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友最忆李宝璜

2015-07-21 01:18陈日旭
棋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棋友普陀区老李

时光无声,日出日暮,一天又一天。岁月留痕,棋友印象,一位又一位。

不经意间,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过九十余个春秋。回想起孩提时,除了喜欢京戏外,就数象棋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从南通航运公司调到上海分公司工作,一踏上码头,就打听哪里下棋最热闹。于是,公园街头、茶楼酒肆,只要有人捉对厮杀,就有我的身影。当然,那名气最大的凌云阁茶楼,更是领我走上棋路的向导。

踏进“棋门”之后,棋人一位又一位,棋事一桩又一桩,开始印入我脑海。打开记忆的闸门,老棋友李宝璜的印象,令我终生难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住在普陀区曹杨六村(曹杨新村是建国后上海市第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人新村),左邻右舍均知晓我是个象棋爱好者,有一天,住在弄口的一位操外地口音的邻居给我推荐了一位棋友,并约好某日晚来村与我交流。他,就是上海市药材公司象棋冠军李宝璜。

是日之晚,李宝璜在邻里陪同下如期而至。李宝璜个头不高,瘦瘦的,一副很干练的样子。我俩微笑握手后,便摆开棋盘对阵起来。我生性处事谨慎,自然不敢怠慢,作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其时正值盛夏季节,新村邻里大多到室外乘凉,那些会下棋的男人们,不管是看门道的,还是凑热闹的,全都围了过来。与老李交手仅十来回合,就感觉他出子有力,弓马娴熟,我更是提足精神卯足了劲,全力以赴。第一盘,我胜;第二盘,我负……就这样,我俩连下六盘,居然仍不分高下。时已午夜,只能鸣金收兵。围观的棋迷大呼过瘾,这初次交兵的一仗,在曹杨新村一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由此,我俩开始了人生的交往。他家住曹杨七村13号,离我舍下不算太远。他老伴为人随和,膝下无子女。老李工作之余,下下象棋,玩玩麻将,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每逢礼拜天上午,我就到他家去。他晚上睡得迟,早上喜睡懒觉,一听到我进门,一骨碌身爬起来,穿好衣服就先拿出棋盘下棋,然后边刷牙,边走棋。接着,揩面、啃饼干,眼睛却紧盯着棋盘,思路跟着棋子走,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天长日久,我俩惺惺相惜,情谊与日俱增。

过不多久,他经我介绍进入了区文化馆象棋小组。随着1973年全国象棋活动的复苏,区文化馆召集全体组员开会,选举组长,要求正式有序地开展活动。由于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已在此馆参加象棋活动20年,熟悉上下人员,人脉关系好;二是我参加过众多市级的知名棋队,接受过多名名棋手的指导,参加过市棋赛活动的工作,因而被选为组长(另一名组长是国棉六厂的闻兴宜)。之后,棋队经常外出比赛,每到一处,老李总会面带笑容热情地向对方介绍:“这位,是我们的队长。”

李宝璜棋风果敢泼辣,在队内属中游水平。1974年5月全队内部比赛,他获第四名,我得第五名。棋队训练,对外交流,老李的棋艺水平日益提高,在1975年的普陀区棋赛中,他获得第四名,人选普陀区队,这也是他棋艺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之后,他不但参加区里的比赛活动多了,还能跻身不少市里的棋赛活动。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象棋赛(预赛)在上海举行,他以工农兵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赛场。过不多久,他获得执教区女队的机会;后又因李定威退出区男队教练班子,老李一举执掌了普陀区男女队的教练帅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培育出了多名女子拔尖人才,如获得1980年市女子成年组冠军的刘文宝;1977年市女子少年组团体冠军成员、同年市女子成年组个人第四名、1980年市女子成年组个人亚军彭光琴。李宝璜执教区棋队成绩斐然,在沪上棋界不胫而走。有一次,我陪同他去长宁区工人俱乐部进行表演赛(对手是长宁区队名手邱志源),走进大门时,宣传牌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名教练李宝璜莅临表演”。顿时,荣誉之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也感到增添了一份光彩!

老李之所以能在棋界取得成就,除了他对象棋事业的热爱外,与他办事具有魄力,为人豪爽有关;同时,他虽性格刚烈,却又具有热心助人,善于自我批评的柔情一面。兹举几例:

1985年,普陀区象棋队至上海秒表厂表演,我与葛维蒲、陈日旭,被老李相邀参加,并由葛维蒲作车轮大战表演。不料厂工会竟将普陀区队误写成市药材公司队,老李勃然大怒,当即将欢迎红纸撕得粉碎,同行者惊愕不已!

吴浩然(1983年成为我的亲家)、李宝璜两位,都是我区的象棋能人,又同样秉性耿直刚烈。不知何因,老吴对老李有些看法,曾几次扬言,要好好教训老李一番。大约七十年代中期某日,我与老吴结伴到区文化馆玩,而老李已先我俩而至。但见他二人还未交谈几句,老吴就拉直了嗓门:“李宝璜,你敢和我下吗?我要杀你三刀!”喜欢看热闹的我,正待看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孰料老李竟仅朝老吴看了一眼,一言不发,转身消失在人群中。1990年我去北京出差,顺道与棋界名宿董齐亮(老吴与董先生曾是国棉六厂的同事)会面时谈起此事,董闻后乐不可支,风趣地说:“下棋的人最喜欢看这样的场面,斗得越厉害越扎劲!”

上世纪80年代初,区象棋队常借用文化馆的场地组织活动,我与老李合作得很好,常联合搞活动。有一次,区队在某厂组织比赛,也邀请我和陈日旭、朱乃华(我队的工作人员)等参加。当我看到秩序册时很不高兴,老李自封裁判长,陈日旭为副裁判长,我与朱乃华为裁判。我心想,上世纪60年代初,我就担任过市棋赛、几省市棋赛的裁判工作;1963年,还在市棋赛的冠亚军决赛上担任当值裁判(由高润琪夺冠),照片都发表于《新民晚报》上呢。如今,我却在小小的区级比赛里担任裁判,岂不欺人太甚!于是,我拒绝参加工作。事后,老李专门打来电话,诚恳致歉,非但态度真诚,而且嗓音低沉,言词恳切,他的举动顿使我羞愧汗颜。

大概在1984年,市里正组织象棋裁判的评审工作。老李曾真诚地对我说:“我认为你应该申报一级裁判。凭你的资历及学习态度,完全可以通得过的,尤其在普陀区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不比长宁区有许立勋、邱志源、黄烈周等人,争夺有限的名额。当然要通过考试,你与屠景明先生关系密切,他也会帮助你的。”我听了这些话,也觉得老李在普陀区棋界大权在握!他也必然助我一臂之力。可我考虑,自己刚从立信会计专校进修归来,人有些疲乏,又在市一级公司担任主管会计,平日工作十分繁忙,还要经常参与棋的活动,如再要担任裁判工作,如何有精力胜任?最后我只能婉言谢绝了。

1982年,我迁居至天山新村;1984年,又迁居至淮海路。尽管屡次搬迁,家离象棋活动点远了,但由我负责的普陀区文化馆的象棋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与李宝璜的联系也从未中断。到了:1987年,由于文化馆的功能转制原因,取消了象棋活动,我与老李逐渐疏远。1990年,我出于对老李的思念,曾发信给他通报了我的近况,并希望得到他的复信。不久,便收到他热情洋溢的回信,信中告知他已退休,在一家废品回收站工作,情况尚好。如此,又过了二三年,听说他身体不太好,气喘病愈发严重,只能在家门口走动,无法外出活动了。后来,又听吴浩然老兄说,老李原本经常与一些小青年玩玩麻将,但之后发现有人暗中捉弄他,一气之下就不玩了。为此,吴浩然、闻兴宜常到曹杨七村老李家中陪他玩麻将。某天,我特去看望过他,见他们雀战正酣,聊了一会,我就告辞了。岂料,此一别,竟成永诀!

已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我遇到在曹杨商场工作的徐可书棋友,他告诉我,有一天,他到老李家去,邻居说老李已过世了。他先是眼泪夺眶而出,后又怀疑自己是否跑错了人家?须臾,老李爱人回来了,证实了这一不幸消息。他爱人说,老李临走时还是那个脾气,居然自己拔掉抢救的“三腔管”,就这么走了。我闻听这一噩耗,唏嘘不已之余,也对老李这一刚烈举动,心生几分敬畏之情。唉,这么好的一个人,仅在世上度过六旬多些,就离开了人世。如今回想,老李的后半生确实对象棋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人们学习。我俩在相处过程中,虽然有过几次纠结,但他不计前嫌,始终友好热情相待于我,让我永远不会忘怀……

岁月锋利,时光如刀,好友李宝璜已渐行渐远。然而,对于他的怀念是我心中永不消逝的情结。

猜你喜欢
棋友普陀区老李
上海市普陀区多措并举 保障外卖餐饮食品安全
还钱路漫漫
“段子手”老李
下棋
庄子纯??《观书有感》
王安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节选
你吃了吗
你吃了吗
每天都要杀一盘
永恒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