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2015-07-20 06:18郭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疑难课文生命

郭璐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课前的微课制作和针对性学习单等内容的介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结合《生命 生命》一课,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制作新颖的“微课”,使学生有兴趣学习

微课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利用微课,不用担心遗漏内容,没懂的可以倒退重复播放,也可暂停做笔记或上网查询,甚至可以在网上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兴趣高涨,知识的掌握度也更高了。

例如,在《生命 生命》的微课制作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着重分析文中的三个事例及其阐述的人生哲理,并在视频中穿插作者杏林子的人生事迹,使课文意义更深一层。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人生哲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制作针对性练习,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

课前制作针对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学习检测,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然后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了解到他们对一些基本信息掌握得不牢,如有些字词容易写错、有些字词理解不到位等。接着教师就能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文融合,使教学更加高效。

确定问题,制作课堂教学课件,解决课文疑难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中未解决的难点以及提出的疑问,归纳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制作成课件。这样,课文中的疑难点都能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课文的问题和重点更加清晰、有条理。

例如,在制作《生命 生命》课件时,我将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命名为“披荆斩棘”,目的是扫除针对性练习题中的障碍;第二部分则命名为“乘风破浪”,目的是解决文章疑难点,使文章熟练于心。我从学生自己找到的疑难点中归纳出问题,如“……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一词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等等。问题直观明了、条理清晰,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

根据学习差异反馈,建立班级互帮互助、协作学习模式

对呈现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并根据其选择的问题对其进行分组,一般每组控制在5人之内,组内可以分工协作,也可以一人主答、多人补充。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学习热情也更高涨。

在《生命 生命》课堂中,每个小组都有相应的讨论任务,同时还设置了补充小组、点评小组和打分小组,让“小组荣誉感”和“小组加分制”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答题时,学生可运用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边写边讲,加深记忆。

教师点拨,升华学习

现代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生命 生命》课堂中,我会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问题进行点拨,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标画和补充;针对个别学生的疑难点我会进行单独讲解;我还会从网上摘录其他名人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教师通过一句话、一幅图或一个环节的点拨,能升华学生学习,使其学习更上一层楼。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能重构教学流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教师角色,让课堂更加精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让它服务于课堂、有益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成天下之才者”的“教化”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疑难课文生命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面向课堂疑难的翻转教学设计探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新目标九年级Units 13—14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