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2015-07-24 15:40李青兰王雁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肌力障碍住院

李青兰,王雁飞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李青兰1,王雁飞2

目的观察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将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缩短脑梗死治疗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效

我国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占比逐年上升,且呈居高不下的趋势,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极高,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脑血管疾病病死人数近200万,脑梗死比例达80%。且脑梗死发生后如果不能有效治疗,会出现阶梯式的进展,而致后遗症的发生[1,2]。脑梗死最佳治疗方法以及对各种中药成分,借鉴先前中西医结合临床用药,特设计次研究。对本科室所有医生进行了相关中医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的培训,以达到统一的效果。在治疗中组合成分中药从多层面预防血栓形成,有效解除脑梗死的急性症状,预防脑缺血性症状复发,缓解或消除后遗症的突发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0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8岁~70岁(62.1岁±6.7岁);上肢瘫痪12例,口角歪斜4例,便秘45例,小便失禁23例,下肢行走障碍7例,言语障碍9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41岁~75岁(65.3岁±5.9岁);上肢瘫痪9例,口角歪斜2例,便秘52例,小便失禁18例,下肢行走障碍11例,言语障碍8例。两组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给予治疗,主要为阿司匹林口服药、降血压降血脂药物、营养支持药等对症治疗。主用: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抗氧化、抗凝以及合理应用脑保护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调配合适中药种类及剂量。主药方:地龙10 g,红花10 g,桃仁10 g,赤芍15 g,黄芪25 g,当归10 g。上肢有瘫痪症状加桂枝15 g;口角歪斜配僵蚕10 g、白附子5 g、全蝎5 g;小便不能控制者加山萸肉15 g;下肢行走障碍加天麻15 g;便秘严重加肉苁蓉15 g;言语表达障碍加石菖蒲15 g。所有中药由药剂科专人进行煎服,煎药时间共为40 min,煮开后再煎熬20 min才可装药,用专制药袋封装,1袋为150 ml,每次服用1袋,每天早晚各1次。此药一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和对照组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对所有参与患者规范化培训,熟知治疗作用机制,治疗过程中观察点、注意事项,何时采取何种方式对中药成分进行调整,统一协调。在静脉输注过程中,严格药物输入滴速,均为60滴/分,不得擅自调节。禁用研究中未作要求的药物,例如普通肝素和其他溶解血栓药物,严格遵照研究中给予的治疗方案要求进行治疗。

1.3 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期为一年半,到期评估疗效指标。主要包括:①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分三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肌力恢复到四级及以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无复发;有效:肌力达到3级以上,症状好转,基本可自理;无效:肌力无明显改变,症状无缓解或恶化,出现复发现象。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两人进行核对汇总,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采取χ2检验,住院时间应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疗效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食欲减退及腹胀4例,对照组28例,且有2例出现胃疼,用药前无胃疼病史。经抽血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3.96,P<0.05)。

2.3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3 d,较对照组19.2 d明显缩短(t=-28.38, P<0.05)。

3 讨 论

从两组症状疗效来看,中药的应用相比单纯西药治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观察组肌力恢复到三级以上的达到93例,对照组为73例,P<0.05,有显著差异。针对不同症状添加中药成分治疗后,观察组上肢瘫痪、口角歪斜、便秘者、小便失禁、下肢行走障碍、言语障碍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较对照组缓解程度高。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食欲减退及腹胀低于对照组,无胃疼现象发生,且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从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减少了脑梗死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

脑梗死一般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快速有效溶栓,会极大地影响患者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考虑中药可多环节干预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本研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根据症状选取中药成分,与西药联合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溶栓效果,康复效果明显,且减轻了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短了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费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1] 夏云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37-38.

[2] 李丽.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381 4382.

[3] 吴冬云,杨芬.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81-182.

R743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57

1672-1349(2015)05-0699-02

2014-03-24)

(本文编辑 王雅洁)

1首钢长治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长治046031); E-m ail:iamliqinglan@163.com;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肌力障碍住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