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模式*

2015-07-21 00:55齐向阳司颐晏华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基地

◆齐向阳 司颐 晏华丹

作者:齐向阳、司颐、晏华丹,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121001)。

1 建设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迎接机遇和挑战,所能依靠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首推人才资源;突破技术人才的“瓶颈”,以技术技能人才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企业经济迅猛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职业学校和生产企业由松散联系走向紧密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反映出职业教育步入面向市场、对接产业、校企合作、服务企业的新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及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实训基地承担着现场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巩固的重要任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充分利用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

2 职业院校产教共融,实训基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各方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基于各自优势,锐意创新,形成许多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实践教学、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四位一体”建设思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设备性能开放化、实训场地生产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模式下,按照“生产培训优先、成果共享”的原则,整合已有实训资源,建设石油化工、炼油技术、机械装备、仪表自动化、工业分析五个产学研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两个共享平台。不仅满足学校教学任务,还承担企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社会培训等任务。实训基地被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借资引智”,采取“场地零租金、实训免条件”的方式,先后引进多家在专业、行业领域有一定典型性,生产技术领先,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及科研单位,建立融教学、生产、科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主要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在真实现场实施,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从产权关系看,借助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专业实体化、校企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等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许多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需求,通过出租实训场地、提供土地等形式盘活学校已有资源,采取创业孵化、草船借箭、校中厂、厂中校、筑巢引凤的模式,将生产性的职业活动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在满足企业生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的困难,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学校需求的双赢。还有的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体性的办学机构,将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和服务社会有机整合在一起,积极尝试产教共融机制与模式。而集团化办学模式则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体系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3 企业积极性明显提高,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改观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与调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生产单位获得经营优势的关键性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开展全面合作纳入其发展战略中来,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形式和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来,围绕技术进步、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等内容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建设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主动引入合作企业真实工作项目,通过建设“校中厂”等方式,实施“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三级实践教学创新,有效缓解了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困难。潍坊国信代理记账公司、潍坊市潍城区利智会计咨询中心、潍坊富润资产评估事务所和潍坊丰华连锁超经贸店等生产经营性公司相继入住实训基地,承接相关业务、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些业务项目也成为学生教学实训的课程内容。通过上述公司提供真实的业务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财经商贸的工作内容,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3]。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不断提升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技术进步。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过程中,不断进取和完善的信誉会慢慢深入人心,使企业和职业院校双赢。同时,校企双方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知识和经验、分享信息;团队成员之间会形成良性交流机制,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4 校企合作内涵延伸,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相生相伴发展。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分布格局相适应,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使校企合作内涵延伸,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滨州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努力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为专业教师参与生产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注入活力,承担各类纵向课题400 多项、企业委托课题156 项,其中承担863 项目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 项;选育国审滨职豆1 号和省审滨棉1 号、滨职棉1 号等农作物新品种3 个。仅2011年,纵向立项各级各类课题26 项、市科技计划项目9 项,争取企业委托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7 项,到款额89 万元;获国家专利23 项,发表论文200 多篇,其中国际重要检索工具收录22 篇[4]。

以科技服务为先导,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产业调整与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技能人才的支持。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以增进技术技能服务为重点,在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调整与优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承担社会培训,满足经济社会转型的人才需要。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与升级和城乡一体化,企业急需大量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承担社会培训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服务之一。

5 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凝炼形成“严谨、求实、创新、和谐”的校训,同时在实训基地规划及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在实训基地外部、大厅、走廊等学生活动空间,设置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目标、安全环保等各类标识和宣传标语,营造生产工作环境;在校园内搭建校企合作文化长廊和校企文化主题墙,将石化企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等融入其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将中石化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应用于教学管理,逐步达到“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学院坚持每天组织学生统一晨跑,校园内禁烟,培养学生职业人的良好行为。

滨州职业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利用实训广场的场地,建设黄河三角洲民俗博物馆。采取借展、寄存、捐赠等各种方式,以民间工艺、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其他能够反映本地发展各个时期特点,有历史价值与展览价值的各种资料与实物为展览品和收藏品,抢救、挖掘、保护藏品1000 余件[4]。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文化深度融合。随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逐渐由此及彼、从浅入深,校企合作从实训基地的基本设施开始,逐渐步入制度完善,如今精神文化层面的合作也呼之欲出。强化校企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文化融合,以企业文化育人,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同步养成,正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行为,成为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6 结束语

实训基地是集教育、技能训练和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学中心,通过多元化校企合作,把学校的专业教学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师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本质所在,是职业院校专业改革的特色和灵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落后,但近年来多元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前进是不争的事实。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M].教发〔2014〕6 号.北京:2014.

[2]赵成波.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模式[J].职业教育,2014(5):187-188.

[3]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践行“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三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904152744420&cata_id=n126.

[4]滨州职业学院创新“共建、共管、共用、共享”机制助推校内实训基地快速发展[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1212102729683&cata_id=N126.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