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心脏病学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

2015-07-24 15:40刘红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脏病学主任委员心血管病

刘红旭

·述 评·

介入心脏病学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

刘红旭

卫生部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血管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中医125人才1类(学术带头人),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杰出人才。国家自然基金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等。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及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教委等多项科研项目。核心发表论文100余篇,近3年SCI收录8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2011年《中医药治疗AMI多中心十年质量管理及其动态信息监控》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学术兼职: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气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介入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血管脉络专业委员会委员,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介入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慢病及交叉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中医药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专业委员会委员,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委员,中医临床学系委员。

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中国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中国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中国心脏大会(CHC)、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 W-ICC)主席团成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委,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审稿专家,Ev-i denc 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 (eCAM)审稿专家。

自20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引入中国内地以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霍勇教授报告:2015年中国内地冠心病介入治疗达到500946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当前,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尚有一些与PCI手术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无复流与慢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围术期心肌损伤、术后心理康复与生活质量等,因此PCI及PCI术后人群尚存在较大的残余治疗空间。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国内大型中医医院普及,中医药干预介入手术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无复流与慢血流

是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TIMI血流仅为0~1级,心内膜无法获得有效血供,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率可高达30%。吴以岭院士和杨跃进教授共同领衔开展的“通心络胶囊防治AMI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通心络胶囊明显促进PCI术后24h内ST段回落,改善AMI急性期和恢复期心肌有效再灌注,提高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减轻无复流[1]。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是AMI 血管再通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AMI 介入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预适应是一种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可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药物可以替代缺血刺激产生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张伯礼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具有较强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以降低AM I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可通过促进内源性活性物质释放而产生缺血预适应样心脏保护作用,如大蒜素、川芎嗪、黄芪、温心汤、复方丹参滴丸等。

3 PCI术后再狭窄

PCI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伴随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陈可冀院士2006年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报告了第一个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中药干预PCI术后再狭窄多中心临床试验[3]。研究显示以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的再狭窄为一级终点,以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术作为联合终点,中药芎芍胶囊治疗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4 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

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低抗大大降低了PCI给患者带来的益处,研究表明8%~40%患者存在这一现象。张伯礼院士领衔组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以肠溶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平均随访达37个月,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滴丸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效果相当,为PCI术后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4]。超过50%的PCI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气短、失眠、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远期预后,如何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篇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国医大师邓铁涛研制的通冠胶囊、冠心静胶囊、丹蒌片等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5 择期PCI围术期心肌损伤

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5.8%~27%,并影响PCI患者的远期预后,高剂量他汀可以部分降低围术期心肌损伤[6,7]。国内50万/年PCI人群中70%为择期PCI患者,高剂量他汀的肝损伤、肌损伤及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代价是他汀的应用受到限制。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尚有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有类似的研究报告。

观察丹参粉针、丹参酮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PCI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8,9]。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丹参类中药制剂可以抑制择期PCI围术期血清心肌磷酸激酶(CK)、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具有一定的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一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的联合攻关项目显示,应用超声新技术(VVI)评价PCI围术期丹红注射液PCI心肌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下后壁/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室壁,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降低超酶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白T(cTnT)、CK-MB,减少术后心绞痛发生率[10]。一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显示,应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观察,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PCI患者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在临床、动物实验、细胞学研究中均显示,北京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也具有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

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展,同时也无法回避这一技术本身带来的新问题;中医药在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优势及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可以预见,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期待有更多的高质量研究问世。

[1]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等.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 (5):433-437.

[2] 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54-1756.

[3] Chen KJ,Shi DZ,Xu H,et al.XS0601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A prospective study of 335 patients undergoing pe rcutaneous co 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ina[J].Chin Med J(Engl), 2006,119(1):6-13.

[4] 商洪才.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J].天津中医药,2010,27(4):266.

[5] 乔治强,张敏州,张翔炜,等.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生命质量的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4 5.

[6] He rmann J.Pe ri procedura lm yocardial injury:2005 update[J]. Eur Heart J,2005,26:2493-2519.

[7] Saadesdd in SM,Hahbab MA,Sobki SH,et al.Biochem ical detection ofminor myocardial injury a fter elective,uncom plicated, unsuccessful percun tuneous co ronary in te 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Clinical outcome[J].Ann Clin Biochem, 2002,39(Pt4):392-397.

[8] 陈嘉兴,李爱勇,王振裕,等.丹参粉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患者介入治疗后氧化应激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6(2):122 124.

[9] 董静,陈韵岱,刘红旭,等.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13):1109-1112.

[10] 褚福永,刘红旭.后冠脉介入时代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与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699-701.

Brilliant Future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Liu Hongxu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China)

R2-031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01

1672-1349(2015)05-0561-02

刘红旭,男,52岁。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危重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8年。历任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心血管科主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中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2015-05-01)

(本文编辑 王雅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E-mail: lhx_@263.net

猜你喜欢
心脏病学主任委员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主任委员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紧扣学术内核,延展传播边界
——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纪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核心脏病学图谱:《Braunwald心脏病学》影像姊妹篇》已出版
《核心脏病学图谱:影像姊妹篇》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