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统选举看美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向

2015-07-22 04:19田新文
江汉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政治发展奥巴马

田新文

摘要:总统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每一次大选都要经历胶着的竞选过程,候选人通过各种方式赢得选民支持,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不例外。通过这场影响显著的选举活动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新的发展要素:新闻媒体不断削弱政党组织的作用,选民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党分化逐渐加剧,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开始凸显,对华政策在选举中的作用继续上升。这一系列新动向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为了解美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关键词:总统选举;政治发展:两党制:奥巴马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6-0070-05

美国社会有着悠久的民主政治传统。美国实行总统制,每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美国总统选举过程极其复杂而漫长,却又影响显著。为获得总统席位,民主、共和两党展开全方位的角逐,2012年的总统选举同样如此。总统选举从经济、文化、社会、种族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美国政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美国政治生活及其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位候选人各具优势。作为民主党唯一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本身是在职总统,具有选举经验、知名度等诸多方面的竞选优势,加之奥巴马拥有超凡的筹钱能力,为其参加“差钱就不行”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何况在任期间击毙拉登又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为其连任起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罗姆尼的优势则在于他的经济能力、从政经历及竞选团队实力。罗姆尼在商业上的成功能够为他带来极大的支持,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之际,坐拥亿万资产的罗姆尼的“富裕”使奥巴马的软肋暴露无遗,他在商界的风生水起也进一步凸显出其处理经济问题的才干,那些与罗姆尼有着相似职业经历的华尔街金融巨头,天生就倾向于共和党,支持罗姆尼参与竞选。罗姆尼是马萨诸塞州第70任州长,2008年就曾角逐美国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尽管因初选得票不尽如人意而最终退出,但这次经历仍然使罗姆尼“小负盛名”。罗姆尼的竞选团队成熟、经费充足,这是其他共和党候选人不可企及的。相比于优势,奥巴马最大的劣势在于在任期间没能很好地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经济低迷、失业率较高曾对奥巴马的支持率造成不良影响,“奥巴马成为自罗斯福之后第一任在失业率超过6%(7.9%)情形下获得连任的总统”。而罗姆尼的劣势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企业家的形象难以获得选民的完全认可,他的摩门教信仰也受到部分基督教教徒的抵制。

两党候选人针对美国在经济、医疗、财政、外交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在竞选过程中,两位候选人不仅通过常规的竞选演说、电视广告等策略宣传自己,而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与民众亲近,更是利用“桑迪”飓风的造访来赢得民心。经过胶着的竞选过程,奥巴马以332票连任成功。这场历时一年多的总统选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美国的政治生活,把握美国政治生活的运行态势。

一、媒体对党派作用的削弱日益显著

新闻媒体应该是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最活跃的场所,竞选口号、竞选广告、电视辩论、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及选民的抉择都通过媒体得以传播。美国联邦选举制度允许国家媒体进行各项活动,对总统选举结果产生影响。随着大众通信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体的出现,“更多的候选人认识到它能以高质量、标准化的信息高效率地激发大量投票人的潜力”。从1960年第一次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开始,新闻媒体对美国历届总统选举的影响日渐显著,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广播等传统媒介来了解和参与总统选举,决定选举结果的因素除了国内经济状况和候选人的资历、人品、竞选策略、竞选经费等,媒体的影响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博等交流方式的流行,信息化资源影响着人们在各个领域的选择,成为影响社会成员的显著力量,“选民通过网络积极寻求与候选人及竞选议题有关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决定自己的选票”。从2008年的总统竞选开始,大众媒体成为一种新型的竞选活动平台,它允许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候选人的观点,“微博等社会媒体可以让候选人绕过传统媒体(如电视)结构化的交互,候选人因此对社会媒体十分重视”。2012年总统选举过程中,微博等信息媒体更是成为一支影响选举的重要力量,为选举中的各种交流提供了黄金平台,将选举精神传达到每个电子信息用户手中,选民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表达自己的意愿,两党候选人利用媒体传播竞选广告、组织电视视频辩论,而且利用谷歌这一极具优势的网络信息服务网站来扩大影响,微博和脸谱网交流成为影响显著的新型竞选交流平台。2008年总统选举中微博等交流平台的作用已经显现,奥巴马因此获得年轻人的支持,拥有了竞选优势,但其作用远不及2012年。在2012年的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在网络中与社会大众交流互动,选民通过网络关注选举状况和自己关心的候选人,并将信息与其他网络用户分享,从而产生更大影响,网络媒介与电视广告一样受到候选人的重视。

在2012年大选中,两党候选人还别出心裁地在媒体上展示歌唱技艺进行拉票.2012年1月20日奥巴马在纽约阿波罗剧院演唱灵魂乐大师艾尔·格林的主打歌曲《让我们在一起》,罗姆尼在佛罗里达拉票时演唱了歌曲《美哉美国》。“2010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在新闻媒体中支持率较高,达到40%.民主党占38%,国会议员中共和党占45%,民主党占41%”。奥巴马在网络策略中的优势帮助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奥巴马与妻子一起拥抱并附上“再多四年”的照片就获得超过323万脸谱网用户的称赞,并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使他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利用媒体支持,奥巴马的支持者在网站上建立诸如“奥巴马2012”的页面,从标题到结论都是对奥巴马竞选有利的内容,其他支持奥巴马的选民也加入这类网络平台织来表达对他的支持,也有用户加入该类平台来阻止对奥巴马的支持,平台创始人通过发布消息和公告为候选人争取支持,试图影响关注这类平台的用户。大众媒体还为用户发布视频提供了便利,这些视频包含着支持和反对候选人的观点,观众不必花费精力阅读冗长的评论,同时会关注视频发布者的情绪。

人们越来越依赖大众媒体与政府沟通交流,这逐渐削弱了政党组织的作用,政党组织日益成为不太受两党重视的平台。相比于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是党的基础,作用强于中央组织,但也受到新闻媒体作用的不断冲击。虽然新闻媒体不能完全决定总统选举的结果,但它对总统选举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可以增加候选人行为的亮度,使其为更多的社会大众所知晓,从而逐渐削弱了政党组织的作用。

二、选民自由选择意识不断增强

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美国公民每隔四年都有一次自由选择下一个四年管理国家大事人选的权利,参与总统选举是美国公民最珍贵的权利之一。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主导着其他选举,“因此公民对总统选举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其他选举,一些选民只关注选票前面的选举内容而忽视排列在选票后面的内容,在历时较长的选举过程中,这样的比例达到了25%”。一些选民将总统选举当作自己的责任,公民参与选举是期望能选择一位遵循接近圣经的管理原则、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并能准确理解政府创始人设想的人选,公民也可以不参与选举或对选举结果进行抱怨。

研究美国选民的报道称,57.5%的合格选民参与了2012年总统选举投票,这一比率虽然超过了2000年总统选举的54.2%,但低于2004年的60.4%和2008年的62.3%,1.26亿人参与了投票,但仍有9300万选民未参与投票。除了爱荷华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以外,其他各州投票率都呈下降趋势,投票率最高的州要么是总统竞选的战场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要么举行了高调的投票大赛。全国投票率最低的州是夏威夷州,其中43.6%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次是纽约州、西弗吉尼亚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可见,美国选民对自己参与选举的自由选择度不断增大,中间选民数量增加,候选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一些选民受居住和工作条件的制约,无法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候选人之间的分歧、熟知候选人的实际情况,或缺乏参与投票的相关知识,现代信息媒体在竞选中的应用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美国公民的政党倾向较弱,选民独立性较强,加之党员管理组织松散,更有助于选民独立意识的增强,许多人不承认自己属于某一党,投票时往往并不固定投某个政党的票,跨党投票是司空见惯的事,属于“正常现象”。选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参与选举,候选人通过打造自己的平台来吸引选民,在美国公民的意识中政府是他们的,领导者为公民的利益工作而不能谋求自己的利益。

奥巴马能够获得连任,其中不乏“桑迪”飓风带给他的益处,这场给美国东海岸带来灾难的飓风却让奥巴马从中获得不少民心,赢得了宝贵的政治宣传和支持。罗姆尼的坚定支持者、被称为共和党“政治明星”的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因奥巴马在应对飓风侵袭时表现突出而对其大加赞赏,此前他对奥巴马则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的,他的支持可以称得上金钱买不到的政治宣传。在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竞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因奥巴马在飓风过后的救灾举措以及一直以来坚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于2012年11月1日宣布支持奥巴马连任,布隆伯格曾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当选市长,声称自己是无党派独立人士。这两位影响显著选民的表现也显示出美国选民的自由选择意识不断增强,总统竞选中选民受政党控制较小,选民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理想的候选人,正是公民的自由选择意识促进美国民主精神不断成长,推动着美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三、两党分化逐渐加剧

美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征就是两党制。美国政党是选举政治的产物,美国总统职位的设置和总统选举方式是维持两党制的最大动力,同时两党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共和政体。从两党制形成以来,除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之外,其余政党很难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产生和两党相竞争的影响,“而政治极化和政党分化等话题在大众的政治讨论中日益流行,不少学者和当选官员也为美国政治极化叹息”。两党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一直存在竞争,这导致了两党分化的出现,美国政治分化也日益成为政治科学热议的话题,“两党分化呈现出称为红州政治和蓝州政治的局面”。

有学者认为,社会的异构性越强,政治分化就越突出,但不同力量活动在政治舞台上可以让选民控制政府腐败。分化的社会往往被不良的政府和政治所困扰,但一些国家通过一系列良好的规则和机构来应对社会的异构性。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从1987年以来美国两党分歧越来越扩大,两党的主张在很多领域存在差异,到2012年两党差距几近成倍增加。两党分歧最显著的领域是社会安全、环境保护、工会的作用、政府在保障社会公平中的作用、移民、联邦政府的职能范围与绩效等(如图1所示),在这些领域中民主党逐渐向左,共和党逐渐向右,政党分化使得两党合作变得更难。在2012年的总统竞选中,两党对于社会安全、环境、工会、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范围等方面分歧较大。奥巴马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监管,修正市场错误;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投入,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拉动就业。罗姆尼主张政府尽量少介入经济,将规章制度的调节还与市场,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以鼓励投资。这一分歧显示出美国经济危机及其恢复是美国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奥巴马在任期间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在经济上两党坚持不同的策略,分别采用不同的思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事实上可以带来一些益处,政党竞争的程度越高,越能让民选官员更负责,虽然这样的结果让中间选民不得不接受意识形态更明显的政府,但政党分化可以控制政府腐败。”普通公民的立场取向也随着政党分化而发生变化,美国两党之间的分化逐渐加剧,公民或左或右的立场取向也将更明显,政治分歧程度将不断增强。

四、其他政治力量开始凸显

美国两党制度一直比较稳定,但美国政治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第三党以及其他政治力量,“其他政党和独立候选人的不断发展使得新的建议、可借鉴的政策及真正新颖的观点逐渐盛行起来”。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在法律、竞选准入条件等方面占据优势,第三党缺乏范围广泛的组织,没有组织竞选活动的专家,新闻报道较少,因此知名度较低,很难获得与两大主要政党竞争的机会,对美国总统选举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指导美国总统选举的规则并不中立,这些规则形成了限制两党之外政党成长的阻碍,这些偏见有助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保持它们的统治地位。”但第三党关注民众多种多样的需求和利益,为选民提供了一条表达对两党及其候选人不满的途径,同时可以提出被两党忽略的问题和政策。

第三党在总统选举中戏剧性的作用是临近选举时使某一主要政党候选人失去一部分选民,导致选举失败,在美国历史上1968年、1992年总统选举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形。2000年总统选举中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竞选使得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失去了280万选民,没有赢得总统选举。“纳德胜算不大,但他影响了附近的几个州,将竞选从戈尔拉向布什”,因此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两大党都格外关注纳德再次竞选。可见,第三党也可以对美国总统选举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逐渐受到关注,成为选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会发言人指出,美国人越来越不满华盛顿的党派纷争和僵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开始下降,许多民众期望利用第三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2012年总统竞选中,自由党、绿党、宪法党、正义党等第三党力量十分活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由党候选人加里·约翰逊,他获得了0.99%的选票,超过所有其他少数候选人的总和,仅次于埃德·克拉克1980年获得的1.06%的选票,这是第三党总统候选人自2000年以来最成功的结果,创造了自由党得票的新高。由此可见,第三党力量正在逐渐成长并对美国政治生活带来更大影响。

在美国近几年的政治发展中,除了第三党力量之外,其他政治力量也开始影响政治生活,如茶党运动的兴起及其对2010年中期选举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茶党兴起时间较短,从2009年开始影响逐渐扩大。茶党以奥巴马为反对对象,不相信精英主义,主张小政府,反对政府权力膨胀,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干涉个人自由,外交上主张美国的霸主地位,政策立场接近共和党。茶党的主张决定了它具有组织松散、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征,也受到美国媒体和公众的争议。短短几年,茶党已经开始成为影响美国选举的一支力量,2010年的中期选举中,129个众议院议席中与茶党有关联的候选人获得了39个,参议员席位茶党候选人获得了5个。奥巴马连任成功没有为茶党运动的发展带来有利条件,但它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茶党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在投票规则及竞选基金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优势成为第三党,中间人士数量的增加也对其发展不利,但它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影响也表明美国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五、“中国牌”战略继续升温

外交政策是美国总统选举中两党争论的重要方面,两大政党候选人在外交政策中往往坚持不同的主张。其中,总统竞选中的对华政策日益受关注,也成为两党竞选中外交策略的重要对象。

2012年的美国大选辩论中对原来的“假想妖怪”日本只字未提,这是1988年以来的首次。另一方面,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一词却逐渐成了美国大选辩题中的热词,总统候选人总爱拿中国说事,都重视中美关系,打“中国牌”。从2008年起,奥巴马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但竞选过程中也偶尔在人民币、贸易和人权等方面强烈批判中国。2009年,奥巴马与中国进行了战略与经济对话,广泛讨论两个国家的双边、区域和全球政治、战略、安全和经济等问题。2011年,中美两国领导人表示中美两国合作将使两国更繁荣、更安全,与此同时,美国也关注中国的货币政策,成立贸易执法单位调查“像中国这样国家的贸易活动”。在201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中,奥巴马赞同发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而中国被排除在外,中美之间的竞争开始从货币向贸易转变。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53%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应该用严格的态度应对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问题,大多数美国公民将中国看作一支不断显著的力量,43%的美国公民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22%的美国公民将中国看作是对手,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对这些比例心中有数。在2012年总统选举第三场候选人辩论中,“中国首次成为独立选题,奥巴马和罗姆尼一方面承诺要加大力度向北京施压,一面又有所缓和地表示中国也是潜在的合作伙伴——这种掺杂着敌意和热情的情感,似曾相识”。在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奥巴马称他将改革税法,降低外包对美国公司的经济吸引力,以较低的公司税税率刺激制造业在美国投资,他还承诺通过增加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数量,美国的出口将增加一倍,并提醒选民,他带来了比上届政府多两倍的对中国的公平贸易案件。相比较而言,罗姆尼的对华政策更为强硬,他承诺将中国看作货币操纵国,主张在太平洋地区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深化与印度和其他地区盟国的合作,以抗衡中国的崛起,有力地捍卫人权,并激励中国追求公平的自由贸易政策。虽然两党候选人对华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但总体上都对中国持强硬态度。中美关系的标志性事务是经济失衡,该因素促使两位候选人将中国看作货币操纵国并强调贸易公平,将国内经济不济的焦点予以转移。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和美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必然成为总统选举中的重要话题。美国最重要的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对华政策备受重视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联,与中国的良好合作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解决。

美国总统竞选是美国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动,也是美国政党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通过总统竞选过程可以看到美国政党及美国政治生活中新的发展要素及动态,如新闻媒体的发展削弱了政党组织的作用,美国公民的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个主要政党的分化不断加剧,其他政党力量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开始凸显,中美关系成为政党竞选的重要话题,这一系列的发展要素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新动态。

猜你喜欢
政治发展奥巴马
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和行动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探析
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暗杀奥巴马民调”惊现美网站
奥巴马“舞剑”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