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电影人”:大主题教学下的学段整体设计

2015-07-20 23:42徐姬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效果过程信息技术

徐姬娜

面对愈演愈烈的教育变革进行时,我们不能再限于传统的观念去思考新常态,也不必以新常态的思维去否定教育的本质。跳不出传统,可能会戴着枷锁跳舞;只追求更新,可能会重复昨天的故事。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是技术内容,还是学习行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大是小?是整合,还是分散?本期解码,让我们从一线寻找更多的变化。

主题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基本上都只是针对某一项操作技能而设计的小主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难点不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而是过程与方法维度。因此,我尝试从整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出发,设计一个可以贯穿整个学段的大主题,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某一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

大主题的选择及目的

中学生对电影明星很追捧,可他们并不知道一部电影从选剧本到最终首映、统计票房的整个过程。我选择“我是电影人”这一主题,将教材大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大主题整合教材的设计

第一部分:了解电影人工作流程。学习因特网上获取信息,2课时。

第二部分:搜索并下载剧本。学习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2课时。

第三部分:修改剧本。学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3课时。

第四部分:按剧本拍摄。学习获取数字化视频,2课时+学生课外。

第五部分:编辑视频。学习数字化视频加工,5课时。

第六部分:影视宣传。①预告片宣传:复习第五部分,学习数字化声音,3课时。②海报宣传:学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4课时。③Word文档宣传:学习图文的混合编排,2课时。

第七部分:首映票房统计。学习数据的编辑加工,4课时。

第八部分:“我是电影人”主题活动反思。用PPT记录整个过程的点点滴滴,从活动的开展到同学之间的合作,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心情、知识都可以,题目自拟。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4课时。

第九部分:终结篇。将前面所有的作品和学习成果汇集在一个主题网站中。学习网络信息的表达,同时在美化网页时增加动画创作内容,12课时。

“我是电影人”大主题教学中的一个案例

下面以编辑视频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会声会影剪辑、合成视频。此为重点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编辑视频过程中理解常见的切过渡效果、覆叠等技巧的应用。此为重点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应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时,能恰当地应用技术,而不是技术的泛滥,体现技术的价值。此为落实难点。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尝试操作

我利用学生已经拍摄好的多个关于“微笑”的镜头引入,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些镜头剪辑、合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门表达“身边洒满微笑”这一主题意义的影片呢?借这个主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百度关于“电影编辑技巧”的相关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操作,每位学生会以各自不同的视角编辑影片。这个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教学重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学以下几个技术点:

①从已拍摄好的几段视频中截取关于“微笑”的视频片段。启动会声会影,在会声会影编辑器中选择“步骤面板”中的“编辑”按钮。打开视频素材,并把需要处理的视频文件拖拽到时间轴。单击导览面板的“播放视频”按钮播放视频。在需要截取的开始位置,单击开始标记“【”,在要截取视频结束处,单击结束标记“】”,保存截取的视频片段。②将截取出来的多个关于“微笑”的视频片段合成一个视频。将需要合成的多个视频,按照想表达的顺序依次拖拽到时间轴中。也可以在拖入时间轴后,用左键拖拽的方式调整视频片段的先后顺序。③适当添加过渡效果、覆叠技巧,使视频看起来过渡更自然。在两段视频中间单击步骤面板的“特效”选项卡,从右边的效果库中将切换效果拖到时间轴上两段视频之间,即可实现不同的切换效果。也可以将准备好的视频拖拽到覆叠轨道上,实现画中画效果。④适当设置片头、片尾、字幕或配音,使视频的主题更突出、内容表达更完整。打开“标题”选项卡,根据提示双击后输入相关标题或字幕,在属性窗口修改字体、字号、颜色等。如果要加入配音,则可用录音软件提前录好配音,在素材库中打开该配音文件,拖拽到声音轨道上的相应位置,使视频画面与配音一致。

(2)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展示者需说明自己在编辑作品时想要表达的主题,为了突出主题做了哪些技术方面的处理。点评者需要说明有没有看出作者的意图,技术处理是否恰当,是否突出了主题。这个过程是一个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也是课堂生成的部分,所以要根据学生课堂生成的情况进行精讲点拨。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课堂生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截取“操场上的微笑”时,学生只截取了“微笑”的小段。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视频媒体是一种信息表达的方式,甄选并截取恰当的视频片段对主题的表达很重要。②在合成多个“微笑”场景片段时,顺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如果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合成视频,表达的是一天之内,从上学到放学,我们身边一直围绕着快乐的气氛,表达校园生活的美好。如果按场景的顺序合成视频,从见面之后的微笑,到课堂中学习的相互支持,到操场上一分高下,表达的是友情的珍贵。但是有些学生的编排是混乱的,视频与视频之间杂乱地罗列,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视频片段之间的顺序影响了主题表达的意义。③在加入过渡效果、覆叠等技巧时,学生不能恰当地使用效果。例如,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得到同桌的耐心解答,对她的帮助给予微笑的感谢,这两段视频过渡应该是很自然的切入切出的效果,学生却为了追求特技选择了视频滤镜万花筒的效果。有些学生在整个视频上全部加了覆叠视频,而且覆叠的视频与主视频一模一样,失去了覆叠的意义。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视频片段之间的联系,要选择一种恰当的过渡效果体现这种联系,而不是夸大技术的效果。当需要表达同一时刻不同人物或场景的画面时可以采用覆叠效果,总之技术是为表达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表达的意义,技术也就失去了价值。④在设置片头、片尾、字幕或配音时,学生的字幕颜色、大小与画面不协调,这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中感受美。对于片头、片尾的设计,引导学生赏析几个微电影的片头片尾,让学生体会片头片尾的意义,并为制作下一课的片头视频奠定基础。

(3)完善作品、上传点评——反思总结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精讲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初步形成恰当使用技术的思想和能力。在上传作品点评中,通过生生的交流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大主题教学缺陷及弥补策略

大主题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关注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主题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所以如何拓展主题,平衡多样化学习及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是电影人”大主题中,我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多样化的问题。不同的小组可以选择拍摄不同主题的影片。虽然每个小组影片表达的主题不同,但是制作流程是相同的,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借鉴项目教学法的一些经验,解决大主题教学中解决多样化问题和主题拓展问题。

总之,这种大主题教学法让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贴近,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恰当使用技术表达信息的技术观和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大主题教学作为一种内容丰富、操作灵活和范围可拓展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有意义。

猜你喜欢
效果过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