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体会

2015-07-20 05:35端木传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脑梗死

端木传高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24例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通过对24例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值内,腔隙性脑梗死症状得以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只要积极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和脑神经保护治疗,加上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适当地应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预后,降低其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梗死、治疗效果。

【中图文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 mm,其中以2~4 mm者多见。高血压是本病主要的病因,尤其舒张压高更易致本病[1]。其中,在基层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较多,如不做头颅CT,很难发现。且恢复慢,致残率高,预后不佳。笔者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门诊临床综合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中,脑梗死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高血压按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标准诊断,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65~82岁,平均73.5岁;病程1~20年。24例空腹血糖均≤7.0 mmol/L,高血脂4例。

1.2 临床表现

头晕、头昏伴心律失常(房早、心房颤动)4例,头晕伴下肢乏力12例,头昏伴双下肢或一侧肢体麻木8例,病理征阳性0例。

1.3 方法

1.3.1 24例患者2年来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 mg,每晚一次,尼莫地平20 mg/次,3次/d;脑心通胶囊

0.8 g/次,3次/d。

1.3.2 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不吸烟,不饮酒;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根据个体情况,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2]。

1.3.3 定期检测血压,血糖。测量血压、血糖1~2次/月。

2 结 果

2例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感胃部不适、隐痛,故停服此药外,其余均按上述治疗方案进行,22例患者收缩压降至120~140 mmHg,舒张压降至80~90 mmHg之间,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每次测血压波动范围在5~10 mmHg,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得以好转或改善。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

3 讨 论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0%~30%[3]。文献报道,高血压是本病主要病因,动脉硬化、高血糖、高黏状态、高血脂、血小板聚集增强、吸烟、饮酒等都是高血压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那么,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饮食调节、康复训练、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等[1]。在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中指出,对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所以笔者认为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应积极给予治疗和有效的预防。

3.1 首先是降血压。高血压是本病主要病因,所以积极降血压是关键,这样显著减少脑卒中事件再发生。本组患者都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通过每月的监测记录来看,结果大多数血压能平稳下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目前治疗高血压方面的药物很多,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较广泛,其具有扩张动脉血管作用,改善心脑供血。在王文《基层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规范》中指出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证据较多,均证实钙离子拮抗剂可显著减少脑卒中事件,推荐基层使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适用于大多类型的高血压,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患者[4]。

3.2 其次,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扎实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做好一级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如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心理健康;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饮食摄入,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本组患者都感到收益很多,对个体的伴发疾病有积极治疗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进行个体化药物调整,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血压,减轻靶器官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8]。

3.3 在目前腔隙性梗死灶治疗原则中,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微循环为主要治疗方法[1]。在理论上,腔隙性脑梗死病变周围会存在一些小动脉痉挛,引起脑水肿,加重缺血症状,不利于治疗,由此,对脑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剂应用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保护脑细胞,提高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但对脑神经保护剂的临床研究还没有完全证实,哪种药物有效。有文献指出给予尼莫地平能缓解脑血管痉挛,对脑神经加以保护和预

防[2]。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时,如果不给予积极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会家加重原症状,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造成肢体功能不全或不良后果。所以,在基层,考虑经济问题,笔者给予阿司匹林来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研究证实,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对降低脑梗死病死率和复发率有一定效果,症状性出血无显著增加,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继发病变有肯定治疗作用[5]。对于曾患过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者,阿司匹林可使缺血事件的相对危险性下降13%~25%[6]。

3.4 中成药在我国广泛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已有多年,其疗效说法不一,但本组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后,头晕、头昏症状改善较明显,心律失常的胸闷症状得以缓解,具体作用机制,笔者从文献资料中得知,可能因为其对血小板黏附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明显抑制血栓形成,扩张细动脉、细静脉,使血流加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改善神经供血和营养;并能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力,从而缓解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麻木、头昏等症状[7]。

综上所述,通过对24例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综合治疗,笔者从中体会到,对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只要积极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神经和脑血液循环、加上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性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预后,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曾 红,张 林.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1):3-6.

[2] 王虹虹,曾 红.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9-10.

[3] 雷 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8.

[4] 王 文.基层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规范[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72-73.

[5] 徐 谦,李英杰.急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0):8.

[6] 李 杨,邢成名,杜冠华.脑梗死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1):53.

[7] 卫培峰,张三印,焦晨莉.脑心通对大鼠“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3,(8):463-465.

[8] 董秋婷,顼志敏.原发性高血压临床防治的要点[J].中国医刊,2008,09:07-10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治疗效果脑梗死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