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与实施

2015-07-20 23:42顾丽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统计表检测目标

顾丽英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结构。纵观各地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设计并实施好课前任务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笔者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与统计图(二)》(以下简称“统计图表二”)的教学,谈一谈翻转课前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目标细化,知识分层,学习视频模块化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要达到“领会(理解)”水平,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基本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为课堂的研讨、提升做好准备。因此,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对教学目标和知识进行科学划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在课前完成,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二)》为例,我们首先进行了知识点梳理,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教材的限制,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数学知识点的重构与整合。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也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他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指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要首先了解知识间的结构,因为结构描绘了认知发展过程的层次与阶段,阐述了知识的形成与建构。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互相关联。结构的内核是去发现的内驱力,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这一单元我们安排了两次课前任务,具体目标细化如下页表。

翻转课堂如何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依靠的是微型教学视频。教学微视频凭借它能够随时暂停、倒退、重播、快进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5~8分钟的简短播放时间非常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微视频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根据课前任务和细化目标摄制了4个简短的教学视频模块,分别是“走进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视频的时间均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采用边写边讲、边讲边写的录制方式,方便视觉、听觉把相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中枢进行加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学习任务明确化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产物,即由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其呈现方式为表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拿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就会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责任感。例如,在“统计图表二”的第一次课前任务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①观看教学视频(一)——走近统计表;②完成学习任务(一)——动手画一画;③观看教学视频(二)——认识复式统计表;④观看教学视频(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⑤完成学习任务(二)——进行在线测验;⑥完成在线投票——选择你想学习的乐器。六个学习任务层次清晰,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课前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反馈体现出来。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即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主张当学生解决问题、接近达成目标的时候,让他们练练手,达成知识内化和获得学习成就感。在上面的学习任务中,有三个就是教师专门设计、给学生的练手环节,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紧张。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指南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子项。学习指南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指南是集中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和教学领导力的项目。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反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在“统计图表二”的第一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我们设计的达成目标为“通过观看课前教学视频,尝试将四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动手画在练习纸上;看完三个教学视频之后完成在线测验;参与在线投票;选择你想学习的乐器。这个目标达成一目了然,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统计了一下学习时间,全班46个学生中,花费15~20分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是9人,花费20~25分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是31人,花费25~30分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是6人。由此可见,只要花费符合自己学习进度的时间,任何学生都能达成目标。

学习方法的建议在翻转课堂中非常重要。能力和方法与知识不同,不是按照艾宾浩斯曲线渐渐被遗忘,而是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教师教学建议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找到方法、走捷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遇到棘手的事情主动研究解决方法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统计图表二”中,我们所提出的学习方法建议是: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②可以与同学小声讨论,但注意不影响别人。③不要忘记对照左边的学习任务检查自己是否全部完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平时学习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在使用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后,也能够按照教师的学习方法进行规范化学习。同时,这只是教师的建议,因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既可以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也可以选择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就是教师眼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课堂以后,学习前移到课前,处于没有监督的环境里。这个时候,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具有重要性、趣味性和人性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可以帮助学生把当前要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与将要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实联系起来,使之感悟重要性,从而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课前检测,互动交流,学习情况明朗化

观看视频和针对性课前检测是由美国Robert Talbert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环节。课前检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前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经过练习检测,学生可以对课前行为进行自主调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前检测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检测针对性要强,目标指向必须是课前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和教师诊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统计图表二”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课前检测题:结合已有的知识,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自主尝试绘制复式统计表。根据四张单式统计表,填写完成复式统计表。学生观察学习,完成由统计图到统计表的填写。这些检测都是针对这节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来设计的,针对性强,容易反馈。

第二,练习的数量要适当,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一定要注重结果的反馈与统计。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练习情况,便于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安排。

课前检测是翻转课堂教学中把握学情的一种常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后的网络讨论和交流、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由此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和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差。课前检测可以以口头汇报、书面练习和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口头汇报”活动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的提问来展开,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空间。“综合练习”以书面形式出示,用以具体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如上面设计的绘制统计图表、完成由图到表的填写等,都是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留在纸面上,作为课堂讨论和研究的有效学材。

总之,课前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得以成功翻转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翻转课前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做好课前微视频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课前学习情况反馈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前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猜你喜欢
统计表检测目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