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和二人转的发展现状浅论传统戏曲舞蹈艺术的解构与传承

2015-07-25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解构京剧戏曲

王 珊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从京剧和二人转的发展现状浅论传统戏曲舞蹈艺术的解构与传承

王 珊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本文选取具有极强区域性的东北二人转和极高艺术观赏性的京剧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东北二人转和京剧的资料整理,较为全面地对东北二人转和京剧研究领域中本体研究与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试图通过与历史流变之后的东北二人转和京剧进行对比,浅析东北二人转和京剧从当今社会文化中借鉴了哪些元素,完成了哪些“程式”的结构,进而思考在传承中戏曲舞蹈如何做到去粗取精,从文化认知和大众审美属性上提升戏曲舞蹈,从而为中国传统戏曲舞蹈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戏曲舞蹈;二人转;京剧;解构;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舞蹈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兴衰和发展过程后,成为一种延续性、传播性和文化性极强的独特表演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戏曲舞蹈之所以能在各艺术门类中彰显异彩,是因为传统戏曲舞蹈中千姿百态的动作语汇,都来源于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其文化内涵以及文化效应具有更高的社会粘合力。

艺术离不开生活,所有艺术作品必然要对社会生活表现出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价,因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艺术创作本能地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也反映社会政治、道德和法律现象。创作者的梦想和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提炼,以及社会对艺术创作行为的影响必然从艺术作品中折射出来,体现为艺术作品中的人与物、故事的发展和场景的意境。这也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体现,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无论是依据中外艺术史事实,还是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据,无不表明艺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如今,传统戏曲舞蹈已出现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满足不了社会对文化生活需求的现象。那么,它必然在遵循永恒与变异性、相对与稳定性的原则下,面临着解构、传承、创新、发展的问题。这一过程的展开,既一种实践活动,也是戏曲舞蹈表达现实存在价值的策略。

一、发展与解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戏曲舞蹈表演形式;而实际上,透过其服饰、道具、肢体语言的表层形态,揭示的是文化群体深层的人文内涵、文化的价值。

杨朴教授在《整体文化现象中的现代二人转》一文中提到:“从东北远古的圣婚仪式到现代二人转,这条大河流过了五六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态也发生了从神圣走向世俗,从庄重走向戏谑的巨大变化。”

形式与内容的动态变化始终贯穿在二人转发展中。二人转从最初的地头、田间讨食性表演,逐渐过渡到了城市的庙堂里,流动性极强,随着观众、场地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表演,这对表演者自身的适应力、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也使得二人转的演绎模式必须更加灵活、丰富与完善。传统的二人转表演形成了许多程式化的舞段,其注重的是戏剧情节呈现的完整性。这其中,作为构成二人转美学特征重要元素的舞蹈,对戏剧情节发展的推动、思想感情的表达、与观众的互动、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今,剧场、市场、观众和二人转演出群体自身,共同促使了二人转表演综艺化倾向的出现,这种综艺化表演形式解构了二人转演出的传统歌舞形式和内容。二人转表演已经从传统的三场舞开始被解构为集笑话、小品、学唱流行歌、器乐、才艺展现、演唱二人转小曲、小帽等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京剧是一门有着极其规范的以虚拟、写意、程式化体系呈现的舞台艺术。京剧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构成京剧表演的精魂,其“数尺舞台,气象万千”的舞台表现为“一抬脚跨过几丛山,一挥手引来百万兵”的意境。此时,诗意在西皮二黄中放声,在水袖圆场中起步。应该说,独特的、传统的审美优势是传统京剧舞蹈艺术的鲜明特征。

任何文化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所以其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舞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必然需要与这个时代的技术发展相适应。现代科技增强了舞台感、丰富了京剧舞蹈的功能、张扬了表演艺术的魅力。让传统京剧舞蹈艺术从演员的技艺层面进入了人物甚至是心理层面。与此同时,也重新解构了传统的京剧舞蹈表演,消解了剧种、服饰、舞蹈的个性,舞台表演呈现出的是片段化、综娱化。

二、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的必要性

当前,戏曲舞蹈其与生俱来的、蕴藏于传统之内的变革能力只是被过于坚硬的程式、过于保守的观念暂时束缚住了,并未彻底丧失生命力。传统戏曲舞蹈都有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因子,只有参悟到这类传统文化因子的韵意,才能把握蕴含在不同戏曲舞蹈中的文化属性、价值观念、审美标准、道德规范等核心理念。戏曲舞蹈若能传承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就能保证它要表达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就能在保持本体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发扬出现代性,进而昭示它存在的价值,获得比现在更佳的社会文化地位。戏曲舞蹈能够传递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人文精神,能够在文化的复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传统戏曲舞蹈的传承工作意义重大。

(二)传承中的问题

文化传承首先要防止为传承而传承,简单地把传承仅仅理解为弥补和补救。传承本身要有感悟、选择、甄别、提取。传统文化是鲜活的、流动的,就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的感悟。传承是激活传统,在传统当中汲取资源,再创造并流传给下一代,把当代对传统的认识传达给后人,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而发展的立足点是传承与创新。

首先,传统戏曲舞蹈程式理念长期固化且很难改变,极大地限制了戏曲舞蹈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而如何突破保守性、变革程式,是戏曲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原来舞台上演员对剧情的表达主要是靠简单道具、动作、身段、眼神的表演,而现代人的生活场景该如何去表现?传统舞蹈表演方式,用什么来替代、如何创新?

其次,早期的舞美效果基本上没有什么外在手段可依傍,使得表演者只能靠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功夫,这样不仅使表演艺术得到快速发展,还造就了一代代的优秀演员。如今,舞台导演、灯光、音响技术的发展使得演员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主体性、创造性。而传统戏曲舞蹈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应该用舞美科技简单大量地堆砌现代化物质,不应该用现代题材、现代剧场来掩饰其现代意识的缺失。

传统戏曲舞蹈的传承发展路径,就是形式领先,推内容创造与内容领先,促形式创新的过程。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培养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展开,传统戏曲舞蹈是“角”的艺术,没有好演员就排不出好剧目。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为了练成精妙绝伦的水袖工夫,每天看帖、临帖、练剑、打拳,所以,京剧与其他戏曲舞蹈相比,程式性更加鲜明、规范,有严格的动作技巧要求,这些绝活没有多年苦练是无法驾驭的。

同时,传统戏曲舞蹈生成、传承、发展的诸多环境因素在本质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草根”特征,如今自进入课堂起,其功能转换必然会脱离“民间艺术”从自然传衍的状态,而走上学院式、规范化训练的道路。而教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意识会直接影响学生,由此造成一些作品存在雷同化、模式化的问题。而戏曲舞蹈艺术的创造发展,应该追求的是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

(三)传承与发展

传统戏曲舞蹈的发展既要传承传统也要具有时代性,要能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能与社会发展和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

在“草根文化”兴起,处于转型期的当今社会,大众已经普遍涉足曾经是精英文化统治的领域。因为只有民族的、大众的文化才是永久的文化,大众的艺术精神深藏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如果戏曲舞蹈文化只是依附于传统,不做创新就很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所以,传统的戏曲舞蹈文化必须在转型中的社会里继续不断的社会化,使之与现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主流文化相适应。因为任何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必然是社会生活体验。

要使传统戏曲舞蹈传承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必须把握民族文化和戏曲舞蹈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特征、深入生活去获得创新的灵感,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因为有选择的继承、在创新意识引导下的继承才是艺术本质的传承。不是复制与克隆,而是传统艺术的创造精神的传承,是传统文化内在神韵的传承,这是本质的传承。

三、结语

戏曲舞蹈不等同于其他舞台艺术,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正是我们多元文化、多民族的长期相融的结果,艺术唯有走出共性才不易被同化。戏曲舞蹈唯有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共同发展,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只有不断创新,创作出充分体现当代文化群体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的作品,创作出社会文化群体真正需要的、具有时代特色、题材和形式多样化的、又具鲜明传统民族风格的作品,才能称为戏曲舞蹈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1]张连.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龚和德.舞台美术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6]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8]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杨朴.整体文化现象中的现代二人转[J].戏剧文学,2009(11).

[10]邱艳.由地域文化看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

J70

A

1007-0125(2015)06-0025-02

王 珊(1994-),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东北民族民间舞蹈。

猜你喜欢
解构京剧戏曲
解构“剧本杀”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