全面、完整地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一管理,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坚持预算内外资金有机结合,收支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最后,必须加强对于项目支出预算的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维持单位的中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公益性财政事业单位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